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当天,“尾款人”小姐姐才剁完手,想上微博寻安慰,结果一看,好家伙,龙丹妮又上热搜了!

从任豪、夏之光被爆恋情,粉丝接连塌房,再到周震南父亲老赖事件,龙丹妮公司的“水逆”持续不断。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

最近和龙丹妮轮番出现在热搜榜的,还有爆款制造机于正。出征ins“开怼”韩国网民不懂历史,我大中华地区“吵架顶流”于正,直接让韩国人感受了下什么叫“大杀器”,就差没戳中韩国人的肺管子了。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

发现了没?现在演艺圈幕后工作者,他们或主动制造话题,或被骂上热搜。出现在热搜上频率越来越高,不仅逐渐明星化,个人品牌输出也越来越明确。

01

幕后明星里的“老牌流量”靠个人IP

这两天有个叫@蒙淇淇77 的博主靠着一己之力,把小众的“凡尔赛文学”推上了互联网热潮的顶峰,被认为是这种装X模式的集大成者。

其实,在“被骂”得流量这点上,于正无疑是内娱的集大成者。

“怼”韩国人事件之前,于正还在赵露思那一连串的事情里被骂成了“蹭学”第一人。舆论沸腾中,于正丝毫不慌,小作文陆续有来。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3)

这事还没消停,汉服事件话题发酵到顶点的时候,于老师再次发博,字字泣血,表示自己这一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列举了自己往日之作,可谓是英雄气概满贯。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4)

两篇小作文,一篇被骂,一篇被赞,除了两次站在风口浪尖制造话题,“为国吵架”还让于正从烦人的热搜“死丫头”变成了为国打头阵的“于老师”。可定睛看,于老师闹这么大阵仗,最后输出目的还是为了《尚食》的宣传。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5)

一次又一次非常“于正”式的宣传,姜思达曾经的点评最精准,“生而为人,就是要寻求一个诺大的存在感。”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6)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7)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8)

作为内娱幕后工作人员明星化的代表,小姐姐一直觉得于正独属一派,又具有典型性。

独属一派的是他的个人经历。从上戏旁听生,到金牌制作人,入行二十几年,于正一张嘴,“犁”遍了娱乐圈。刘和平点评过于正,说他“懂戏”,但显然,他这个人的戏剧性,比他的作品更有戏。

从宁海小镇青年到玛丽苏古偶剧TOP制作人,从被网络群嘲到事业低谷,又靠《延禧攻略》爆红,年过四十,于正依旧输出着自己的“大女主”人设,这一点上来说,内娱谁都难复制他这个“个人品牌”。

典型的又是他被骂上热搜,吸引火力,最后做成的是个人IP。

娱乐公司老板打造个人IP不是什么新鲜事。隔壁韩国JYP的创始人朴振英,时不时登上打歌节目来段劲歌热舞,给自家公司拉了不少好感。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9)

JYP有多会经营?最近刚宣布和曾经的“亲儿子”Rain共组两人小团体。

于老板被骂成了“顶流”,欢娱受益最多,旗下大小爆剧不断,虽然很难出一个真正的流量明星,却从不缺宣传的话题。因而欢娱旗下明星的粉丝对于正的评价一直都很极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恨他的人是因为他的那张嘴,老给自己艺人招黑,爱他的人是因为他能吸引火力,而他的“造剧车间”欢娱,可以真的做到“编剧中心制”,于老板把自己做成了大IP后,旗下艺人无缝进组,作品一个接着一个拍,加上“于正出品”基本保证话题度,从来不用担心被压剧播不了。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0)

这种吸引火力,做个人IP的另一个典型是杨天真。

别看现在被骂得最多的是杜华和龙丹妮,两位经纪人也在今年频繁上热搜,甚至于kikidu女士还梦想成真的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站,接机跟拍精修等标准站姐操作也是一个不少。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1)

但在做个人IP,靠着被骂顺便给手下艺人做营销这块上,杨天真绝对走在龙总和杜总之前。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2)

利用艺人身上的黑点,通过自嘲、玩梗等方式,逆转评论;再用立人设、炒CP等方式,短时间内为艺人建立起记忆点,这是杨天真最擅长的模式。

于是当年她能把范冰冰打造成“范爷”,又能把归国四子的鹿晗、张艺兴打造成“傻狍子”、“小绵羊”,还能把张雨绮离婚危机演变成一场“独立女性”宣言。一路下来,杨天真把自己变成了内娱的营销女王,个人IP打造最成功的时候,在黑粉口中简直是能呼风唤雨。

可从2018年开始,越来越多壹心娱乐的艺人粉丝抱怨杨天真只会打造人设,靠炒作、热搜维持艺人讨论度。

没有作品维持口碑,成了杨天真这个IP最大的短板。

今年六月壹心娱乐宣布从单一演艺经纪向演艺经纪、影视制作、直播经纪转型,CEO杨天真扛起的是直播这面大旗。实操过后,大码女装带货成绩波澜不惊,依旧是个人IP帮杨天真带出了“货”:切胃上热搜、狼性思维上热搜。

别人可能只能红“十五分钟”,早把自己做成了IP的天真姐,直接把自己变成了娱乐圈的咪蒙,抓痛点,出话题,这上热搜的频次,唯有于老板可以一战。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3)

02

幕后明星里的“新晋流量”靠做“厂牌”

就好像秀粉们熟悉龙丹妮和杜华,观众们也越来越专业,曾经陌生的娱乐行业岗位,观众们也都逐渐熟稔起来。

像今年不少综艺PD们 ,不再隐身节目反而成为观众口中的谈资,说是形成自己的“厂牌”也不为过。

像今年两档非典型综艺:《说唱新时代》和《德云逗笑社》背后站的人,就是曾经爆款综艺《极限挑战》的制作人严敏。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4)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5)

和于正等靠话题出圈的幕后工作人员不一样,严敏能够成为PD中的明星,靠的是团队独有的做综艺风格。

可以说,上戏文学系毕业的严敏是在用做“剧”的方式做着综艺。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6)

比如,《德云逗笑社》哭穷是从“鸡条”延续下来的“厂牌”标志↓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7)

再比如,“鸡条”有“三精三傻”, 《德云逗笑社》里也继承了一样的人设。“自恋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烧饼,拿的是孙红雷同款剧本,流量担当秦霄贤拿到的应该是张艺兴在第一季里的剧本↓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8)

标志有了,人设有了,框架一搭,剧情里再来点反转再反转,完全这就是“极限挑战之德云男团”嘛~

这也难怪,自从严敏团队辞职离开后,《极限挑战》被观众弃用,毕竟少了严PD,“鸡条"特色不在,还看什么呢?

和严敏一样,把综艺做成“作者综艺”,拥有“厂牌”化特征的是湖南广电出身,芒果TV总制片人吴梦知。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19)

蓝色衣服为吴梦知。

曾经的《花少》“腥风血雨”让吴梦知一战成名,为观众所熟悉,今年的《浪姐》又让这个以清新文艺的文案闻名的芒果当家PD,出圈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一档输出女性话题的真人秀,是非常需要和节目话题相对应的文案来作为辅助的,于是,“三十而骊”一出现,很多熟悉芒果台节目的观众就知道这是吴梦知做的节目。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0)

与曾经的领导龙丹妮女强人形象不同,吴梦知走的是文艺小清新路线。

过往节目中,她的文字温情而不矫情,文艺而不俗气。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已经输出了一档节目的价值观,还彻底戳中很多人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比如《花儿与少年1》里的出圈文案:人类先发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追问,旅行的意义。↓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1)

“百万文案”的才女形象成功让吴梦知在众多的综艺PD里具有了辨识度。而以往只在微博分享读书笔记的她,正渐渐走到“台前”,会讨论节目的话题,也会和粉丝互动说自己怎么找李宇春写了《浪姐》的主题曲,一来二去热搜就上去了不是。

除了让综艺做出以制作人为核心的“厂牌”特色,PD下场参与嘉宾互动,也是明星化的一步。

比如浙江卫视的吴彤,身为《我就是演员》、《王牌对王牌》等热门节目总导演,经常会出现在节目正片中。而通过与嘉宾的频频互动,各种被整而被观众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于“吴彤团队”出品这个“厂牌”的认识度。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2)

《青春环游记》前面一季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到了今年,除了打出了贾玲和范丞丞这对CP牌,吴彤下场要给贾玲请刘德华,也成了这档节目里一个被观众念念不忘的“梗”。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3)

而《王牌对王牌》这样的“老牌综艺”做了几季,后续有些“疲态”,但随着吴彤走到台前,节目有了新的元素,作为幕后工作人员的爆料,以及让观众窥视到综艺制作的一角,都让老节目有了新亮点。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4)

PD下场,还能让PD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设。

比如严敏的群众基础就是靠着他下场模糊了节目台前幕后的界限,和“鸡条”男人帮成了一个“新组合”让观众熟悉起来的。他在这档节目里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形象,也成了他人设的一部分,在很多粉丝心里,严敏本身就是内娱综艺界里不可替代的一个。

举个栗子,在今年小破站出品的爆款节目里《说唱新世代》,随处可见严敏个人价值观输出,他认为2020再做说唱综艺是为了弱势群体“发声”,一下子就让“严敏团队出品”的“厂牌”特色更加鲜明。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5)

所以,越来越明星化的PD们大概会和明星经纪人一样,成为一种常见的新“工种”。

就好像隔壁韩国的罗PD一样,有自己的IP,有自己的“厂牌”,观众是冲着他去看的节目,七月《我独自李食堂》播出时,不乏观众找寻罗PD的镜头,待遇一点不输主人公李寿根。

严敏的新综艺播了么(从严敏到吴彤吴梦知)(26)

当幕后的工作人员纷纷加强自身的存在感,无论是早年靠被骂,还是现在靠输出“厂牌”特色,品牌效应一旦形成,明星化是必然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