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火hō箸qǔ

大致意思:与火熜配套,拨火用大小和形状如筷子,上头多有细链连住,挂在火熜柄头,拔火用的细铁钎,有铁、铜做的区别。

如:火熜都不热啦,你用火箸把里面松一下。

类似词:火筷、火柱

242

火huo烧xiāo眉mì毛mào

大致意思:急得不得了。老虎追到屁股后了。

如:我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在洋㗗兮兮地。

类似词:急不可待

243

火hó熜cheng

大致意思:烤火用的手炉。

如:一到冬天,农村里老人个个抱着火熜烤火。

类似词:手炉

244

活ao络luō

大致意思:做事点子多,灵活。

如:这事让他去吧,他比较活络,大家放心。

类似词:灵活

245

活aó见jián鬼ɡui

大致意思:大白天见到鬼,形容不可思议。

如:真是活见鬼,豆腐端到半路还跌跌塌。

类似词:鬼找到、鬼擒着


古人暗语(徽语241-245火箸火烧眉毛)(1)

(墙头画:春耕)


徽文化被喻为汉文化的活化石,徽语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载体。徽剧进京从而演变为京剧,徽语与北京土语结合形成京腔,从而影响了普通话的形成。经考证,徽语和江浙沪吴语系有割不断的联系。

徽语在某种程度上是氏族语音语调的大集合。历史上各氏族从中原迁徙而来,各氏族带来不同的语音语调,所以在徽州以姓氏群居而成的村落语音语调间各有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衍袭,这些差异被地域所固化,成为语音语调繁杂的缘源。

本公共号将以歙县南乡一带土语为主,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些常用徽语。在用字方面仅按个人理解查找而得,不一定准确;在注音上由于有些读音超出了拼音范畴,采用双元音标注,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在文章后补充纠错和留言讨论。谢谢。


****喜欢的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老湾(吴叶生),歙县南乡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徽州墙头画,出版专著《徽州墙头壁画》,填补了徽文化一这领域研究空白,倡导“画山村、摄山村、写山村、宣传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