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天气转凉,燥气渐盛。不少朋友出现鼻干咽燥、皮肤干涩、口渴,甚至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表现中医称之为“秋燥”。中医专家、福田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张烨表示,秋季要养生,一定要先防干燥,通过区分温燥和凉燥,选择用食疗来进行预防。

口干舌燥鼻腔干咳吃什么(鼻干咽燥干咳少痰)(1)

天气转凉鼻咽干燥患者增多

近期,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常有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症状的患者前来问诊,患者常常会感觉嗓子干痒,总想咳嗽或清嗓子,但润喉糖、止咳糖浆、甚至消炎药都吃了,没什么大作用。这些恼人的症状还隔三差五就来“骚扰”,而这些症状多半是“秋燥”引起。

如何防秋季干燥呢?张烨表示,秋季养生一定要先防燥。燥是秋季的主气,所以秋天一般气候比较干燥。燥气太过,则为燥邪,燥邪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燥胜则干”,燥邪侵犯人体,容易耗伤津液,常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二是“燥易伤肺”,肺为娇嫩之脏,喜润而恶燥。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唇鼻干燥、咽喉干痒或痛、干咳少痰、痰粘稠难咳等症状,如果燥邪伤及肺络,还会出现痰中带血。同时由于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肺津耗伤,肠道也会失去滋润,大便容易干结。

张烨介绍,“秋燥”还分有两种类型,包括温燥与凉燥。温燥多发于初秋季节,一般从立秋后到农历九月。此时暑热尚未退尽,“秋老虎”正在发威,燥邪常和热邪相合,发为温燥。这个时候可多饮水,将雪梨、荸荠、青皮甘蔗、白萝卜等榨汁饮用能起到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也可以选择百合、桑叶、麦冬、芦根等辛凉甘润的中药煎汤代茶饮,亦能起到很好的养阴润燥的作用。凉燥多发于深秋季节,一般过了农历八月之后。此时气候逐渐转凉,燥邪与寒邪相合,则称为凉燥。此时应选择一些性温甘润的食物或者水果,比如核桃、芝麻、杏仁、山药、紫皮甘蔗、饴糖等,雪梨、白萝卜也可以食用,但是要需蒸煮以后才可进食。

特色食疗方防治“秋燥”

张烨表示,针对“秋燥”,医院中医科还特别为大家制定了几款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食疗方能有效防治燥咳。

① 马蹄粥:

材料:马蹄(荸荠)、大米各100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马蹄择净,去皮,切块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荸荠、冰糖,煮至粥熟即成。或将荸荠洗净,榨汁,待粥熟时,同冰糖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

✲小提醒:该食疗方适用于温燥咳嗽。

② 桑叶枇杷粥:

材料:霜橤叶、枇杷叶各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二叶择净,布包,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小提醒:该食疗方适用于温燥咳嗽。

③ 酥蜜粥:

材料:酥油30克,蜂蜜10克,大米100克。

方法: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时调入酥油、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

✲小提醒:该食疗方适用于凉燥咳嗽。

④ 杏苏止咳粥:

材料:苦杏仁、紫苏叶、淡豆豉各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三药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

✲小提醒:该食疗方适用于凉燥咳嗽。

张烨提醒,秋季燥咳往往病症持续时间长,痊愈过程缓慢,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如果噪咳一旦发生,明显感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处理。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在诊治“秋燥”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能及时提供“量身打造”的诊疗方案。

记者:严珊珊

通讯员:冯宗丽 邱淑莹

编辑:陈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