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途中,有一场极为关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世界史上的巅峰艺术指挥之作,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就算现在我们打开上帝视角进行复盘,也捉摸不透,这就是被毛主席自己称为一生最得意的之笔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并不是简单的四次渡赤水,而是一个一气呵成的连续的军事行动,这一战略使得红军在长征中途中化被动为主动,摆脱了敌军的尾随,成为长征途中的转折点,据说后来西点军校推演过几次这场战役,都是全军覆没,那么这个被誉为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军事行动,到底“奇”在哪里呢?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

四渡赤水

战争前的形势

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即便是长征路上也是危险至极,遇到的战斗不断,其中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就是湘江战役,此次战役是一场在错误的指挥之下打的一场恶战,红军硬是进了敌人的口袋阵,硬生生的从敌人的包围中钻了出去,但是代价也是很大,八万红军将士只剩下三万人,士气异常的低落。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2)

湘江战役

当然战争还没结束,几十万的国军还在身后紧追不舍,妄图消灭整个红军,于是长征的队伍一边被迫向西赶,一边找机会整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战术都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战术都是被迫发动的。

被迫的一渡赤水

1935年1月,损失惨重的红军部队一举突破乌江,顺利地到达了贵州遵义,得知此事的蒋介石又惊又怒,立刻派出嫡系部队和地方军阀约150多个团约40万的兵力向遵义进军,誓要将红军部队歼灭于此。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3)

遵义会议

而此时,红军在遵义也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4)

赤水博弈

当然此时红军不仅只有三万多名红军战士,其中很多战士还在湘江战役中受了伤,外面还有国军的层层封锁,想要突破比登天还难。面对前狼后虎的局面,毛主席分析了局面,此时想要突破包围圈还是可以的,最主要的是寻找“漏洞”:

1、国军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地方军阀和蒋介石嫡系部队内部矛盾非常多,地方军阀深怕蒋介石消耗他们的实力,事实上,蒋介石还真的借围剿红军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地方军阀也不傻,为了保存实力,自然不肯出力,正好给红军一个突破的机会。

2、蒋介石的部队整合包围需要些时日,正好趁敌人包围圈尚未合拢的时候找到敌人包围圈的薄弱之处,在这里突破。

因此经过多方面的论证,毛主席决定从敌人兵力较少的赤水河畔突围,以这里北上,与川陕地区的红四军汇合。

不过蒋介石也预料到了红军的这种选择,毕竟自己的薄弱之处自己知道,于是早早地在赤水西岸的叙永布下了口袋阵,重兵集结,誓要将红军歼灭

1935年1月19日,红军封三路向赤水、土城方向行军。

1月24日攻克土城,但前来围堵红军的川军也朝土城开来,并且与红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圈,红一军停止向赤水进攻、红二军返回土城支援,后来陈赓大将以干部团向敌人冲锋才打退川军进攻。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5)

一渡赤水

此次交战,红军损失不小,川军也没占到多少便宜,但他们后续部队不断赶过来,形势危急,为了避敌锋芒,留下少部分红军阻击川军,大部分红军西渡赤水河,寻找机会北上,此时蒋介石也得知红军动向,调整先前部署,调集几十万重兵围堵,此时的红军走的就是当年石达开的路线,一不小心就会和石达开一样。

出其不意的二渡赤水

一渡赤水是别人缝了口袋让你钻进去,那么二渡出水就是需要在敌人铁板一般的包围圈中找到一个缝隙逃出去。

一渡赤水后,红军朝着扎西等地行军,蒋介石也调整部署在扎西周围形成了一个新的包围圈,川军封锁北面的长江、滇军封锁金沙江、背后的薛岳正在步步紧逼,让红军面临新的挑战。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6)

扎西会议纪念馆陈列的红军的物品

面对如此困境,毛主席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掉头东向,回师前往黔北,为什么返回前面才离开的黔北呢?

首先蒋介石的部队都被红军吸引前往川、黔、滇等地,之前敌人重点防守的黔北地区反而成为敌人的薄弱点;

其次,蒋介石根本不会想到红军居然返回黔北,有如此出其不意的调动。于是二渡赤水计划就应用而生。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7)

二渡赤水

当敌人还在扎西地区等待红军的时候,毛主席回师前往黔北了,红军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黔北,让防守在这里的王家烈吓了一跳,一场战斗就让王家烈崩溃,后来在娄山关之后再度夺取了遵义,打退了吴奇伟部的抵近,令局势再度陷入了僵局。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8)

王家烈

牵着敌人跑的三渡赤水

在二渡赤水后,长征红军的形势没有彻底的好转,因为两次渡过赤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得知消息的蒋介石立马部署军队向遵义开进,企图在娄山关或者遵义地区围歼红军。一渡二渡充其量就是维持了红军的生存,但二渡之后,蒋介石重新部署,说明敌军已经被红军调动,走到哪堵到哪,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在红军手上。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9)

娄山关

当时蒋介石采用的是“碉堡战术”,即从外逐渐缩减红军的运动空间,因此这一次突围战才是必要的关键,既然是突围,就得选择一个方向去打,当时很多人选择攻打之前被打爆的王家烈部,目前王家烈部驻守在鼓新场。虚弱的王家烈部无疑就是很好的突破口,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唯独毛主席反对。

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虽然红军渴望一场胜利唤起士气,但是毛主席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陷阱,毕竟在鼓新场南北方向还有3个师的周浑元部和4个师的吴奇伟部,虽然王家烈部很好打,但一旦攻击王家烈部,后方必然遭受这两个部队的进攻,不仅如此,王家烈被后还有滇军的三个旅正在刚来,这就是典型的围三阙一战术,蒋介石想要利用王家烈的残部设下陷阱,如果红军攻打王家烈,不仅南北被夹击,背后还有滇军形成包围圈。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0)

周浑元

唯一的突破口还是个陷阱,这个仗怎么打?毛主席做出了很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攻打周浑元,要知道周浑元的部队很强,难以啃下,但是毛主席给出了答案,虽然他们包围的仿佛一个无缝的铁板,但却是孤立无援的铁板。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1)

三渡赤水

首先王家烈之前知道红军的厉害,面对比自己强的部队,王家烈肯定不会增援,同时相对于打鼓新场,吴奇伟的部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增援,这就给了红军阻敌的时间,毕竟打鼓新场无论胜败都只能被赶回遵义,但打周浑元所在的鲁班场胜了可以打破包围圈,失败了也可以争取时间三渡赤水河,是典型的走一步看两步的打法。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2)

当时的渡口

当然周浑元那边的确不好打,最终红军退至茅台镇,在茅台镇三渡赤水,不过这一次是大张旗鼓的渡河,故意让国民党军看见,但在红军进入赤水西岸后关闭电台就地潜伏,并且派了一支部队携带总部电台向古蔺叙永方向进发。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3)

茅台镇三渡赤水

军事史上奇迹的四渡赤水

这一手瞒天过海玩得非常妙,让国军彻底懵逼,以为红军渡过赤水后向叙永方向攻击,因此国军让在西北部的川军黔军在叙永古蔺作为中心就地布设防线,后续部队渡河追击,妄图在赤水西岸彻底歼灭红军。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4)

四渡赤水

毛主席在这一仗不仅调动了自己的部队,连敌军都被敌人调动,在敌人的包围重心明显偏倚后,红军利用二渡的时候隐藏下来的船从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四渡赤水,巧妙的和敌军部队擦肩而过,红军在敌人追击部队和围堵部队中间成功找到了空隙,这个空隙并不是主动出现的,而是毛主席的计谋调动敌军而出现的空袭,最终三万军队一路向南,直抵乌江。

围魏救赵逃出生天

四渡赤水之后红军仅仅是脱离了包围圈,如果国军反应过来后继续追击红军,红军还是被敌人步步紧逼的状态,于是毛主席在渡过乌江之前留下红九军团阻击渡河追击的敌人,而大部队则趁着敌人兵力空虚的时候飞渡乌江,兵锋直指老蒋所在的贵阳,吓得蒋介石立马下令回援,几乎所有的国军部队都南下救援,不仅让用于阻敌的红九军团的压力大减,还让红九军团留下了喘息时机。

美国复盘四渡赤水(全面复盘四渡赤水)(15)

校长当时慌得一批

当然攻击贵阳也是虚招,在敌人彻底回防之后,毛主席率领红军向东,假装想要渡清水河,肆铺设浮桥,让蒋介石误以为红军要去和红二六军团回合,这一紧一松,他也摸不着头脑,立刻指挥部队向东追击,这一下子彻底让红九军团从包围圈中解脱出来。

实际上东渡清水河也是虚招,等蒋介石部队向东围堵的时候,红军直接从贵阳中间穿过,直接抵达云南,蒋介石为了自保,立马调动滇军三个旅前来救援,让云南兵力空虚,我军入滇,吓得滇军军阀胆战心惊。

毛主席先派先锋团虚张声势逼近昆明,迫使滇军固守昆明,削弱金沙江的防务,然后率领主力迅速渡过金沙江,并且烧毁渡江的船只,等薛岳刚来的时候,红军已经渡过金沙江七天了。而红九军团也在云南省洪门渡等渡口,顺利渡过金沙江,与红军主力部队会合。

四渡赤水不仅是我国军事史上的奇迹,调动敌军因敌制胜的战术是世界军事上最高明的战术,三渡赤水前,红军完全是被动的防御,三渡赤水后,形式立马变化,红军掌握主动权,国军只能被动的跟在后面跑断腿,不管什么时候,3万人想要逃离40万人的追击,难以想象,要不是毛主席,估计真的会全军覆没,同时也留下了“红军转个弯,国军跑断腿”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