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有关于"宦官"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宦官的存在,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历史上第一个成为宦官的是何人,姓甚名谁。直到后世才渐渐有了在史书中有了宦官的身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是齐桓公是的竖刁,之后的著名的太监还有:秦朝的宦官赵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他们无一不是以奸臣、恶臣之名留迹史书。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1)

不得不说的一个人,那应该就是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了。他和其他著名的大太监们一样的权倾朝野、一样的雍容华贵,但是应该没有人能达到他的成就——被人成为九千九百岁,在明熹宗朱由校时期,人们甚至于只知魏忠贤而不知明熹宗。甚至于内宫中事务,假传圣旨、随意处死其他嫔妃的近侍,而之后就是权倾朝野。


"特务头子"魏忠贤

有几个问题大家一定会非常的疑惑,为什么史上有那么多的宦官乱政的事件呢?宦官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得到权势吗?宦官作为宫中的近侍,经常接触的就是嫔妃、皇帝、皇后,只要不是上朝期间,那么整个内宫就是整个国家权利的最高点,更不说这里面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可以左右帝王的人。

另一点就是宦官需要服侍这些人,不仅仅是起居,还包括心理辅导尤其是皇帝,每天上朝对于皇帝而言就是"一个人好像在和世界为敌",台下站着的群臣不是劝陛下三思,就是报告哪里哪里有什么大事要皇上决断,上完朝回去休息的时候还要面对如山的奏章更不用说找后宫三千佳丽的时候说不准还要面对一场"甄嬛传"。这个时候宦官就能走进皇帝"脆弱且饱受摧残"的心中,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依赖,如此宦官想要在权利上钻空子,那自然就有很多的机会了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2)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形象)

魏忠贤就是这样的,他一步步的靠皇帝的信任走上权利的顶峰。不过魏忠贤有一个比较大的毛病,就是心眼非常的小,很记仇,属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那种,所以但凡是说他坏话的、 朝堂上抨击过他的,他都怀恨在心,等到他的亲信都成为锦衣卫的高层时,整个朝堂都成为了他的舞台。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3)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形象)

魏忠贤的权利当时大到什么程度呢?有人上书斥责魏忠贤,魏忠贤就将人杖死,如当时的: 工部郎中万火景;之后魏忠贤一旦遇到有人上书斥责或者议论他的坏话,就会遭到廷杖,每次 不被打个皮开肉绽是不能罢休的,

就在这样的高压下,群臣恐慌,有一些官员受不了这样的朝廷氛围、看不惯魏忠贤的为所欲为,选择辞官回乡,剩下的官员在朝堂中只能唯唯诺诺,甚至于噤若寒蝉。对于辞官的,魏忠贤还要用锦衣卫跟踪,然后想办法处理掉这些人,东昌此时已经完全是一个特务机构了。魏忠贤就是"特务头子"。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4)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形象)

东厂在手后的魏忠贤更加的嚣张跋扈,但是他也出乎意料的关注“舆论”,当时“九千岁”的大名,早已经不限于皇宫高阁中,市井之中也有人议论。于是魏忠贤就将东厂的人员撒出去,凡是遇到说他坏话的,抓起来直接折磨致死,渐渐的“舆论”的声音就越来越小了。后来人们想着该怎样去讨好魏忠贤呢?就在全国各地建生祠,路遇其车撵就拜呼九千九百岁。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5)

后来,有四个人在坊间喝酒,一人酒醉后大骂魏忠贤,其他三个人只觉得汗毛倒竖,之后这个人就被锦衣卫抓捕处以极刑。然而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手上。


盛极而衰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登位。此时的崇祯帝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但是他在宫中一直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非常的了解,因此心中十分的防备,这个时候的魏忠贤和他的党羽们,已经开始有些慌乱了。因为崇祯帝对他们的防备魏党就开始进行了试探。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6)

(崇祯帝)

当时的东林党人眼见崇祯帝不喜魏忠贤,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乎开始对魏党群起而攻之,当时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这些罪状哪项都够诛九族的。

魏忠贤最有权的太监(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7)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形象)

但是崇祯帝并没有杀死魏忠贤,而是选择将他发回凤阳安置,然而这时的魏忠贤因为之前得罪的人太多,害怕被人截杀,所以仍然豢养着为他所用的死士,崇祯帝知道后大怒,要把行至半路的魏忠贤捉拿带回北京审判。自知难逃一死的魏忠贤在半路的一家酒店和同伙李朝钦痛饮至四更,最后一同悬梁自尽。就这样,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成为了年轻的崇祯帝自认为颇了不得的政绩,但真的是如此吗?


结语

事实上,魏忠贤并不是没有他的作用所在的,朱由校尽管只想做他的木匠活,但是他对于魏忠贤所有的事情都很清楚,尽管他义无反顾的站在魏忠贤这里有些太实诚,但因为还有一伙东林党人想要把控朝堂,魏忠贤的作用就是去遏制这些所谓的忠良。崇祯帝手中明朝走向了灭亡,就是因为此时的朝廷中已经没有了平衡,一切都朝着一方倾倒,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朝政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