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声边界尚清无明显血流信号(科普边界不清)(1)

超声报告上的癌信号

子宫篇

“边界不清”、“回声不均”、“血流丰富”......这些让大家恐慌的描述,到底要不要紧呢?

由于同样的回声在子宫腔、内膜、肌层、宫颈等不同解剖结构处,有不同的解读,这次我们来分位置讲解子宫超声报告中可疑“疾病信号”。

低回声边界尚清无明显血流信号(科普边界不清)(2)

子宫肌层

中低回声

代表实质性肿块,可以见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较常见,主要包括肌瘤和腺肌症(瘤)。一般肌瘤边界清楚;腺肌症(瘤)边界不清。对于肌瘤的位置,也会进行描述,如肌层内(肌壁间可能),突向宫腔内(粘膜下可能),突起或向外突或紧贴子宫侧壁(浆膜下可能)。

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例如子宫肉瘤,超声图像与“子宫肌瘤”相似,但肉瘤的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短期内增大速度快,并且血流丰富。

划重点

超声发现子宫肌层实质肿块,多为良性,但也要定期复查,看大小,看血流,看生长速度。结合临床表现,比如有无自己扪及下腹部肿块,有无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无阴道排液及下腹胀痛等,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低回声边界尚清无明显血流信号(科普边界不清)(3)

宫腔及内膜

回声不均或回声欠均

超声表现无特异性,多见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可同时表现为内膜增厚(生育期内膜厚度≥15mm;绝经后内膜厚度≥5mm同时合并绝经后阴道出血、肥胖、糖尿病,要警惕内膜癌)。

一般临床上建议月经第5~7天(从月经来的第一天开始算)超声复查,若是生理性改变,多数可消失;若是病理性改变,需要进行宫腔镜或诊刮后取组织物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中等回声或者中高回声区

多见于内膜息肉,同时在蒂部可见细条状血流。

低回声边界尚清无明显血流信号(科普边界不清)(4)

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区

良恶性都有可能。

良性病变多见于粘膜下肌瘤,恶性病变可见于内膜癌。粘膜下肌瘤边界清楚;而内膜癌边界不清楚,超声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内膜癌病变累及肌层时,病灶处内膜基底层与肌层分界不清,内部血流丰富。

划重点

内膜癌早期超声诊断非常困难,诊断主要依靠宫腔镜或者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当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内膜厚度≥5mm等表现时,要提高警惕。

宫颈

低回声边界尚清无明显血流信号(科普边界不清)(5)

无回声区

代表液体清亮的囊性结构,在宫颈多为纳氏囊肿。

弱回声区

代表液体稠厚的囊性结构,在宫颈多为内膜异位灶。

中等/中高回声区

代表实质结构,在颈管内多为宫颈息肉,但当息肉较细、颈管闭合或脱在外口时,超声不易检出,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妇科检查发现。

中低回声区

代表实质结构,良恶性皆有可能。

良性居多,多见于宫颈肌瘤,边界清晰,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彩色血流信号。

恶性的主要是宫颈癌,典型表现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血流丰富,呈条索状。

划重点

超声对早期宫颈癌、外生型宫颈癌及宫颈癌宫旁浸润情况的诊断均无优势。需要结合病史、宫颈细胞学检查及组织活检结果。

低回声边界尚清无明显血流信号(科普边界不清)(6)

当怀疑有子宫肿瘤时,首选经阴道超声,因为超声更方便、无创、经济且可以短时间内重复进行。超声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肿瘤,描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彩色血流等表现,以此提示肿瘤的良、恶性倾向。记住只是倾向,癌症信号≠患癌,主要是为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所以当拿到“可疑”的报告,都不要太焦虑,要以临床医生的判断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