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惑守心”在古代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天象,因为这预示着皇家将有巨大的灾难,所以古代所有的帝王对这一件事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是历史上却也有个帝王对天上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天象感到十分高兴,这是这么回事呢?

这个帝王就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魏明帝曹叡。

大唐惊变的原因(预示皇家有大灾难)(1)

(曹叡)

曹叡当了皇帝以后,一直心里不踏实,惴惴不安。他为什么不安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爹的皇位是从汉献帝那里抢来的。虽说曹操对结束汉末之乱,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曹操的文治武功,汉朝早就灭亡了。但是,要知道,两汉延继了四百多年,刘汉作为皇室正统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曹操你能耐再大,建立的功劳再多,你毕竟是大臣,大臣就该安分守纪,你要是篡夺皇帝之位,就是大逆不道。虽说曹操最终没有夺位,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把这种机会留给自己儿子的。所以曹丕上台以后,就老实不客气地夺了汉献帝之位。虽然表面上汉献帝禅让于他,虽然他连续推辞了三次,但众人都知道,那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

(曹丕)

曹丕之后,曹操又一度很喜欢曹植。三曹都是大诗人,三曹中,数曹植的诗才最好,其次是曹操,再其次才是曹丕。曹植是和曹操有共同爱好的人,而文才又最好,因此,曹操特别喜欢曹植也是很正常的。同时,曹操几次出兵打仗,都把曹植带在身边培养他,激励他,虽然并没有说过让他当继承人,但这不免引起曹丕对曹植的极大怀疑。后来曹丕当皇帝后,还发生过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否则便要杀他的故事,可想而之,曹丕对曹植有多么大的戒心。

第三个原因,是曹叡继位后的处境。曹丕去世后,曹植还活着。因为原先曹操久久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整个朝廷分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大帮。曹丕依靠拥丕派夺得世子之位。夺位以后,他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残杀拥植派。虽然曹操早已把杨修这样的拥植派骨干杀掉,但是还剩下很多人。后来曹丕当皇帝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就去世了,也就是说,拥植派大臣依然还在。曹丕去世的时候,其实连他自己也不放心,专门召集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人作为托孤大臣,让他们帮助曹叡。曹叡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心里一直不安定,担心他的叔父曹植会篡他的权。有一件事是很好的证明,就是曹植曾提醒曹叡小心司马懿,他告诉曹叡,司马懿不是良善之辈。可是在曹叡听来,这是曹植在打击他的股肱大臣,在拆他的台,所以根本就听不进去。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曹叡对做皇位的这件事一直不安心。当然了,不安心,他也不可能说出来,不可能说他堤防的是国内的这些敌对势力,他要以其它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一次,他就问黄权,他说,现在天下已经三分,分成三个国家,有三个皇帝。我们魏国说我们是正朔,蜀国和吴国也说他们是正朔,尤其是蜀国的刘备,他是汉室宗亲,姓刘,他虽然在偏僻的蜀地建国,但是他很迷惑天下百姓的心啊!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证明我们才是真正的正朔呢?

大唐惊变的原因(预示皇家有大灾难)(2)

(曹操)

黄权本来是蜀国的大将,后来投降了魏国。皇帝问到他这个问题,他肯定要竭力回答好,否则,很可能触犯君怒。还好,这个人确实很有脑瓜,他的回答还真的非常巧妙。他说,咱们不是说天上要是发生“荧惑守心”的现象,人间皇室就会出现灾难吗?你看前些时天上就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天象,不久先帝(曹丕)就去世了,而蜀国与吴国的皇室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魏国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其它两个国家的皇帝,那只能是混世魔王,否则,灾报怎么没有应在他们的头上呢?

曹叡一听,对呀,虽然“荧惑守心”让老爹死了,却证明了咱们魏国才是天下的正朔!不但魏国是天下的正朔,他老爹曹丕也是当然的皇帝!既然他老爹是当然的皇帝,那他继承的皇位,也是当然的上天给予,这是丝毫没有问题的,也用不着担心叔父曹植会夺位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