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就是这世界上,初心大家都有,可是能最终保持初心,善始善终的,终究是少数。

特别是在做好皇帝好君主这件事情上。

1.失去臂膀之后,他们终于忘记了初心

当初,齐桓公小白刚刚继承王位,任命管仲为相,就跟管仲说:“我这个人喜欢打猎,贪图美色,喜欢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对成就霸业有影响吗?”管仲回答说“有我在,就没有关系。”

于是,齐桓公一面过着开心享受的生活,一边信任着管仲,任命管仲为相,和他一起开创着春秋的第一霸业。

可是,管仲没有想到,自己的命会比齐桓公短。等到自己死去之后,就没有人可以让小白的享乐生活有所节制。

于是,像易牙、竖刁这样的奸小之人趁虚而入。

之前,易牙、竖刁、雍巫这些人,为了讨好齐桓公,一个净身来到朝廷,一个杀自己的儿子给小白做美食,一个抛弃自己的祖国和父母;齐桓公觉得他们为自己牺牲很大,很是忠诚。但是管仲觉得这些人连身体都不爱惜,子女都不怜惜,家国都不珍惜,是极度自私的人,不会真的对小白忠诚。

所以管仲临死前,让小白远离这三个人。

第一个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

齐桓公

小白一开始也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把三个人都赶到远远的地方。

可是,时间久了,死去的圣人在脑海的印象逐渐模糊,活着的小人却在生活中无孔不入。最后,齐桓公小白还是熬不住寂寞,受不了诱惑,又把竖刁易牙等人召回身边,与他们一起过上没有节制的快乐人生。

快乐的人生,背后总是要有辛劳的代价付出。

在齐桓公病危的时候,竖刁等人趁机作乱,把他关起来,在他的房间外面筑起三丈高墙,不让外人与他接触,只留了一个小狗洞,让未成年的小内侍负责打探他的生死消息。

就这样,齐桓公小白被自己亲信的竖刁、易牙等人给关了起来,连一口水都不给,郁闷羞愧的小白自觉九泉之下愧见管仲,于是用衣袖蒙脸,活活饿死。

齐桓公饿死之后,他的六个儿子忙着争权,也没有人理他,尸体被停放了六七十天,等到收尸的时候,虽然是冬天,尸体也已经血肉狼藉,臭气冲天,生虫像蚂蚁一样乱爬,有的都爬到了院墙外面去了。

春秋首霸最后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第一个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

苻坚

和齐桓公小白一样,年轻时候生猛霸气,晚年凄凉不堪的,还有前秦时期的苻坚。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他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休养生息,加强生产”的政策,实现国力强盛。

在王猛的尽心辅佐之下,苻坚统一了北方,成为五胡之中唯一统一北方的帝王,而他的谋臣王猛,也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可惜的是,王猛的命也比苻坚短。

王猛去世之前,曾经叮嘱苻坚,要戒备慕容垂这样的英雄人物,而且还跟苻坚说东晋是华夏正统,让苻坚不要想着图谋东晋,而是要先安抚国内,休养生息,铲除鲜卑、西羌的祸患。

结果没多久,苻坚也像齐桓公小白一样,忘记了王猛的遗言,致有淝水之败,好不容易统一的前秦帝国,也在朝夕之间,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最后,苻坚先是被慕容垂背叛,接着被自己宠幸的娈童慕容冲包围了都城,出逃到五将山的时候,又被曾经的下属姚苌捕获。苻坚在被姚苌逼死之前,为了不让这些羌人侮辱了自己的女儿,用宝剑刺死了自己的女儿苻宝、苻锦,宠妃张夫人,儿子苻诜也跟着自杀。

2.忘记初心之后,他们终于晚节不保

本来,梁武帝萧衍,是有机会成为像刘裕一般雄才大略的帝王,甚至再创一个南朝霸业;

本来,梁武帝萧衍,还有机会赶超乾隆,活到九十多岁,甚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

然而这一切,都被他的“慈悲为怀”所打破了。

作为一位学佛礼佛的帝王,萧衍的中晚年,完全没有了创业初期的明智勇武、意气风发、笃学勤政,反而成为了一位昏耄无知,计较小恩小惠,小慈小利的市井老人。

为了礼佛,他曾经到处兴建佛寺,“南朝四百八十寺”,许多都是在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期兴建的;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之心,萧衍甚至还四次出家,每一次,都要由群臣们花费好几亿的钱财来赎身。

由于心思都在佛事上面,萧衍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和精力再理朝政,朝廷逐渐出现了奸臣,朝政也转向昏暗。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要学佛祖的“好生之德”,萧衍在管理朝政上,多以宽容为本,甚至宽容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许多宗室为非作歹,肆意妄为,胡作非为,萧衍都给予宽容处理,甚至他们造反了,萧衍没怎么处罚他们。

最可悲可叹的,还是萧衍收留了北齐和西魏的叛乱臣子侯景,不仅收留侯景,还给予侯景许多权力和支持。甚至侯景与萧衍的养子萧正德已经图谋叛乱,萧衍还对他们一位姑息,侯景屡屡索求的钱财武器,萧衍也从未拒绝,给侯景运输物资的“信使相望”。

这真是现实版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第一个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

梁武帝萧衍

然而现实中,没有猎人,也没有老农来救场。“东郭先生”萧衍,终于被“白眼狼”侯景反咬一口,一代帝王,最后被侯景给囚禁了起来,临终之前,想要讨口蜂蜜水都讨不到。

而南梁王朝,也跟着萧衍一起飞灰湮灭。

梁武帝萧衍,终于没能够成为最长寿的封建皇帝;他倒是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由他开国,又由他亡国的帝王。

和梁武帝萧衍一样,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长寿的皇帝。至少,在李唐一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在位时间最长,而且如果不包括武则天,李隆基也是唐朝里面最长寿的皇帝。

然而做皇帝的,活得太长,寿命太高,在为日子太久,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毕竟做皇帝的,除了自己退休做太上皇,或者被篡位抑或被异族入侵,成了阶下囚,否则他们很难有轮岗的位置。

在一个位置干得久了,就难免要心生懈怠、易磨洋工;在至高尊位一直呆着,也难免要盲目自大,骄傲自满;在充满权欲的顶端一直熬着,也难免要处处猜忌、刻薄寡恩。

第一个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4)

唐玄宗李隆基

很不幸,这些事情,都在唐玄宗李隆基身上发生了。

本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前半生,堪称是典范和模样,大唐在他的治理之下,一度走向了最巅峰的位置。可是到了晚年,李隆基就成了一位骄傲自大,玩弄权术,懒于政事的昏聩君王,就好像那走向西山的落日,把大唐王朝,带向了衰落。

后世许多人,都把大唐衰落的责任,推到了杨贵妃身上;其实,大唐的衰落,又怎么能够让一个女人来扛呢?作为一名男人个,唐玄宗李隆基,才应该是大唐衰落的罪魁祸首。

作为大唐衰落的罪魁祸首,李隆基的晚年也不好过。被自己的儿子冷落,甚至是软禁在甘露殿,身边的亲信如高力士、陈玄礼等人,被流放的流放,被提前退休的提前退休,只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郁郁寡欢,寂寞离世。


3.好的开始之后,他们终于没能有好的收官


其实,很多帝王,他们没有做好皇帝这一职业,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态度不行。

比如宋徽宗赵佶。

刚即位的时候,宋徽宗的一些执政措施,给死水一般的北宋王朝,带来了朝纲为之一振的崭新气象。曾经给满朝文武带来希望,曾经给大宋百姓们带来幻想。

比如执政初期,宋徽宗听取各方意见,努力调和新旧两党的矛盾,同时唯才是举,举用贤良,广开言路,察纳忠言,贬谪奸佞,革除陋规等等。

连王夫子都评价宋徽宗初政,都用了“粲然可观”四个字。

可惜的是,宋徽宗是个兴趣爱好极度广泛的人。

有时候,兴趣爱好太多太广,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做皇帝这件事情上。

所以,在坚持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宋徽宗就觉得,做皇帝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人生如此美好,还有许多广阔的领域和天地等着他去闯。我们不能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帝王事业当中。

或者说,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就不能浪费了这一平台和权利,只做为天下百姓服务的事情,把一辈子的光阴,浪费在无限的审批公文,调解纷乱,处理国事这些枯燥无味的事情上,而是应该好好地借助这个平台,好好为自己活一回,把自己生平的兴趣爱好都展现出来。

第一个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5)

宋微宗

于是,宋徽宗便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艺术人生当中,最终成为了一名诗人、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慈善家、建筑大师、品茶大师、足球运动员……

当然,宋徽宗最终,也落得了“不务正业”的名声,被后世称之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最终下场惨淡。靖康之役,他与儿子宋钦宗,以及北宋数千后妃、宗室,官员,被金兵俘虏,过上凄凉无比的亡国帝王生涯,最终因不堪折磨,病死五国城。

和宋徽宗一样,一开始证明过自己是个好帝王的,还有后唐庄宗李存勖。

一开始,李存勖被视为是孙权般的霸气存在。他父亲李克用的死对头朱温,就说过:“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这句评价,和曹操评价孙权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我估计朱温就是完全抄袭曹操的话。

不过朱温的对李存勖的另一句评价,就是原创了。

临死前,朱温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没想到太原余孽(指李存勖)会这么牛逼,他的志向不小,老天不让我多活几年,等我死后,我的儿子们都不是他的对手,将来我的尸体恐怕是没有葬身之地了。

第一个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6)

李存勖

很不幸,后来的结果,真的如朱温所说。

相传,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并告诉李存勖,梁贼朱温,燕王刘仁恭,契丹耶律阿保机都是他们家的仇敌,让李存勖报了这三家的仇恨。

于是李存勖矢志雪恨,训卒练兵,栉风沐雨,在王位十五年,南灭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达到“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的境况。

然而天下初定,李存勖便不思进取,完全没有了当初三矢的锐气和雄心,而是沉湎于声色,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而且横征暴敛,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最后,李存勖终于被身边最崇信的伶人戏子杀死, 尸体也被伶人用乐器覆盖,纵火焚烧。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说的,就是李存勖这样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