四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日积月累(四年级语文上册-)(1)

1.古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境界顿出。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但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潺潺水响等。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

第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第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第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注释:

1)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但:只。

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复:又。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2.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译文: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

出自《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原意是为了劝诫商汤在政治上要不耻下问,兼听天下所有仁人志士的建议并将这些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当好一个仁君,才可以得到百姓的爱戴。也用来劝诫大家要勤学好问。

典型例子:神医扁鹊,救助过很多人,也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这就是"自用为小"的很好的事例。

拓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礼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论语》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荀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问说》清朝.刘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译文: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注释: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

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

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

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西汉. 戴圣 做《礼记·中庸》,又称小戴礼记、小宋礼记。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译文: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代韩愈《师说》

译文: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告诉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 农谚

1)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后,天气转凉,扇子就用不上了。

2)二八月,乱穿衣。

农历二月和八月, 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们穿衣有薄有厚,不尽相同。

3)夏雨少,秋霜早。

夏天下雨少,秋天的霜降就来得比较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指南方的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5.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注释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神,传说为后羿之妻。《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译文: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译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出自《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 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出自孔子《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出自宋代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孙子算经》记载,"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到了宋代,"秒"改成了"丝"。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唐代以前,以"六尺为步","三百步为里"。以一尺23厘米计算,成语中的"里"约为414米,"千里"约合414公里。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译文: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告诫人们要"慎言"。

出自晋朝 傅玄 《口铭》 原文: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淄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存焉。

译文:福气来临有征兆,祸来有原因。爱情没有多虚妄,嘴不多说话。蚁穴毁坏堤坝,水流冲击山川。病从口中进入,灾祸从说话招致。存亡的关键,开闭的方法。心和口的思量,是安危的源头。关键部分发动时,荣辱就开始发生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译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自: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注释

驷马: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

近义词: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译文: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出自:

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

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近义词:甘居中游、不上不下

反义词:力争上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以气质自高",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前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8.成语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文质彬彬-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仪表端庄帅气,举止大方。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膀大腰圆-形容魁梧粗壮的人。

浓眉大眼-指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