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刘武德示范课例找规律(顺德数学之窗弼教小学黄奇英老师正比例与反比例课例分享)(1)

教学视频

授课教师:黄奇英(陈村弼教小学)

小学数学刘武德示范课例找规律(顺德数学之窗弼教小学黄奇英老师正比例与反比例课例分享)(2)

教学点评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后接触的重要知识之一,它既引领学生从原来比和比例的常量研究走进了变量的世界,开启了新的思考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是初中阶段正反比例函数的初始模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是由陈村镇黄奇英老师带来的一节“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单元复习课。黄老师以整理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关知识点作为引入,通过题组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知识形成系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观摩后,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一、知识对比,打通关联

  作为复习课,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众所周知,一个单元的知识点都是很零碎的,因此黄老师巧妙地将整理环节放在课前完成,课堂上集中对比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点,通过表格清晰呈现出“一同”(相关联的量)、“三不同”(变化不同、表达式不同、图像不同)。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有效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结构化。

  二、分类练习,拾级而上

  练习在复习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对知识整理后的有效检测,也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建立新认知的重要途径。本节课,黄老师利用分类的思想,将整个单元的练习进行有效归类:从表格表述式题组的具体呈现到文字表述式题组的概括表达,再到字母表述式题组的抽象描述,最后进行综合运用。这样的设计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层层递进的练习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而且也给学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对学生今后自己进行整理复习起到了引导作用。

  三、做中有思,积累方法

  杜威曾提到“做中学”,本节课的练习其实占用了大半时间,黄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做”,同时还在一些难点、关键点给予启发思考。如“长方形的周长不变,它的长与宽成什么比例”,这是学生对变量关系理解的困难点,黄老师及时从正、反比例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借助举例子判断出两个量虽然也在变,但比值和乘积都不是一定的,所以不成比例。再如“圆柱的高一定,它的体积与底面积成什么比例”,黄老师启发学生列等量关系式进行判断。无论举例子亦或列等量关系式方法的积累,都离不开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模型。

  当然观课过程中,也有几点思考想与大家交流:

  1.课堂伊始,在回顾旧知环节,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互相交流课前整理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组内完成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也能为后续对比正、反比例进行预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2.正、反比例是不同于之前的比例,后者是研究两个比之间的关系,而前者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反比例的意义中总是先强调“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随着变化”,这是判断正、反比例的前提条件。本节课在“文字表述式题组”中可加入“圆的直径一定,周长和圆周率成什么比例”,借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全面的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点评教师:郭根生(顺德本真未来学校)

小学数学刘武德示范课例找规律(顺德数学之窗弼教小学黄奇英老师正比例与反比例课例分享)(3)

  郭根生 大学本科,数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有七年,长期担任高段教学,在顺德本真未来学校承担数学备课长工作及数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荣获佛山市说课比赛二等奖,顺德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大良“教坛新秀”,并且多篇论文在区级获奖。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性,让孩子乐学、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