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羡人间琢玉郎(1),天应乞与点酥娘(2)。尽道清歌传皓齿(3),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4)。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5)。试问岭南应不好(6),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7) 。

(1)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2)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3)皓齿:雪白的牙齿。

(4)炎海:喻酷热。

(5)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梅香:梅花的香气。

(6)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应:应该。

(7)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自哪首诗 此心安处是吾乡(1)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正在湖州知州任上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苏轼的好基友王巩也不幸受到牵连而被处置。原因是“金手指”御史舒亶的一封奏折,奏曰:"(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于是,原本春风得意的秘书省正字王巩不久就被无情地贬到万里之外的宾州(今广西宾阳)去做了个不咸不淡的小官——监督盐酒税。

在20多位所谓“乌台诗案”的案犯中,倒霉蛋王巩是被贬得最远、受责罚最重的,被贬到大老远的不毛之地,简直跟死罪无异。这使苏东坡很内疚,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王巩在宾州期间,苏东坡还给他写过很多书信,一再表示王巩因自己而无辜受牵连,遭受了那么多苦难,他感到很是内疚很难过。苏轼还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王巩家中原有好几个歌女,王巩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散去,幸而还有其中一位“长得好看又善良”的姑娘不离不弃。这姑娘名为宇文柔奴。在王巩家“树倒猢狲散”的时候,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巩共赴宾州。柔奴深知知宾州僻远、路途艰辛,但依然毅然决然与王巩一同踏上了前往宾州的道路。

五年后,王巩遇赦回京。苏轼发现,虽然遭受如此致命的打击,王巩竟然不但没有面黄肌瘦、意志消沉,反而面色红润更胜当年,性格也变得更加乐观豁达。苏轼很是疑惑:王定国被贬到宾阳这种蛮荒之地,在那种鸡不生蛋狗不拉屎的地方生活了五年,竟然还容光焕发!(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

宴会上,苏轼禁不住问了王巩其中的原因。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只见窈窕的柔奴轻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更为甜美,容颜也更红润,看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

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苏东坡对柔奴大为赞赏,立刻填词《定风波》一阕: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果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这样的: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美妙,笑起来明眸皓齿,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试着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几年里,王巩遭遇了“一子死于谪所,一子死于家”,自己也差点染上瘴气而客死异乡,人生陷入了最低谷。而温柔善良的柔奴却以一己之力,不断鼓励王巩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王巩调养身体,激励王巩沉下心来读书精进,让王巩逐渐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据说,此曲传开后,“点酥娘”柔奴在京城的名声大噪!王巩与柔奴的宾州之恋也流传开来,成了坚贞爱情的古典诠释。《古今情海》就将王巩的此次官宦沉浮及其与宇文柔奴的爱情载记下来,流传后世……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自哪首诗 此心安处是吾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