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

来源:慎斋 作者:袁渊

这里所说的白马寺,并不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而是名不见经传位于湘阴临江河畔的一个小乡镇,它同样也叫着白马寺。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2)

湘阴白马寺的地方小,名气也不大,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画卷,一千七多年以前,这个地方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叫着金鸡港,后改名为白马潭,传说屈原第二次流放南方的荒僻地区,曾骑着大白马在此处渡江,经后人立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故得名白马寺。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3)

白马寺水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说法,也是洞庭湖区众多堤垸中不起眼的一个堤垸,数百年以来,洞庭湖区的堤垸都处于民不暇修、官不及督、捍筑无人、逐渐崩溃的状况,几乎是无年不溃堤、岁岁有灾害,每次决口白马寺村民的财产损失都相当惨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民不聊生,一直到新生的人民政府成立后,这种天灾人祸的悲剧才逐渐得到彻底地改变。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4)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湘阴白马寺是父亲的老家,它应该是我的祖籍。

记得第一次跟随父亲回老家白马寺,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事情了,现在,我回想起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记忆犹新地将往事变成了故事,把记忆变成了回忆。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5)

白马寺距湘阴县城的路程并不算远,只有二十来公里左右的路程,汽车因途中要轮渡两次湘江,才能达到湘阴县城,汽车过轮渡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只要有一点轮渡常识的人都知道,航运轮渡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遇到雾霾、刮风、打雷的天气,轮渡停运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当时公路运输非常不便利,到现在我都想不起来当年白马寺至湘阴到底有没有客运的班车,当地人通往外面的世界主要是依靠一条奔腾不息地湘江。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6)

只有在堤垸里生活过的人们才知道湖区风浪有多大,为了扺抗湖区的狂风暴雨和酷暑高温,男人们有在头上围一条长毛巾的习惯,即能挡风又能擦汗,加之又处于交通不便的地理位置,生活在湖区的人们被戏称为围子里的乡里人。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7)

当时,湘阴县城至白马寺的轮船一天只有来回一趟航班,还是一条只坐得几十个人的水泥机帆船,柴油机的噪音能振动得耳朵发颤,只要隔上一米的距离,人们相互就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蜗牛式航程,在天快黑的时候,父亲和我终于到了老家白马寺。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8)

上岸后我才知道,这个只有在轮船码头边才看得到几盏灯光的白马寺并不是我的老家,老家是在一个名叫姑嫂树更加偏僻的小村庄,父亲严肃地告诉我,姑嫂树那里不像县城里有电灯,一家有一盏煤油灯就很不错了,离这里还有好几公里的路程,天黑了我们即没有车又没有船,你要想去的话,只能借着月光,靠自己的双腿走过去。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9)

堤垸高于水面可能有十来米的样子,银色地月光洒在湖水面上,随着一阵阵微风的吹来,湖面上波光粼粼,泛起了一层一层涟漪,显得大堤格外地壮观。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0)

大堤路面不宽大约有二至三米左右,全部是由泥土和沙子铺成凹凸不平的路面,走起来尘土飞扬,我们没走几步全身就粘满了飞尘,大堤一边是波涛汹涌的湘江,另一边到处都是飘出青蛙呱呱声的水稻田,我们一不小心随时会有掉到水里的危险。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1)

父亲老家的亲戚穷得连一个手电筒都没有,但他们却有在夜间行走的经验,迎着月光走,发亮的是水面,暗的是地面;背对月光走,相对亮的是地面,暗的是水面,我们只能在看不到尽头的大堤上深浅不一地行走。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2)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时间,孩童的我走着走着居然睡着了,即使被父亲牵着手也摔了一个大跟头,刚穿的一条新裤子摔破了一个口子,我害怕被母亲的责骂哭了起来,蹲在地上不肯走。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3)

幸亏,来接我们亲戚推了一辆装有货物的鸡公车,让我坐在装有化肥的箩筐里,听着独轮车特有咯吱、咯吱的节奏声,还有父亲有力的脚步声,不一会的时间,我就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老家第一餐红薯饭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4)

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虽然我回老家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我无论在哪里,总是忘不了鸡公车吱呀、吱呀清晰的声音,忘不了父辈们蹒蹒跚跚地推着鸡公车走过了风,走过了雨的岁月,更忘不了自己的老家白马寺。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5)

再次踏上原来的路,似有曾经相见不相识的感觉,父辈们以前受过的苦难早己过去,湖区交通不畅的历史也已经结束,白马寺至湘阴县城不远的道路上己架了湘江、临资口两座大桥,修建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实现了父辈们天堑变通途的多年祈望,自己开车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达到老家白马寺,父辈们推着鸡公车外出讨生活的日子,只能是人们一个遥远地回忆了。

白龙寺的民间故事(老家白马寺的故事)(16)

白马寺彻底改变了过去为渔民湾船晒网、停舶修船的旧貌,人们遥望白马寺,修砌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于村内巷道,改变过去农村人雨天一鞋泥土的局面,不时有身穿黄色环卫服的工人隐现在村道,他们在一天不间断的整理着街道,清洁绿化着家园,让白马寺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