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戎马半生留下四字遗言让人动容(他一生都为国人操劳)(1)

孙中山灵堂

国父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先驱,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孙中山先生生前事迹人尽皆知,然而,孙中山逝世时发生的一些轶事至今却鲜为人知。

孙中山怎么死的?

孙中山作为一代伟人,年仅59岁,就已经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孙中山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业界有非常多的说法。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正在播放《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贡献,也因此再一次引被学术界提起,对他病逝的经过,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孙中山的意外病逝,确是当年中国之一大损失,如果孙中山能再活几年,中国历史的走向或许会改变,特别是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近来,我查阅了一批老档案,发现孙中山从肝癌确诊到病逝仅有46天,相当凶险。与一般人一样,他也是病急乱投医,使用了不少特殊的治疗手段,西医、中医、精神治疗法都用上了,甚至还使用上了一种灵丹灵药——“驱癌液”。

孙中山怎么死的,这要回顾到1924年。孙中山是1924年11月,应段祺瑞政府之邀,北上“会商时局”的,到达天津时病倒。当时以为是感冒,并未想到是不治之症,只是暂停公开活动,卧床休养。当时段氏政府来电催促,希望孙中山尽快到北京,虽然病情越来越重,但孙中山以大局为重,还是强忍病痛,于是月底动身,入住北京饭店。旋即,请协和医院医生狄博尔、克礼二人与施密特会同诊治,诊断孙中山得了“最烈肝病”。这“最烈肝病”到底是什么病?为了进一步诊查,医生打算通过外科手术来探查病情,但孙中山很固执,不同意开刀,只答应使用保守的内科治疗。

到1925年1月21日前后,病情发生变化,严重了:体温不正常,忽高忽低,脉博失常。在非进行外科手术不可的情况下,才由中、美、德三国医生共同会诊,决定开刀。但考虑孙中山当时已60岁了,年纪大了,恐支持不了,能不开刀就不开刀,手术方案遂暂缓,仍进行保守治疗。但接下来情况糟糕:不能进食,一吃就吐。尽管如此,是否进行外科手术,夫人宋庆龄及国民党一班要人一时仍不能拍板,最后由孙中山自己决定,同意手术。1月26日下午3点住进协和医院,很快进行手术。为孙中山做手术的,都是当时国内最好的专家。主刀医生是外科主任邵乐尔,助手是协和医院代理院长、与孙中山私人关系亲密的刘瑞恒。打开后腹部后发现情况还不是一般的糟糕,孙中山的肝部坚硬如木(肝硬化),长了一个肿瘤。当即割下肿瘤的外皮,进行化验,证实是恶性肿瘤,即大家常说的肝癌。这是比较靠谱的孙中山怎么死的说法。

从1月26日这天确诊,到3月12日逝世,仅仅46天时间,可见孙中山的病情是很严重的,关于孙中山怎么死的,外界的谣传不攻自破。手术后不久,便进行了放疗,两天不见效果,病情急剧恶化。此时,大家仍对孙中山病情好转并未绝望。但医生知道,孙中山这病是好不了的。2月17日,刘瑞恒给孔祥熙写信,请他转告孙中山的家属和国民党内诸人士,明确表示孙中山患的是不治之症,时日不多,意思是希望准备后事,早作打算。原信是用英文写的,中文意思是这样的——“孙先生入本院即发觉所患为肝癌最末时期,为不治之症。经于剖割及将癌之外皮用显微镜考察证明,诊断为确。病状自不好而至极不好,余等以孙先生之生存为无希望矣。”

中山陵

孙中山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陵址选在南京,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人,晚年病逝于北平,他在南京的时间很短暂,为何陵址却选在南京紫金山呢?

中山陵为何选址紫金山

原来,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和胡汉民等人到东郊打猎,他们从明孝陵转到半山寺时,孙中山放目四望,指着远处的方山和回环如带的秦淮河说:“你们看,这里的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山水相衬,气势恢宏,不知明孝陵为何不选在这里。”胡汉民说:“这里确实比明孝陵好,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山环抱,加之秦淮河环绕着,真是一方大好墓地。”孙中山笑着对众人说:“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重弥留之际,宋庆龄、何香凝、汪精卫等人在病房悄悄谈起后事,谈到墓地问题时,汪精卫说道:“我认为总理倘有不测,葬在北平景山最宜。”谈论时,孙中山本已昏睡,但恰在此时醒来,听得汪精卫之语,连声说道:“不,不,我要葬紫金山。”在场的人都很吃惊,为安慰他,齐声应允,但无人知道紫金山在何处。

孙中山病逝后,在讨论归葬之地时,汪精卫说,孙总理欲葬在紫金山,但不知此山在何处。大家议论纷纷,但都说不清楚。当时在场的国民党元老陈去病是江苏人,曾担任过江苏省博物院院长,对南京地理概况十分熟悉,他对众人说,总理欲葬的紫金山,就是明孝陵所在的钟山。经他这么一说,大家顿时醒悟过来。原来孙中山说的紫金山,就是当年他看中的钟山半山寺这一地方。为此,陈去病还专门写了一篇《紫金山考》,送各家报刊发表。宋庆龄、孙科和葬事委员会的代表还亲自来紫金山做了实地勘察。最后,墓地确定了下来,这就是今天南京中山陵所在地。

孙中山的遗体在哪里

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的棺柩运到中山陵后,由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墓穴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位于孙中山卧像下5米深处。

日军侵占南京之前,南京政府提出要把孙中山的遗体带到重庆去。但要将遗体取出,必须要爆破;一经爆破,棺柩和遗体都要遭破坏。所以,当时没有动。日本人进攻南京时,侵华日军将领松井石根在其最后通谍中声称:“江宁之地乃民国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迹名胜汇集,如中国军队不向日军投降,战火起处必然使千载文化成灰烬。”以此胁迫南京当局拱手交出南京城。日军进攻南京时,选的“突破口”就是中山陵。当时中山陵陵园外的建筑如永慕庐、奉安纪念馆等均被日军炮火夷为灰烬,陵园内的一些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日军进入南京之后,慑于孙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未敢进一步破坏中山陵。

另外,据传蒋介石逃离大陆时,将孙中山的遗体从中山陵中取出,带到台湾去了。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据孙中山的卫士,一直担任护卫中山陵任务的范良说,蒋介石撤退时,根本没有提到中山陵,只是孙科临走时对他们说:“毛泽东、周恩来对总理是尊敬的,你们是总理的卫士,他们不会为难你们的。”解放之后,中山陵受到人民政府的精心保护。所以孙中山的遗体,仍在中山陵孙中山的卧像之下的墓穴里是毫无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