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盯着一个转得很快的东西,比如风车、陀螺或者电影里的画面,然后忽然把眼睛移开时,你会觉得周围的东西也在转?

视觉残留是哪个科学家发现的(你的眼睛为什么会被骗)(1)

这就是视觉残留效应,也叫做视觉暂留现象。它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快速移动或改变的东西时,即使它不见了或者我们不看了,我们的眼睛还能记住它的样子一会儿 。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对光的反应有一些特点,它也是动画、电影等视觉作品能够呈现和传播的原因 。


视觉残留效应是怎么回事

要想明白视觉残留效应是怎么回事,我们先要知道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是怎么看到和处理光的。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相机,它由晶状体、瞳孔、虹膜、角膜等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视网膜。视网膜是一层覆盖在眼球后面的神经组织,它有很多感光细胞,分成两种类型: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看颜色和清晰度,而视杆细胞主要负责看亮度和运动。


当光线通过晶状体和瞳孔进入眼球时,它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过来的像。这个像会让感光细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把光变成神经电流,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的后面一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视觉中心。在这里,大脑会把神经电流分析和重组,从而形成我们看到的画面。

视觉残留是哪个科学家发现的(你的眼睛为什么会被骗)(2)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幅画面都能被大脑完全清楚地接收和处理。这是因为感光细胞和神经元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它们不能连续地对光做出反应。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闪烁的灯泡时,如果它闪烁得太快,我们就会觉得它一直亮着。这是因为当灯泡灭了时,我们的感光细胞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还记得之前接收到的光。


这就造成了视觉残留效应。当我们看到一个快速移动或变化的东西时,由于感光细胞和神经元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的限制,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一系列连着而又有点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在我们的大脑中会产生一个合成效果,让我们觉得东西是连贯而平滑地移动或变化。但是当东西突然不见了或者我们转移眼睛时,由于之前接收到的光还没有完全消失,在我们的大脑中还会留一段时间。这就形成了一个后像 。


视觉残留效应有什么用

虽然视觉残留效应有时候会让我们产生错觉或者不舒服,但它也有很多有意思和有用处的用途。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在动画、电影等视觉作品中。通过利用视觉残留效应,我们可以用一系列静止画面来模拟动态画面,并让人们感受到东西或者场景的移动或变化 。

视觉残留是哪个科学家发现的(你的眼睛为什么会被骗)(3)

比如,在电影中,通常每秒钟会播放24幅画面(也就是说每幅画面持续约0.04秒),这样就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连贯而平滑的故事情节。如果每秒钟播放少于10幅画面(也就是说每幅画面持续超过0.1秒),那么人们就会感觉到画面卡顿或者抖动 。


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利用视觉残留效应制作出来的有趣玩具或者装置。比如走马灯、风车、陀螺、幻灯片、旋转木马等等 。


视觉残留效应有什么意义

视觉残留效应不只是一种有趣而又奇妙的现象,它也反映了人类对于外界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性。正因为如此,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可能会被一些特别设计或者制作出来的图像所欺骗或者误导 。比如,在某些魔术表演中,魔术师就会利用视觉残留效应来制造出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让物体消失、移动或者变形,从而让观众感到惊奇和好奇。

视觉残留是哪个科学家发现的(你的眼睛为什么会被骗)(4)

视觉残留效应是一种人眼和大脑对光信号处理的特殊现象,它让我们看到的图像在消失后还能保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既有利也有弊,它可以让我们欣赏和享受动画、电影等视觉作品,也可以让我们被魔术、广告等误导或欺骗。因此,在了解了视觉残留效应之后,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它,也可以更加警惕和理性地分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