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包公,包青天,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包相爷”。他一生清廉,不畏权贵,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崇高的形象在戏剧和文艺作品中愈演愈活愈美。为老百姓办事,官职越大越管用!那么,包拯的官职到底有多大,有的戏里称他为“包相爷”,他做过丞相吗?

包拯的八个贴身护卫都是谁(包拯包公包青天)(1)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29岁的包拯登进士第,被任命为江西永修县知县。包拯为了离家近点,照顾父母,请求调至邻近家乡的县任职获得批准,改任和县监税。后因父母不想让他离开,这位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公子哥哥,索性辞去官职,回家陪伴年老的父母,共享天伦之乐。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双亲的墓旁,搭草庐守孝,期满回家,清闲中徘徊犹豫,后在同乡父老劝勉下,方才离家,到开封“听选”。

包拯的八个贴身护卫都是谁(包拯包公包青天)(2)

这位包公子吃穿不愁,当官纯粹是为了做事,不为官职大小和奉禄,可谓进入官场的脚步,是纯洁而坚实有力的。从辞去官职到复出做官,这一晃已经十年过去。在京“听选”获授安徽天长知县,因履职成绩显著,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广东端州知府。端州出产砚台,每年必须制造一定数目的砚台进贡朝廷,包知府有别于历任知府,只是按照进贡的数量制造,从不顺手敛取。不爱官位,不贪钱财,包公子已完全锻炼成为一名大公无私的宋朝地方“优秀公务员”。

包拯的八个贴身护卫都是谁(包拯包公包青天)(3)

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以地方“优秀公务员”身份入京担任殿中丞,后改任监察御史。这以后一会儿是京城部门“公务员”,一会儿出京任转运使等地方“大员”,其中还担任过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这中间比较出名的事情,就是在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包公不畏权贵的高大形象已经确立。他在朝堂上挺身而出,对张贵妃的父亲张尧佐被任命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等职,觉得张尧佐工作能力不行,当着皇帝和张尧佐的面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得张尧佐面红耳赤。你想想,皇帝的老丈人,本事小了点又能怎么了,就你“包黑子”在这里“乱咬”。最终,张尧佐主动辞去了宣徽使、景灵宫使之职,方才平息了包拯的“乱咬”。

包拯的八个贴身护卫都是谁(包拯包公包青天)(4)

至和二年(1056年),包拯,包公的形象开始越来越丰满,那就是出任权知开封府。包公在开封府的故事家喻户晓,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护拥着包公,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理不清的案子,一身正气,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管你是皇亲国戚,青天三铡刀,拿下的皆是邪恶。嘉祐三年(1058年),包拯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同年七月,以权任御史中丞职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嘉祐六年(1061年)三月,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但他推辞不受。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的八个贴身护卫都是谁(包拯包公包青天)(5)

包拯为官26年升官27次,所任官职很多,从最初的考中进士任从八品知县起,一直做到从二品枢密副使。其中,权知开封府即代理开封府知府,宋初任开封府尹的,多为皇帝的储君。开封,首都吗!所以,权知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北京市市长,同时兼任军政方面的负责人。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副总理)级别,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包拯能够在26年里连续升迁27次,得益于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和皇帝的信任外,还有就是同事们的大力支持。

包拯的八个贴身护卫都是谁(包拯包公包青天)(6)

民间戏剧里称包拯为“包相爷”,包公最高职务枢密副使,即副总理,副国级,也可以称“相爷”,不能说不对。其实,为民造福,官不在大小,只要一心为民办事就行。顶级官员一般是把握方向和政策的,真正具体为百姓服务的是基层官员,如果凡是问题都能在基层解决了,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基层官员很重要,村委会主任也是干部,可不要把自己看扁了。一心为民,就会像“包相爷”一样,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