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节准备了音乐 滨州特教李婷婷(1)

看不见头上天空的蔚蓝/看不见身旁花朵的鲜艳/看不见爸爸斑白的鬓发/看不见妈妈含泪的双眼/我知道在我周围/是一个大大的世界/我伸出渴望的双手/摸到的却总是/没有星光的漆黑的夜晚……这首诗便是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盲学生的真实写照。

十年前,李婷婷满怀热情成为了一名特教音乐教师。面对这样一群身处黑暗世界的孩子,她不禁问自己:你音乐梦想的初心还能实现吗?

为教师节准备了音乐 滨州特教李婷婷(2)

那是周一上午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一进教室,李婷婷就被两个孩子深深吸引了:他们有着一模一样的长相,皮肤、头发和眉毛都是雪白雪白的,甚至连眯着的眼睛也是白的——这是一对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的双胞胎兄弟。李婷婷很快发现,他们身上竟然有一股音乐的灵气。于是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教他们弹古筝,用音乐来点燃他们的多彩梦想,这成了我初为人师的坚定使命。

可接下来的困难,却是李婷婷始料未及。由于他们视力的缺陷,几乎全盲的他们只能凭触觉和听觉学习,李婷婷只能拿着他们的小手,通过触摸我的手来感知正确的手型,通过触碰琴弦来感知每个音的具体位置。一遍又一遍的示范,一节课的时间,直到腰木了、手酸了、嗓子哑了,他们才刚能用不标准的手型,找到中音5、低音1到底在哪里。

背谱对于他们来说是更大的难题。由于看不清乐谱,只能靠李婷婷一小节一小节地念给他们、唱给他们听,直到他们能够背下来。一个普通曲目,明眼孩子几天就能完成,可他们却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必须不断练习和演奏才能记忆更深刻。由于他们内心的怯弱和自卑,加上一遍遍地高强度重复训练,他们打起了退堂鼓,一起向我哭诉:“李老师,太难啦,我们真的学不会了。”

那一刻,李婷婷几乎也要崩溃了。她又何尝没想过要放弃呢?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辗转反侧,多少次咬着被角在黑暗中偷偷哭泣.....可是,一想到两个残疾孩子的未来,一想起自己的从教初心,李婷婷又打起了十倍的精神。给他们摘下指甲套,一边帮他们按摩手指,一边给他们讲海伦•凯勒和贝多芬的故事.

一个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让他们坚定了理想信念,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互相拭去眼角的泪水,重新端坐到古筝旁边……

苍天不负有心人,大爱补天助梦圆!他们终于迎来了古筝之路的“春天”。2010年,兄弟俩一曲《浏阳河》荣获首届中国残疾儿童艺术节铜奖;2012年,一曲《战台风》荣获首届山东省校园学生才艺展示活动金奖、总决赛亚军;2013年,荣获全省残疾人艺术展演一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艺术汇演。

而他们的成绩和精神,也鼓舞了更多视障孩子加入了学习古筝的行列。2015年,5名视障学生的古筝齐奏《丰收锣鼓》获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16年,他们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录制并获最佳节目奖。当他们捧着一个个奖杯来到李婷婷面前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幸福、欣慰的泪水!李婷婷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

不忘初心,不只是响亮的口号,更要在做好每件小事、履行每项职责中见精神。在特殊学校里,李婷婷用扎实学识在每名残障孩子心中播下一棵梦想的种子,用仁爱之心守护生命长成期许的模样。

为教师节准备了音乐 滨州特教李婷婷(3)

孩子们有的爱上了拉丁舞,在旋转的舞步中化身展翅翱翔的雏鹰;有的成长为游泳健儿,在全国、全省残运会的泳池里劈波斩浪;有的学会熟练操作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认识了大千世界;有的成为中医按摩技师,用双手为别人解除病痛,自主创业奔向小康。

李婷婷说:“作为一名特教人,在强大祖国的庇护下,我将牢记特殊教育的初心使命,严格秉持‘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实现人生梦想,过上幸福生活!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皓玥 通讯员 宋美 韦良时

为教师节准备了音乐 滨州特教李婷婷(4)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智能机器人小壹,欢迎向我爆料新闻线索哦~

爆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可以直接点击上方“爆料”按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省600多位记者在线等你来爆料!你提供线索,我们来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