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

董其武将军晚年

前言

1989年,董其武上将病危,家里人十分悲痛,在病床前一直陪侍,希望在医生的妙手下,董其武能够挽回他的生命。然而,董其武却不这样看,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

于是,董其武将警卫员应福良叫来,从枕头底下拿出五十元钱,交给警卫员,让他寄给还在山西老家的杨长茂。

应福良含着眼泪接过董其武递过来的五十元钱,走了出去。在一个没有人的屋子里,应福良写了一封信,一起寄给了杨长茂……

杨长茂:赶紧过来,把麦子搬下来呀

接到董其武寄来的五十元钱和应福良写的信后,杨长茂将信打开,一字一句地读着,当读到“这也许是以董其武的名义,最后一次给你寄钱了”的时候,杨长茂再也无法抑制悲伤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2)

董其武和邓小平在一起

看到杨长茂这样,家人赶紧走了上来,问他怎么回事,杨长茂哽咽着说:“董将军……董将军不行了,不行了……”说着说着,扬长茂便晕了过去。

见杨长茂晕了过去,家人非常着急,赶紧将他扶起来,扶到炕上休息。没想到,杨长茂这次竟然大病了一场,身体变得十分虚弱。

杨长茂,是董其武的小学同学。两家相距并不远,那时候,董其武的家里非常贫穷,父亲靠给地主打长工,养活着一家老小,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得不借钱度日。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母亲在照顾全家生活的同时,还要给他人奶孩子,挣一点小钱贴补家用。这样的日子,董其武记忆深刻。

有一年,父亲到了年底还没有回来,母亲一个人带着全家,等着米下锅。父亲回来的时候,没有带回来一分钱,说是地主克克扣扣,已经剩不下多少钱了,地主说了一句:“这点儿小钱,来年再说吧!”便将董其武的父亲打发了回来。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3)

董其武旧照

就这样,一家老小大眼瞪小眼,发起了愁。父亲决定再到亲戚家去,看看能不能借一点。然而,走了好几家,都没有借到一分钱。

就在一家人为过年发愁的时候,杨长茂赶着一头骡子,来到董其武家的院子里。看到,是杨长茂后,董其武立即跑了出来,站在院子里发呆,父亲和母亲也跟着走了出来。

看到董其武后,杨长茂笑着说:“其武,愣着干啥呢!赶紧过来,把麦子搬下来呀!”

听到杨长茂的话后,董其武立即跑了过去,和杨长茂将骡子背上驮着的三斗麦子搬了下来。

父亲和母亲赶紧走上前去,让董其武把骡子拴到外面的树上,将杨长茂让进了屋里。就这样,董其武一家用杨长茂送来三斗麦子,过了一个年。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4)

董其武将军旧照

对于这件事情,董其武一直记在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到了青年时期,董其武和杨长茂结为了异姓兄弟。期间董其武暗暗下定决心,将来自己有了前途,一定不会忘了杨长茂。

后来,董其武跟着傅作义在绥远征战,当上了将军。此时,在老家的杨长茂家因为军阀混战,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于是,董其武便将杨长茂接到绥远,让他在自己的麾下当兵,领一份薪水,日子过得好一点。

傅作义:绥远问题,等我见了毛主席再做安排

1948年10月,随着辽沈战役的进行,解放军在锦州、长春节节胜利,以及华北的解放军开进山西和内蒙地区进行作战,蒋介石认为此时的冀中解放区兵力空虚,有机可乘,便亲自飞往北平召开作战会议。

会议上,蒋介石命令傅作义组织精锐部队,突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并炸毁石门。接到命令后,作为华北“剿总”的傅作义,立即命令整编骑兵十二旅和第九十四军组成突袭部队,向石门地区进发。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5)

傅作义旧照

此时,在西柏坡火红的夕阳下,清澈见底的河水,泛着波纹,不断地向前涌去。

夕阳下,毛主席在滹沱河边来回走动,隔一会儿便点上一支烟。李银桥就站在毛主席的不远处,注视着那个移动的身影,随时听候吩咐……

突然,毛主席转过身,对李银桥说:“银桥,我们回去!”

听到毛主席的话后,李银桥回答说:“是,主席!”说完后,李银桥立即迎了上去,把手中的大衣给毛主席披上,一前一后走了回去。

此时的毛主席,心里想的不仅是气势汹汹的傅作义部,还有全国的军事形势以及全世界的形势。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6)

毛主席在西柏坡

几天后,沈阳解放,同日解放军又解放了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不久后,锦西和葫芦岛一带的部分国民党残敌从海上撤到关内,东北全境回到人民的手中。

在历时50多天的作战中,解放军歼灭了东北“剿总”及其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国民党军少将以上186名军官被俘。

在东北战场上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向傅作义许以东南行政长官的职务,企图将傅作义留在东南。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后,傅作义提出了“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建议要坚守平津,确保海口。

考虑到傅作义的手下还有几十万国民党部队,蒋介石不得已同意了傅作义的建议。回到北平后,傅作义估计东北野战军至少在三个月后才能入关,便决定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等待时局变化。

此时的傅作义,对蒋介石已经产生了动摇,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便瞒着蒋介石给自己留下了一条专属于他这个系统的道路。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7)

傅作义和蒋介石在一起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被解放,彻底回到人们的手中。11月14日,毛主席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指出:

“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随后,毛主席决定命令东北的第四野战军入关,参与平津战役,将华北的国民党部队就地歼灭。11月16日,毛主席电令林彪,向他们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研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为了让东北的第四野战军下定入关的决心,毛主席连续发了好几封电报,催促他们尽快入关。

连续的电文,让林彪不得不重视,在11月19日复电军委并毛主席:“十八日十八时来电敬悉。我们决遵来电,于廿二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

林彪的表态,让毛主席非常高兴。在毛主席的心里,第四野战军突然入关,一定会给蒋介石和傅作义一个意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8)

毛主席旧照

此时,蒋介石并没有觉察到第四野战军的动向,还在心里以为东北野战军经过刚刚的大战,至少需要休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可能入关。于是,蒋介石乘坐着“美龄号”专机,前往北平向傅作义训话。

对于蒋介石此行的目的,傅作义心知肚明。在谈话的时候,不管蒋介石如何恩威并施,傅作义就是不说话。对此,蒋介石也没有办法,心里窝了一肚子火,便激动地说:“时令已是冬季,林彪部队进关,怎么也得等到明春化冻以后。就是说,我们还有4至6个月的时间,准备明年的大战。”

蒋介石说完后,低着头的傅作义才抬起头,说:“总统所言极是。隆冬严寒,部队难作远程行军、作战。从战争史看,一场大战后,通常都要休整3个月才能进行大战。东北共军现正消化辽沈战果,没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难有大的举动。”

蒋介石离开北平后,傅作义陷入了沉思。经过再三考虑,傅作义最终认为蒋介石的这条破船,已经是没有办法挽救了。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举办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北平和平解放。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9)

董其武旧照

北平和平解放前,在绥远担任省主席的董其武便心急如焚,生怕傅作义丢下自己不管,发了好几封电报询问傅作义的意见,希望傅作义带着他一起参加起义,投入到人民的怀抱。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当天,董其武便给傅作义打了电话,要求去北平见面商谈。

2月1日,董其武乘坐飞机,抵达北平,见到了傅作义。见面后,傅作义看着董其武,说: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我拼着三个‘死’下的决心。一,和共产党打了几年仗,不谅解我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北平的中统、军统特务很多,他们随时可能杀害我;三,咱们内部不了解情况的人,也可能会打死我。我是拼着三个‘死’,决心走和平的道路。”

紧接着,傅作义向董其武介绍了北平和平起义的情况。之后,傅作义望着董其武,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时局转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跟上历史的潮流,走人民的道路啊!”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0)

傅作义旧照

董其武知道傅作义的意思,便坚定地说:“您的意思我明白,就是拼三个死、四个死,我也要追随您,走和平之路。”

看到董其武如此坚定,傅作义说:“那就好,绥远问题,等我见了毛主席以后,再做安排。”

董其武走后,傅作义想了许多。这么多事情凑在一起,让傅作义决定不能等毛主席进驻北平,便要首先到西柏坡去拜访毛主席。

之所以那么着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和毛主席商谈绥远的问题。于是,傅作义立即约见了中共在北平的领导人,请求到西柏坡去面见毛主席。

接到傅作义的请求后,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

见到傅作义的时候,毛主席握着傅作义的手,高兴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上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啊。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1)

毛主席和周恩来在西柏坡会见傅作义

在谈话中,还没等傅作义说到绥远,毛主席就主动提到了绥远的问题,说:“绥远问题,用‘绥远方式’解决。”

对于毛主席口中的绥远方式,傅作义感到有些笼统,便问:“什么叫‘绥远方式’?”

毛主席笑着对傅作义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划一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慢慢地做好内部工作,再派一个联络组,把轨道接起来,等待他们的起义。”

毛主席的话,让傅作义心里十分感激。绥远是傅作义的大本营,对这个地方有着很深的感情。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的心里一直惦记着绥远。听了毛主席的话,傅作义心里有了底。这样一来,对董其武也算有个交代。

另外,为了减轻傅作义的压力,毛主席还下令让被俘的傅作义原来的部下都回到绥远去,参加绥远的起义,以后一律按起义人员对待。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2)

毛主席与傅作义在一起交谈

有了毛主席的承诺,傅作义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回到北平后,傅作义立即给董其武发了电报,将毛主席的意思转达给他,希望他能够想尽一切办法,稳定绥远的秩序,等待起义的时机。

3月,傅作义和华北局经过协商,达成了《和平解决绥远问题协议》。在协议里,划定了解放军和绥远部队驻地的临时分界线。

有了毛主席的承诺和这个协议,一方面,董其武在绥远与部队的核心成员谈话,稳定他们的情绪,向他们渗透和平解放的思想;另一方面,董其武派人将绥远的国民党特务监视起来,防止他们搞破坏,做好随时起义的准备。

9月上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傅作义。期间,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给傅作委派了一项重大使命:

“亲自前往绥远,证明国民党宣传的“傅作义已被共产党枪毙”是荒谬谣言,并动员绥远省主席、保安司令董其武将军率部起义。”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3)

董其武旧照

不久后,傅作义离开北平,踏上了前往绥远的火车。

在归绥,见到傅作义后,董其武握着傅作义的手,说:“傅长官,你受惊了,请上车!”紧接着,董其武带着傅作义一行来到归绥最好的饭店,为他们接风。当天晚上,董其武又安排傅作义住进了自己的官邸。

期间,两人进行了长谈。谈话中,董其武没有一点睡意,与傅作义交换了绥远起义的看法和部署。

9月19日,绥远全省宣布和平解放,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绥远方式”。当天,董其武决定,在包头中学的大操场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绥远起义成功。

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4)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

当天,董其武参加了绥远人民庆祝开国大典的活动。看着载歌载舞的绥远人民,董其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首诗: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被任命为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对绥远的起义部队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

董其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部队改编的时候,杨长茂因为年龄过大,军职较低,无法安排,只好复员回家。临走的时候,董其武特意见了杨长茂,给了他一些钱,嘱咐他说:“回去后要好好生活,有什么困难一定要随时找我!”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5)

董其武上将

回到老家后,杨长茂谨记着董其武的话,在老家本本分分地过生活。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杨长茂的生活过得困难起来。

刚开始,杨长茂并没有麻烦董其武,而是想办法自己解决困难。后来,困难越来越大,逐渐超出了杨长茂的能力范围。

得知杨长茂的生活困难后,董其武给杨长茂写了一封信,并给他寄了一些钱。从那以后,董其武每年都会给杨长茂寄几次钱,接济他的生活。这一寄,就是好多年。

后来,杨长茂丧失了劳动能力,和妻子从老家迁到石家庄与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此后,董其武将给杨长茂寄钱的频率,从每年几次变成了每月一次,有时候给他寄30元,有时候50元。在当时,这些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也足够他生活了。除了寄钱,董其武还给杨长茂寄过一些棉衣和绒衣等保暖的衣物。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6)

董其武和秦基伟在一起

后来,董其武将自己的私人财产全部交给了国家,他的生活全靠国家发的工资来维持,手头也不再那么宽裕。为了让杨长茂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董其武又按照国家对待起义人员的政策,给杨长茂办理了起义人员的待遇,但并没有中断给他寄钱的事情。

有一次,警卫员应福良对董其武说:“这几个月,家里的零用钱比较紧张,杨长茂那里,就不要再寄钱了吧?”

听了警卫员的话,董其武坚定地说:“我们省一点,也要给他寄钱,他比我们要困难得多。”

为了让应福良理解自己和杨长茂的感情,董其武将当年杨长茂送他三斗麦子过年的事情,给应福良讲了一遍,并说:“做人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听了董其武的话,应福良点了点头,对董其武将军更加敬佩了。

1989年,董其武病重,却依然没有忘记他的老兄弟杨长茂。让警卫员给他寄来了最后一笔50元钱。

蓝背尖嘴蜂鸟:杨长茂送了三斗麦子(17)

董其武和家人在一起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在看到警卫员应福良的写来的信时,杨长茂失声痛哭:“董将军不行了,我不中用,不能到病床前去看他,真是该死啊!”哭着哭着,杨长茂便晕了过去,生了一场大病,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