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特别是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核心人才!那么,什么是核心人才?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那20%的关键人才!

但是,很多企业对核心人才的盲目竞争,导致核心人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创造应有的价值,反而加大了企业用人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1)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存在哪些薪酬“现状”。

1、薪酬攀比

先来看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几年前,我曾给某企业做高管激励项目。项目还没有启动,老板王总就找我诉苦:“与同行业相比,我们公司的高管薪酬待遇已经很高了,但这些高管创造的价值却不高。反而经常有高管来找我,说:为什么张三的收入比他高,他也已经在公司干了那么多年,张三才刚来!考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了留住这些跟着我创业多年的老部下,一般我都秘密给了另外的红包。

可给了李四红包,过几天张三又来找我说:企业要以业绩说话,李四根本没有业绩,还能拿这么多。至于张三,一开始就为公司创造了很多业绩,收入也该提高了吧?对于这些人,外面的竞争对手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挖墙角,没办法,我只能不断增加他们的收入,这几年让我感觉真的很吃力,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业绩却迟迟不见起色!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随着项目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个公司存在严重的薪酬攀比现象,特别是核心人才这一层,大家经常比收入、比待遇,却从不比贡献、比价值,而且常常打着保留人才的幌子,吃在碗里看在锅里,总是觉得公司给他们的报酬低,不公平,纷纷提出加薪请求,迫使老板不断作出让步,结果高管层的收入越来越高,但创造的价值却没有成比例增长,更有很多中基层员工因为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纷纷离职,企业经营感到越来越吃力,危机四伏!

2、高薪养懒

史玉柱曾接受过《中国经营报》的一个采访,在谈到有一段时间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时,他重点谈到公司内部发生的问题。史玉柱非常坦率的说:

“上市后公司内部开始出问题了,公司膨胀了,大家富裕了,大公司病也来了,最典型的是,研发团队的创业激情消失了。上市后,一下子出了那么多千万富翁,一些研发人员买了别墅,开着好车上班,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心态与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

与此类似的是,有些公司的骨干员工,收入涨上来之后,却不思进取,创新动力逐渐丧失,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年下降,让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

3、低效产出

前不久,我给一家地产企业做薪酬管理项目,看到那些项目总监、成本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薪资,收入着实不低,可以说远高于同类职位的市场行情。 同时,他们的福利也非常不错,总监级以上的人才,配车送房,工作压力小。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待遇好的企业,一些高管,总是抱怨老板小气,收入每年就涨那么一点点。可事实是,这些人的起薪都很高,固定薪资都接近行业龙头企业,可他们的产出,与行业龙头企业同岗位的员工却差距巨大,比如万科、万达的一个项目总监能带来上千万以上的年收入,而这家企业的项目总监最多也只能带来三百万的年收入。

如果企业不能改变核心人才低效产出的现状,企业竞争力就会逐年下降,最终被市场淘汰!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2)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呢?

原因1、薪酬导向不正确

薪酬导向是明确企业为什么给员工支付薪水的根本原则,比如企业看重学历,会设定学历工资;企业希望员工有很好的稳定性,会设立工龄工资;企业注重最终业绩,会设定提成工资;企业看重员工技能,在技能分级的基础上会设定技能工资等等。特别对于核心人才的薪酬更不是简单的工资收入,而是一切经济与非经济性的报酬,是对人才产出价值的一种认可。

但这一点很多企业都没有说清楚,所以导致很多人在待遇上总是强调职位、年限、行业差异,而企业却不去引导:为什么要这样给?既缺乏公开透明的薪酬标准,又缺乏价值评估体系,比如前面案例1所讲那样出现各种薪酬攀比的现象。

所以,我们说,付薪只是一种结果,而付薪的背后一定靠价值评估来支撑,缺乏价值评估的薪酬导向,一定会误入歧途!

原因2:薪酬结构不合理

薪酬结构,是指统一组织内部不同职位所的薪酬构成模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公司的薪酬策略、支付能力、市场薪酬水平以及员工的个人贡献。如果薪酬结构不合理,往往导致薪酬的激励性丧失殆尽!

如现状2所示的现象,旱涝保收会让不思进取心态出现,而这,正是薪酬结构不合理所导致。对核心人才来说,固薪过高不仅不会带来安全性和成就感,反而会让这些人丧失斗志,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根据权威机构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国内高管薪酬的结构不合理,基本薪酬所占比例偏大,浮动薪酬、尤其是股权激励部分所占比例偏低,这就体现不出薪酬的弹性,更起不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原因3、薪酬绩效未挂钩

现实中,多数企业未把薪酬与个人绩效挂钩,或者挂钩不合理,就导致了如前面现状3所示的那样,高薪酬、低产出,核心人才还有种种抱怨、不满,真是吃力不讨好!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把人效算明白,没有给到核心人才清晰的绩效数据,让其看到自己的价值产出,并使这些数据成为薪酬支付重要的依据!据资料表明,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不高甚至无关的现象,这导致高薪低产情况的频繁出现,最终企业自己成了冤大头。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3)

原因主要是以上几点,那怎么应对才能解决呢?

1、提高核心人才效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策略,能使核心人才人尽其用、激发潜能,将核心人才的能力有效转化为绩效产出,并带动整个团队的绩效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业绩!提高企业在核心人才使用方面的投资回报率,真正实现“低薪”用高人!

例如:某大型物流企业曾针对全体员工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后来发觉效果不理想,力量太过分散,牵扯精力太多,人均绩效产出提升部分微乎其微。最后把关键点聚焦在核心人才绩效上,推行了一项富有成效的激励措施,即:公司与所有核心人才签一份绩效协议书,只要核心人才能带领团队为公司带来利润,就按30%分成,如果是非业务的核心人才给公司带来关键技术、管理创新,也将受到丰厚的奖励,当然,公司会给予相匹配的资源支持。这一政策一实施,当年就收到了良好效果,核心人才人均产出增长了30%,公司整体业绩提升了20%!个人与公司获得了双赢。

2、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核心人才掌握了企业的客户、技术、渠道等核心资源,他们的流失不但会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业绩损失。所以体现对外高竞争性、对内公平性和个人激励性的薪酬,才能满足核心人才高层次的内在需求,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

例如,一家新兴的商业服务企业。开始这家企业业务发展迅猛,需要做第三方支付平台,并即将在创业板上市。但苦于缺乏支付方面的人才,业务上一直没有获得大的突破,但时机终于来了,一个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关键人才成了引进对象,当时人力副总裁为其确定的薪资是原来的1.5倍,老板最后拍板给到原来薪资的3倍,并确保上市后另有股票,人力副总裁等觉得不值,但这个人才进来后,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利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并组建了支付团队,成功推进了上市步伐,给公司创造的财富远不止其薪资的3倍、30倍。老板说,对关键部分的核心人才的引进,我们要不惜重金,否则谁愿意进来?

难怪有人感慨,真正的人才都是免费的,因为真正的人才创造的财富更多!所以,核心人才需要一流的薪酬来匹配,而且要与时俱进,这样企业才能保持对人才长期的吸引力,使人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要素之一!

3、支持企业战略实现

企业战略是薪酬策略的指导方向,薪酬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不能偏离企业战略的要求,同时,薪酬策略是企业战略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因为通过薪酬策略,可以有效的获取、配置、开发和激励企业战略实现所需的核心人才,使其绩效产出符合企业战略的需要,最终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远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你企业高管的薪酬结构是否体现了其岗位特点?

2、你企业高管的收入是否与其承担的目标相匹配?

3、你企业高管薪酬的支付方式是否能激发其创造更大的业绩?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4)

具体到薪酬层面,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奖金池瓜分模式

奖金池瓜分模式,就是每年从薪酬预算中预留一部分出来,放入公司奖金池,然后按各人对公司整体贡献大小比例计算,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薪酬结构是“低固薪 基准绩效奖金”,具体实施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确定“固薪”。先获取同行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然后逐项进行分析、对比,包括各种津贴、补助、福利等等,然后把固薪定在中间水平即可。比如某职位有11家同行业的薪资数据样本,我们按高低排个序,排在第6名的,就是我们所说的50分位,中间水平。定位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合适就好。

第二步:设定“基准绩效奖金”。基准绩效奖金需要设定一个基准值,这个值可以按照固薪的百分比设定,一般为固薪的30%-50%,比如某岗位固薪定为1万,则基准绩效奖金就是5千。

第三步:确定“实发绩效奖金”。“基准绩效奖金”只是个基准线,并不能反应实际上干的好不好。“基准绩效奖金”需要再乘以两个系数:一个是整体奖金分配系数,根据每个季度的业绩目标完成情况挂钩,这个系数可以与目标完成率直接相等,比如目标完成率为90%,那整体奖金分配系数就是0.9,如果为了保险起见,也可以设定一个最低目标完成率,低于这个目标完成率的奖金系数为0;这就是整体奖金分配系数。

另一个是个人绩效考核系数,绩效考核系数与考核等级挂钩,考核等级可以设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其等级对应的系数分别是1.3、1.0、0.6、0。然后用这两个系数,即“整体奖金分配系数、绩效考核系数”与“基准绩效奖金”相乘,就是岗位的实发绩效奖金。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项目经理,薪资结构是这样的:全额薪资定在1万5,固薪参照市场水平定为1万元,基准绩效奖金就是5千块,如按一个季度计算,基准奖金就是1万5。

假设在某季度,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刚好完成了80%,得出总体奖金系数为0.8,此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系数为0.6,那么此项目经理的实发绩效奖金就是:1万5乘以奖金系数0.8再乘以个人考核系数0.6,最后算出7200块,这个7200这就是实发数!

以此类推。

以上就是奖金池瓜分模式,在实施瓜分模式时,要注意以下2点:

(1)固定薪资加基准绩效奖金,也就是岗位的全额薪酬,一定要高于市场中间即50分位水平,否则就没有人才吸引力。

(2)固定薪资和基准绩效奖金比例,一般是64开、55开甚至46开,具体需要结合行业、企业和不同岗位,可再进行微调。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5)


2、基本任务量提成模式

针对业务类核心人才,主要采取“低基本 高提成”的薪酬模式。

第一、定基本工资。方法同非业务类岗位的固定薪资设置类似,可以参照同行业标准,定在行业平均水平左右即可。

第二、定提成方式。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确定是按毛利提还是按营业收入提,一般来说按照营业收入提,而且按团队营业收入提,因为业务核心岗位一般都是带团队的,不能按个人业绩算,要体现团队作战。

第三、定提成点。先算出产品毛利率,然后确定点数,这个点数可设为固定值,如果你想加大刺激,也可以搞成阶梯提成。阶梯提成就是营业收入越多,提成点越高,以此类推。在这里加以案例说明。

某公司销售总监,按照市场固定薪资标准,月基本工资定为1万块,团队月销售目标100万,某月实际完成销售额150万,按照阶梯提成规定:完成目标内按1%计提,超出部分按2%计提。则此销售总监的实际提成应为:100万乘以1%得1万元,再加上50万乘以2%得1万元,加起来一共是两万块。如果累计3个月没有完成目标销售额的80%,则根据事先约定自动降薪降级!

采取“低基本 高提成”的薪酬模式时,以下几点要特别引起注意,操作不当,会导致公司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亏损连连。

1、基本工资要有个相对应的基本任务量,否则只能拿普通业务员的底薪。

2、按营业收入计提时,定价权一定要由一把手或一把手授权掌控,不能乱。

3、必须在完成销售目标且按时回款后才有提成,如果回款逾期,则提成减半,收不回来的死账,则无提成。

4、按阶梯提成很有刺激性,但一定要有封顶,否则会亏本。

这就是基本任务量提成模式,要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更好的掌控。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6)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种模式。

3、超额赏金模式

只有把奖金池做大,才能分得更多赏金。超额奖金模式,就是把超出目标预期的那部分价值,拿来当奖金分配,主要针对业务类岗位。

这有点像打土豪,我们都知道“打土豪、分田地”,就是你必须先打了土豪,然后才能有田地分给你。你干出了成绩,然后才能有奖励给你!至于奖励多少,得看你打的土豪有多大,是不是超出了事先的目标预期。具体按如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拟定挑战目标。由于每个人能力不同,要为其量身设定绩效目标,能力强的,目标设的高一些,能力弱的,相对低一些。但要记住,你设定这个目标要做到三性:一是要指引性,你要的是利润还是销售规模?二是要有挑战性,就是必须通过奋斗才能完成!三是一致性,个人目标是对经营总目标的分解,并且要经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相互确认。

比如,某快速消费品公司年营业额增幅为20%,处于扩大市场规模阶段,必须要扩大营业额增幅,则某区域销售总监绩效目标可以这样设定:由销售总监提出目标,然后由销售总监上级评估,两人进行协商,根据上一年的历史数据,定出一个挑战目标:营业额比上年度增长25%,然后再参见同行业增幅,这样设定的目标即是挑战目标!

第二步、确定超目标收入。事先约定,一旦超出目标的部分就给予超额奖励。可以按周期一次性支付。比如规定了每年1000万为挑战销售额,分解成每季度即需要完成250万,一旦超过250万,就额外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当场兑现!当然,为了规避风险,同时又不失去激励,还可以再灵活一些,如:季度没有完成目标,超额目标奖励可以往后延,只要在年底累计完成了季度任务,可以再进行补发!

第三步、签订“军令状”。什么是军令状?有的叫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有的叫绩效合同,理念和内容虽有千差万别,但都是书面的绩效承诺!军令状怎么签?要做到两个化,一是要数字化,二是要公开化。

数字化,包括你一定得有具体的绩效目标,要达到多少利润,产生多少销售额,增长多少客户,控制多少费用……等等,要具体可衡量,有可衡量的数据。而且要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统计公式和标准等等,一定要界定清楚。样例见下表,要有考核指标,有目标值,有权重,还有计算公式、数据来源等,需要一一载明。

高管的薪酬如何设定(如何定高管的薪酬和奖金)(7)

图例

公开化,就是你签订这个军令状要大张旗鼓的做,可以利用员工大会的形式宣布,要求被考核人公开承诺、当场签署,并向全公司通告,这样才会有效果!

通过以上三种薪酬模式,可以从系统上解决核心人才的短期激励问题,对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都可以借鉴尝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