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所组织豫西矿产调查队,邀请冯景兰、张伯声两教授作指导,到平顶山一带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初测平顶山煤田储量约11亿吨,可能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煤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有多少年的历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省平顶山市有多少年的历史(平顶山从开发到九十年代以前历史沿革)

河南省平顶山市有多少年的历史

195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所组织豫西矿产调查队,邀请冯景兰、张伯声两教授作指导,到平顶山一带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初测平顶山煤田储量约11亿吨,可能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煤田。

1951年,中南地质调查所会同河南、湖南两地质所到平顶山勘查煤炭资源,结论与1950年豫西矿产调查队勘查结果相同。同年12月,鲁山县石坡头村辛自修试办起河南省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开发平顶山矿区被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大建设项目。

1953年2月19日,平顶山矿区建设被列为全国10个新矿井建设项目之一。同年5月,平顶山矿区第一条临时公路平顶山至牛马庄公路(现开源路)开通。10月,中南地质局派四O一队到平顶山勘探。1955年6月30日提交第一份地质报告书。

1954年4月1日,平顶山煤矿筹备处在寺沟建立。

1955年2月5日, 苏联专家尼柯诺夫等一行 9 人到平顶山,协助选择矿井工业广场划分煤田范围和研究开发方案。同年4月11日, 程(庄)平(顶山)公路开工。1956 年 3 月竣工,全长 16.9 公里。6 月 2 日,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徐达本来平主持召开专家会议,苏联专家组、北京煤矿设计院、武汉煤矿设计院、中南煤管局、四〇一地质勘探队、平顶山煤矿筹备处等单位领导及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确定当年开始建设诸葛庙矿(二矿)、黄山寨矿(三矿)、擂鼓台矿(四矿)3对矿井。6 月 20 日 许昌专署成立“支援平顶山煤矿基本建设委员会”。7月,从宝丰县、叶县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到平顶山支援煤矿建设,负责办理矿区范围内7个半乡的地方行政事务。9月, 平顶山矿区第一个百货商店在寺沟开业。

1956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平顶山矿区委员会成立。同年1月 13 日, 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成立,同时撤销许昌专署支援平顶山基本建设委员会;将叶县的东高皇乡、大营乡、牛庄乡、诸葛庙乡和宝丰县的西高皇乡、北褚庄乡、余沟乡划归平顶山矿区管辖。5月 叶县的小营、铁炉,宝丰县的井营、阎庄、姚孟 5个小乡划归平顶山矿区管辖。6 月 28 日 ,为适应平顶山煤矿大规模建设的需要,经煤炭部批准,煤炭部基本建设总局与郑州煤矿基建局平顶山工程处合并,成立平顶山煤矿基本建设局。并从东北煤炭基建局抽调 1500 多名职工到平顶山矿区参加建设。8月 12日, 平顶山矿区调整乡建制:撤销诸葛庙乡,划归大营乡;撤销牛庄乡,划归东高皇乡;撤销姚孟、褚庄乡,划归西高皇乡;撤销余沟乡,划归井营乡。8月28 日, 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平顶山煤矿近期建设总体规划,决定将平顶山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煤炭生产基地。9月7日, 煤炭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煤炭战线支援平顶山煤炭基地建设。开滦煤矿给平顶山输送 360 名技术管理干部和医务人员,代训和培养 308 名技术工人。15 个省的 83 个机械厂为平顶山制造各种机械设备。武汉、上海、北京3个煤矿设计院为平顶山煤矿进行各项重大工程设计。各地 3000 名煤矿职工来平顶山参加矿区建设。9 月 10 日 ,中共河南省委陆续抽调千余名干部支援平顶山矿区建设,充实财经、文教、卫生战线。9月 15 日, 平顶山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平顶山煤矿学校建立。当年有学生 405 名,分机电、采煤、矿井3个专业。1969 年该校被撤销。9月,平顶山矿区第一所中学(市一中)建立。10 月 23 日 ,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平顶山矿区设诸葛庙、西高皇两镇和大营东高皇、姚孟、井营4个乡。11月 13日, 平顶山矿区人民医院(现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11 月 30 日 ,平顶山矿区建设委员会印发《平顶山城市初步规划简要说明书》,提出:1956~1962 年平顶山城市规划区域,北至程平路,南至铁路支线以北(湛河北岸),东至黄楝树东工业区边(五条路西),西至西高皇。东西长 4.5公里。总人口为 10万人。12月31日, 平顶山矿区第一个剧院——平顶山剧院落成。11~12月, 平顶山矿区建成石子路7条:矿工路、中心路(现中兴路)、平马路(现开源路)、诸葛庙街、友谊街、申楼西站路、西市场路。总长8000 米。

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 43次会议决定设立平顶山市,由河南省直接领导、行政区划为诸葛庙镇、西高皇镇、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和姚孟乡。市政机关驻诸葛庙镇。 同年5 月 4日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第 27 次会议决定,在平顶山市人民委员会建立之前,暂成立市政委员会,委派张俊卿代理市长。市政委员会下设 22 个委、办、局,辖 5 个街道办事处、6个乡(镇)。5 月 10 日, 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委员会,设常委。张俊卿代理市委书记。11月 21日,平顶山煤矿筹备处与平顶山煤矿基本建设局合并,成立平顶山矿务局。12 月 ,市工人文化宫动工兴建,占地 194 亩。建有舞厅、活动室、花房、八角亭等。1965 年又兴建了讲座厅、露天剧场、灯光球场。当月,城市供水工程动工,投资 85.11万元,在北渡乡莲花盆村打深井两眼,建清水池一个,容积 1000 立方米,输水管道 18.3 公里,年底日供水能力达500 吨。

1958 年4月9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叶县北渡乡、宝丰县留村乡所属的谢庄、李堂、石庙、油坊头、苗候、郭庄、留村、后张庄划归平顶山市。市政委员会决定建立北渡乡、留村乡。8月1日,市内公共汽车开始营运,首开申楼至五矿线路,全长18公里。8月1日 市内公共汽车开始营运,首开申楼至五矿线路,全长 18 公里。8月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书记处书记杨蔚屏、史向生及许昌行署专员王延太陪同下,到襄城县郝庄、小张庄、后梁庄视察。毛主席看到无边无际、丰收在望的烟田,高兴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8月21 日, 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提出“苦战一昼夜,全市公社化”的口号。当月,市区及现市属各县均实现公社化,建立人民公社 123 个,其中农村人民公社 104 个,城市人民公社 19 个。入社人数占总人口的 98.6%。建立公共食堂1万多个,取消家庭炉灶,社员一律在公共食堂就餐。12月8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报经国务院批准,平顶山市归许昌专区领导。当年,高楼人民公社改为国营高楼菜场,由市商业局直接领导。对农民供应囗粮,发放工资。生产的蔬菜统一分配,供应市场。1962年6月20日又改为人民公社,划归郊区领导。

1959年11月,白龟山水库北干渠动工。将源于薛庄乡马跑泉的湛河的中段(温集到大营间)河床南移,并将乌江河并入,加深加宽。从此,流经市区6.5公里的湛河和乌江河得到根治,使原来两岸大片沼泽地变为良田和城市建设用地。

1960年1月3日 ,市区第一座横跨湛河的大桥——中心路(现中兴路)湛河桥动工兴建。1961年5月1日建成。桥长 121 米,宽24米,载重量汽——13、拖——60吨。该桥为单孔陶粒混凝土双曲拱桥,是沟通市区南北的重要桥梁。1月7日, 国务院第 93 次会议决定,撤销宝丰县,将原宝丰县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4月五日 ,办理合并手续。原宝丰县委改为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原县人委改为市人民委员会农村工作办事处;县城改为宝丰镇。2月 20日 凌晨 3时,中心路湛河大桥北引桥发生坍塌事故。住宿桥孔的襄城县十里铺公社民工有 45 人遇难。5 月 31日, 市人委第 16 次(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营乡、北渡乡;建立矿工路、先锋路、新新街、韩庄矿区、宝丰镇 5 个城市人民公社。5 月 ,宝丰肖旗公社袁庄大队食堂管理员误将砒霜当碱面蒸馍,造成 300 多人严重中毒。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派直升飞机从省内外调来急救药品。经紧急救,除2人外全部脱险。

196l年8月4日, 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中共河南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解决社队规模偏大等问题,建立了区级机构,调整了公社体制。设立西大营区、商酒务区、曹镇区、马街区、石桥区、滍阳区、闹店区、北渡区。8个区辖 42 个公社。宝丰镇及丁楼、观音堂两个公社,直属农村工作办事处领导。10月 5日, 国务院第 113 次会议通过恢复宝丰县建制。宝丰县又划归许昌专区。12 月 28 日 ,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宝丰县的韩庄、南顾庄两个公社所辖 12个大队划归平顶山市管辖。

1962 年3月13日,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平顶山市郊区委员会和郊区政府;撤销中共平顶山市北渡区委员会和区公所。

1963年10月30日,撤销新新街、矿工路、九里山、优越路、先锋路5个城市人民公社,建立相应的街道办事处。

1964年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矿区。平顶山煤炭基地试点工作(煤炭大会战)全面展开。4月13日,平顶山市矿区享受省辖市待遇。6 月 23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平顶山特区人民委员会。特区政府工作中有关企业工作,以煤炭工业部领导为主;有关地方工作,以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为主。据此,平顶山矿区改称平顶山特区,矿区人委、党委和政治部改称特区人委、特区党委和特区政治部。12月21日,煤炭工业部决定,从1965年元月1日起,将湖北省燃料厅所属的韩梁矿务局划归平顶山矿务局领导。

1965年12月,市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矿工路建成。东起矿务局总机厂,西至西市场,全长7354米。

1969年2月11日,平顶山市区设置两个区:平马路(开源路)以东建立卫东区,以西建立新华区。

1970年2月29日,市新华区、卫东区合并,建立中心区。9月30日,开源路(原平马路)湛河大桥建成通车,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长64米,宽10.8米,其中行车道宽8来,载重为汽——13吨。

1971年5月10日,许昌地区宝丰县、鲁山县、叶县、郏县的44个大队259个生产队划归平顶山市。5月下旬,西区成立。

1972年3月24日,河南省平舞工区建设处成立。1973年11月5日,成立中共河南省舞阳工区委员会和河南省革命委员会舞阳工区办事处。12月16日,舞阳县的杨庄、八台、武功、枣林、尚店、尹集6个公社划归舞阳工区管辖。

1977年5月9日,撤销中心区,恢复新华区、卫东区,同时恢复西区建制。5月30日,舞阳工区划归平顶山市领导。

1978年8月7日,韩庄煤矿、梁洼煤矿划归平顶山矿务局代管。8月30日,郊区诸葛庙大队划归卫东区管理。9月10日,舞钢区由平顶山市划归许昌地区领导。

1980年4月8日,废除“东方红”、“红旗”、“东风”、“五七”等公社名称,恢复“北渡、“焦店”、“东高皇”、“南顾庄”等名称。7月1日,平顶山市建设路东段修路工开工。1981年8月1日竣工,11月20日通车。

1983年9月9日,许昌地区的宝丰县、鲁山县、叶县划归平顶山管辖。

1984年6月1日,宝丰县的曹镇乡划归郊区管辖。同年市区建设3条街大棚市场:劳动路小商品市场、联盟路饮食市场、寻建设路西段农副产品市场。7月1日,香山煤矿由许昌地区移交平顶山市管理。9月23日,座落在中兴路中段路东(绢纺厂大门对面)的平顶山市第一家自选商场建成开业。12月,资金采取拨款、团组织集资、社会捐款等兴建的市青少年宫动工兴建。

1986年2月18日,许昌地区的襄城县、郏县和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