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是一项公益事业,事关国土生态安全、国家气候安全、园林景观安全、人民健康安全和城市文明形象。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到昆虫或螨类侵袭,其根、茎(枝干)、叶、花、果实受到破坏,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观赏价值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虫害。

园林植物虫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世界各国的园林花卉业都造成过巨大的损失。我国是全球园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园林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造成的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潜伏性、暴发性和毁灭性。近几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频繁而严重,如防治不当,则后果严重。例如,美国白蛾疫情迅速蔓延,触目惊心,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害法国梧桐日益猖獗。

叶部虫害防治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是我国第2号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分布为害

主要为害果树、行道树、观赏树木和蔬菜等300多种植物,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为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其为害一点也不亚于森林火灾。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为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头、上万头幼虫为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生态景观。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9.5~15mm,翅展30~42mm;雄成虫体长9~13mm,翅展25~36mm。雄成虫前翅纯白或有浅褐色斑点,触角黑褐色;雌成虫前翅多数为纯白,触角褐色。

卵:单层排列成块,覆以白色鳞毛。

蛹: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 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发生规律

20 世纪80 年代初,此虫就在我国一些地方暴发成灾,并严重地危害着森林资源和园林生态景观,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教训非常深刻。在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白蛾疫情又严重反弹,为害程度不断加剧,呈现出虫口密度大,扩散加快、点多面广的蔓延态势。潜在危害风险极大,如不及时有效有序地进行综合治理,必将给国土生态安全,林业生产,园林景观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1)

美国白蛾雌成虫产卵状

防治

(1)加强监测检疫。

重点监测调查区域为,与疫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码头、机场、旅游点、货物集散地、市场、养殖专业户,乡村农户房前屋后;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尤其是过去绿化较好的现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部队营房和鱼虾池的周边的树木及公路、铁路两侧的树木;脏乱臭地方的树木。凡是疫区的苗木未经检疫或处理的严禁外运,疫区应采取切实的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疫情的扩散蔓延。

(2)人工防治。

挖蛹:于美国白蛾化蛹后至羽化前,采取人工挖蛹的方法,可控制其羽化,降低虫口密度。

摘除卵块:人工摘除带卵的叶片进行集中销毁。

剪除网幕: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通过调查,在幼虫3 龄前若发现网幕,可组织人工剪除网幕,及为害的枝条,剪下的枝条和网幕要及时装进塑料纺织袋中,剪除网幕集中处理。

刺吸类虫害防治

月季长管蚜

月季长管蚜[Macrosiphum rosirvorum Zhang]

属同翅目蚜科。

分布为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为害月季、野蔷薇、玫瑰、十姐妹、丰花月季、藤本月季、百鹃梅、七里香、梅花等。该蚜在春、秋两季群居为害新梢、嫩叶和花蕾,使花卉生长势衰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不能开花。易招致煤污病和病毒病的发生。

形态特征

无翅雌蚜体长4mm左右。体长卵形,黄绿色,有时橘红色。腹管长圆筒形,端部有瓦纹。尾片较长,长圆锥形,有曲毛7~9根。有翅雌蚜草绿色,第八腹节有块横带斑。尾片有曲毛9~11 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2)

月季长管蚜

【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1年发生10代左右,不同地区发生代数有异,以成虫、若蚜在寄主、草丛、落叶层中越冬。在气温20℃左右,加之干旱少雨时,有利于其发生与繁殖。盛夏阴雨连天不利于蚜虫发生与为害。秋季又迁回月季等冬寄主上为害与产卵。每年以5~6 月、9~10月发生严重。北方冬季高温温室内,可继续发生为害。

【防治】

(1)秋后剪除有虫枝条,及时清除杂草和落叶。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性的蜂类和捕食性的瓢虫类。

(3)物理防治。温室和花卉大棚内,采用黄色黏胶板诱杀有翅蚜虫。

蛀干虫害防治

星天牛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白星天牛,俗称铁炮虫、倒根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3)

星天牛成虫

分布为害

中国辽宁以南、甘肃以东各省(区)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缅甸。为害多种花木。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主要为害悬铃木、樱花、紫薇、柑橘、榆树、刺槐、苹果、梨、山楂、樱桃、核桃、李、梅、无花果、馒头柳、柳树、栾树、元宝枫、杨、海棠、桑、榕树等。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树干下有成堆虫粪,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至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7~41mm,体翅黑色有光泽。触角鞭状12节,第1、2节黑色,3~11节每节基部呈蓝灰色,端部黑色,雄虫触角特别长,超过体长1 倍。每鞘翅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绒毛20个左右,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

发生规律

南方一年1代,北方2~3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化蛹,蛹期约20天。成虫5-7月出现,成虫白天飞翔,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养,10~15天后才交尾,交尾后3~4天于树干近地面处咬一“T”形或“八”字形刻槽,每槽产卵1 粒,产卵后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封口,每产1粒卵,便在干皮上造成约1cm2的韧皮层坏死。

每头雌虫可产卵20~30粒,最多可达71粒,星天牛在各地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木质部蛀道内越冬。多数地区在翌年4月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5~6月为活动盛期,至8月下旬、个别地区至9月上中旬仍有成虫出现。5月至8月上旬产卵,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最盛。低龄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横向蛀食,3龄后蛀入木质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4)

星天牛幼虫

防治

(1)严把植物检疫关,杜绝带虫苗木进入本地。

(2)捕捉成虫。5-6月成虫活动盛期,多次巡视捕捉成虫。

(3)毒杀成虫和防止成虫产卵:在成虫活动盛期,用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等,掺和适量水和黄泥,搅成稀糊状,涂刷在树干基部或距地在30~60cm的树干上,可毒杀在树干上爬行及咬破树皮产卵的成虫和初孵幼虫,还可在成虫产卵盛期用白涂剂涂刷在树干基部,防止成虫产卵。

(4)刮除卵粒和初孵幼虫。6-7月发现树干基部有产卵裂口和流出泡沫状胶质时,即刮除树皮下的卵粒和初孵幼虫。并涂以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消毒防腐。

(5)毒杀幼虫。树干基部地面上发现有成堆虫粪时,将蛀道内虫粪掏出,塞入或注入药剂毒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5)

星天牛幼虫为害所蛀虫

花果虫害防治

苹毛丽金龟

苹毛丽金龟

[Proagopertha lucidula(Faldermann)]属鞘翅目丽金龟科。

分布为害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省。寄主有11科30余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樱桃、李、杏、海棠、葡萄、豆类、葱及杨、柳、桑等树木。以成虫食害花蕾、花芽、嫩叶等。

形态特征

成虫:卵圆形,长10mm左右。头胸背面紫铜色,并有刻点。鞘翅为茶褐色,具光泽。由鞘翅上可以看出后翅折叠成“V”字形。腹部两侧有明显的黄白色毛丛,尾部露出鞘翅外。后足胫节宽大,有长、短距各1 根。卵:椭圆形,乳白色。临近孵化时,表面失去光泽,变为米黄色,顶端透明。幼虫:体长约15mm,头部为黄褐色,胸腹部为乳白色。蛹:长12.5~13.8mm,裸蛹,深红褐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6)

苹毛丽金龟成虫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3月下旬至5 月中旬出土活动,为害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幼虫于8 月下旬潜入深土层蛀室化蛹,9月下旬成虫羽化,并在原处越冬。成虫白天活动,无趋光性,喜食苹果树的花,也为害留种蔬菜花。

防治

(1)药剂防治

发生量较大时,在开花前2~3天喷施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消灭上树成虫。此虫除为害果树外,还为害果园附近杨、柳、榆等树木,也需进行防治,减少往果树上转移的虫量。

(2)诱杀成虫

利用性诱散发器诱杀雄虫。散发器的制作方法是,用普通试管(18mm×30mm 或15mm×20mm)或用塑料窗纱卷成20mm×40mm大小的圆筒状,将雌成虫放入其内,里面放少许新鲜树叶或蕾、花,用细纱布封口。另将诱杀盆(普通脸盆)埋在果园中,盆面与地面相平,盆内盛水,切忌过满,以防引诱到的成虫逃逸,水中加入少许洗衣粉。

散发器控于诱杀盆中央水面上,早晨挂出,晚上收回。从4月中旬开始诱捕雄虫,除下雨、降温天气外,每日诱杀效果均好。单雌1日次的诱杀量可达600余头。

地下害虫及草坪虫害防治

草地螟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分布为害

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蛀食草根及茎部,使供水中断,导致茎、叶发黄、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淡褐色,体长8~10mm,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两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卵:椭圆形,长0.8~1.2mm,为3~5粒或7~8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16~25mm,1 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3 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

5 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蛹长14~20mm,背部各节有14 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7)

草地螟成虫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翌春5月化蛹及羽化。越冬幼虫在翌春,随着日照增长和气温回升,开始化蛹,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后,从越冬地迁往发生地,在发生地繁殖1~2代后,再迁往越冬地,产卵繁殖到老熟幼虫入土越冬。草地螟成虫有群集性。在飞翔、取食、产卵以及在草丛中栖息等,均以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的群体出现。对多种光源有很强的趋性。尤其对黑光灯趋性更强。成虫需补充营养,常群集取食花蜜。

成虫产卵选择性很强,在气温偏高时,选高海拔冷凉的地方,气温偏低时,选低海拔向阳背风地,在气温适宜时选择比较湿润的地方。卵多产在黎科、菊科、锦葵科和茄科等植物上。

防治

2.5%敌百虫粉剂喷粉,每公顷22.5~30kg。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50%马拉硫磷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800倍液喷雾。还可用每克菌粉含100亿活孢子的苏云金杆菌菌粉2000~3000倍液喷雾。

关于园林植物虫害的更多实用内容,

请关注以下介绍!

本文内容节选自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图谱》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8)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防治)(9)

主编|郑智龙 马冠峰 李士洪

周 青 张明领 杨丽霞

责任编辑|姚 欢

封面设计|孙宝林 高鋆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为适应新常态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聚集了全国园林植保界从业多年的专家、教授、学者,编纂出版了《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图谱》。

该图谱汇集了常见园林植物虫害,详细介绍了害虫的分布地域、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防治措施等。图文并茂、一看就懂,语言通俗、一学就会,防治及操作方法简单,一用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