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是佛教的用语,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忏,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在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以求能够达到灭罪的目的。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五中说,忏与悔的含义是不同的。忏是请求原谅(过错轻微)的意思,悔是自申罪状(过错严重)的意思,合称为忏悔。

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为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定期每半月行布萨,并定夏安居之最终日为自恣日。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

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据《摩诃止观》记载,忏悔可以分为事忏与理忏两大类,采行礼拜、诵经或观佛菩萨之相好等;或念实相之理以行忏悔等。忏悔是我们消除业障,培福积德的殊胜的法门。只要我们如法地去忏悔,忏悔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佛教什么叫真忏悔(佛教中的忏悔是什么意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