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佳宏

山东招远人,1966年出生于云南。现为禅宗画院院长,少林书画院副院长,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人民大学画院禅画工作室导师;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禅画工作室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

嵩山少室 2017年 50cm×50cm

佛境禅心 华雨德风

——从佛境山水画到护生绘画

文/崔大中

一、佛境山水画

迟佳宏是一位追求宗教神性的山水画画家。他本身就是一位在家的佛家弟子。他对于佛教和佛理的研究深入而细致,对于历史上的佛教绘画也涉猎入微,更因着他内心至诚的虔敬和慈悲,他的山水画在静寂空灵中充满了宗教的肃穆、庄严和神圣。画面上佛寺古刹,僧侣信徒,祥云流水,禅意森然。山水画在他的笔下,静净中意境苍茫而古雅,一种艺术的虔诚和善仁之思相融合,透发出一种纯净祥和的自在和空灵。因此,我称他的山水画为“佛境山水”或“禅境山水”。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2)

读经图 2017年 68cm×136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3)

禅心运武 2018年 68cm×45cm

应该说,迟佳宏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山水画家之一。 细察他的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他的作品重视对古典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具有鲜明的传统规矩,文脉清晰; 一方面师法造化,得自然物象之意趣。 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宗教感,其山水画,流水、祥云、古寺,佛僧,烟云缭绕,充满了肃穆庄严神圣的宗教感,这是画家在个人学养的涵养下自然流露出的心性、真情和本性,显示出了画家静雅庄严的自性之美。

迟佳宏曾经是一位醉心于西方艺术的现代水墨探索者,历经西方艺术的洗礼和东方艺术的浸淫,生活和传统,让这位生于山东招远的艺术学子,从一个追求现代形式美的山水画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倾心于宗教感的“佛境山水”画家。画“佛境山水”,自然会与佛教联系密切。迟佳宏走上“佛境山水”之路,与其后皈依佛门有着重大的关系。迟佳宏皈依佛门,做了居家弟子,其法缘不好在此妄自揣断,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佛教教义对他心灵的感召,他需要从内到外,感悟佛境的透彻与庄严;二是绘画让他对传统国学佛道儒有了更深沉的认知,他希望自己的山水画在静净中以佛境的澄明滋养自己甚或他人的心灵。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4)

迟佳宏写亲历之事 2017年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5)

观自在 2016年 50cm×50cm

潜心佛法,皈依佛门,让迟佳宏的作品逐渐发生了变化。每当他去画佛寺,高僧,流水、祥云,菩提树时,他会顿起虔敬之心,工致谨严地描画,画面由此逐渐表露出宗教的庄严神圣之感。当迟佳宏感受到宗教给他绘画带来的全新气息时,他认为是佛陀为他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为此,他更加认真地研读佛教典籍,研究宗教壁画,努力寻找属于宗教山水的绘画元素。时至今天,迟佳宏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画坛最重要的“佛境山水”探索者之一。可以说,在传统山水画的当代探索中,迟佳宏的“佛境山水”是一项非常值得肯定的艺术成就,它将宗教美和艺术美统一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温柔敦厚的传统艺术美学的文化内涵,清晰地展露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意趣。应该说,这是一次坚守东方文化立场,上承中华文化传统,借古开今,发展传统山水画的富有成效的重要尝试和努力。在此,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迟佳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6)

光明无量 2017年 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7)

护生吟 2018年 45cm×68cm

就绘画自身的技法和形式探索而言,迟佳宏的作品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首先在具体的用笔用墨上,不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方法,在他的画面上,凭借着自己的心性写开去,强调墨线的运用。线条多用曲线,往往随着山势而折转,线与线之间,综合运用着皴、擦、点、染、积、破等等传统笔墨法式,祥云、佛光、寺庙、佛僧,安放其间,共同彰显了一股富有禅境的宗教力量。

其次,在经营布局上,画家以传统的布局样式为基础,在表现传统中国画艺术趣味的基础上,注重画面整体表现力的把握,以笔笔生发的线条结构画面,借用佛教壁画的一些宗教元素细心经营画面,巧妙准确地反映了“凡名山大川,风水宝地,皆被佛寺道观所占”这一现实自然景观。在迟佳宏的山水画中,山水大川围绕着佛寺展开,中景一般是古刹森严,妙相雍容,围绕着佛寺,祥云,流水,树木,朝拜的信徒,都穿插、布局自然而又有绘画的构成意识,避免了传统绘画中容易出现的片段、琐碎和机械显示的所谓笔墨情趣,从而在艺术趣味上既有传统经典的一面,也有着自己对艺术和宗教的理解与感受,画面整体而和谐,有着很强的视觉效果和宗教感染力。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8)

家有小毛驴 2017年 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9)

净土 2017年 68cm×45cm

第三,在物象的描绘方面,他以自然物象和传统宗教语言符号为基础,在画面中以写意的笔法对自然物象和传统艺术符号以及宗教人物进行了细致谨严的描绘,一切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之美和对宗教禅境的认知为基础,画面被组织得朴茂森严,心物一元,情景交融,既充满了富有笔情墨趣的艺术语言美,又展现了绘画的诗意美、禅境美和心象之美。

以上是对迟佳宏山水画作品的一点直观真切的感受,当然更多的是就绘画语言本身而言的,如果要阐释其艺术文化学上的意义,那相对就要复杂得多,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通过对其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大略感知迟佳宏山水画的基本特质。作为一个致力于佛境山水的画家,宗教的庄严,自性的明净,古典的诗意,一直弥漫在他的绘画中,并且也是其绘画的重要追求。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0)

敬写丰子恺护生画意 2017年 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1)

罗汉图 2012年 96cm×180cm

二、佛境护生画

迟佳宏笃信佛教,他的佛境山水画,并不是仅仅于禅境或禅意的追求,也并没有如历史上的禅宗画一样走向简洁和粗率的随性表达和精神意念的刹那启发。他在一种文化自律甚或是与儒道相合中,以一种文化的内倾姿态,以一种菩萨道的精神,走向了更为入世的一面。他的艺术创作是佛境山水,禅意追求,对他来说,有着似乎更大的人生之目的。他试图以绘画教化人的心灵,使人向善向美,在这一点上,他的绘画虽然以佛教为题材,但是其功用,已不仅仅是艺术之审美,佛法之空性,而是增加了许多源于自然和佛心的教化功能。尤其是近些年来,他开始在创作佛境禅意山水画的同时,致力于创作佛教“护生画”,其“成教化”之艺术追求愈加鲜明。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2)

净土正念 2015年 68cm×45cm

何谓护生画。护生画是佛教绘画的一种,是培养慈悲心,劝人向善、不杀生、爱护动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佛教绘画,也多为护生故事画。护生,即是放生。佛门第一戒即为戒杀,佛经中讲述佛陀及其弟子过去生中护生放生的故事极多。尤其是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量劫中同为六亲眷属,强调要普度众生,极力宣扬戒杀茹素、放生护生。在我看来,佛教以人为本,护生放生最基本的是要“爱人”“护人”和“放人”。放人一条生路,即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离苦,给人救济。我个人始终认为,最大的护生放生还是应当弘扬正信佛教,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佛教、信仰佛教,从而减少对动物的虐杀和人类之间相互的杀戮。也许,减少屠杀与虐待动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教导世人明白佛陀的教义。就这一点而言,护生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命的自觉有着非比寻常的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3)

劝君 2018年 45cm×68cm

佛教的护生画,由来已久,远的不说,近代大家丰子恺即是护生画的卓然大家。他以简洁爽快的造型,虔敬的心绪创作了数量巨大的护生故事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项重要艺术成果。迟佳宏对于丰子恺的护生画应该是做过深入研究的。但是相对于丰子恺简笔式的护生故事画,迟佳宏走的是一条不同的创作路径——从佛境山水画到护生画。如前所述,迟佳宏是佛境山水画的重要探索者。他的佛境山水不论粗笔和细笔,既有简整的意趣,又有工致的描写,还有空性和禅意的表达。宗教感和禅心佛境,是其画面的重要表现内容。佛境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对他的护生画影响很大。在迟佳宏的护生画中,护生故事被其嵌入佛境山水自然之中,这种人物画与山水画的结合,让其护生画在艺术性和绘画性以及传统诗意美等诸方面走得更远。如果说迟佳宏的佛境山水是一股洗涤和净化人心灵的高山流水,慰藉浸润身心的轻吟低唱,那他的护生画就是随风波澜的江河,直接洞明的劝善放歌。从佛境山水转向佛教护生画,在我看来,还是源自于迟佳宏深沉的佛教情节,也是其佛境禅意绘画的自然延伸。由于迟佳宏在佛教山水画中取得的成绩和努力,他的护生画就有着非同一般的绘画学意义。实际上,他的护生画,还是一种佛境和禅理绘画。如果我们在赏读时,不去过于关注护生故事本身,他的每一幅护生画作品,都还是一幅具有独立意义的佛境山水画。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4)

十渡采风所见 2017年 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5)

苏东坡诗意图 2016年 68cm×45cm

但佛境山水画,并不等同于佛教护生画,毕竟佛教护生画有故事内容的限制,其目的性内容必定约束和限制山水画形式的展开和深入。这就使得护生画的绘画性展开相对更有难度。迟佳宏是一位富有才情的画家,他用自己的理解力和绘画把握能力,让护生画和古典山水画、佛境山水画有机相融,这让他的护生画获得了更为宽广深邃的艺术魅力。阅读其护生故事画,普通的欣赏者会从护生故事中受到感化,爱心得以润泽,心灵得以净化。而那些佛家弟子们,更会从中获得空灵洁净的滋养,至于专业艺术工作者,不但感佩于护生本身,更会在其笔墨意趣、形式符号、禅境表达,以及由护生故事生发并延伸张扬了的精神意趣上,获得更为丰富臻厚的艺术陶冶。

佛教护生画,并不是简单的故事画描述,并加以文字叙述。他需要画家本人有一种悲天悯地的佛教情怀。“有情来下种,因地种还生。”艺术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寄托,艺术就缺乏灵魂,无法打动人。护生画就此而言,就更加需要感情的投入,其感情投入的多寡是护生画是否打动人心的重要方面。迟佳宏的护生佛教故事画,画得好,画得动人心扉,首要的原因,就是其充满大爱的慈悲情怀。迟佳宏是一位居家弟子,包括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认真修行,虔敬向佛,是他们的日课。弘扬佛法,由己及人,迟佳宏用大悲大爱之情怀创作的一幅幅精美护生画,既度化着自己,更感化着他人。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6)

苏频陀尊者 2016年 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7)

心灵归处 2015年 136cm×68cm

品读迟佳宏的佛教护生画,是一件令人澄心悦性的事情。那一幅幅悲天悯人的护生故事画作,既有佛境、禅境的艺术之美,又有传笔墨艺术之意趣,让人读而有感有思。由佛境山水到护生绘画,画家的心灵直接去拥抱了佛,拥抱了善,拥抱了大道自然。“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由禅境佛心到与教化相合,迟佳宏的绘画开始了神性与人性的交融,是禅心、佛心与儒道善仁的合奏。

护生是功德。护生合于天地之道,护生合于天地人心。护生画不仅仅是画,更是教化之经。佛境护生画的创作和弘扬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在当下这个物欲泛滥、灵魂走失、思想被污浊的时代,佛境护生画,是一剂如明月清风般的良药,它启迪人的心灵,使人向善向美,让人在充满爱心中见性见真,在如饮精神的甘露中静心、安心,从而指向人生的大善、大自在和精神世界的圆满。就此而言,艺术的教化和启迪功能永远是重要的,就如同艺术形成之初就一直倡导的一样:“成教化,助人伦。”在迟佳宏的护生画中,“成教化”,就是教化和启迪人的心灵,“助人伦”,就是成就人的仁爱、大爱之慈悲心怀。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8)

心如云虚无 身同溪澄清 2012年 68cm×68cm

迟佳宏先生最近要出一本《护生书画集》,嘱我给他写几句话,我对他的佛境绘画有些了解,便还是由佛境绘画写开去。究其实,迟佳宏的护生画就是他的佛境绘画,只不过是负载了更多的佛教义理之内容。德风华雨,禅境佛心,是其画作的精要所在。仔细赏读每一幅作品,但觉护生之情殷殷,佛境禅意漫漫,恰如德风华雨、天地甘霖,滋润洗涤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

道心惟微,文心万象,华雨德风,结缘众生。值此《迟佳宏护生画集》出版之际,是为序,并祝愿众生共美好!

2018年8月1日写于京华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19)

余家本住在天台 2015年 136cm×68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20)

远征 2017年 68cm×45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21)

碧涧泉水清 2015年 136cm×68cm

迟嘉宏最新消息(迟佳宏佛境禅心)(22)

放飞 2015年 68cm×45cm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