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汉字构形理论新概念)

我国首款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设计发明人 辛昕 编著

一、习字格的格体九宫与中宫以及字的九宫和中宫

1.习字格体的九宫与中宫说

书法界有关于汉字练写的“中宫”之说,总提到书写时要“中宫紧收”。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1)

与写字有关的中宫之说,最早源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的九宫格。欧阳询晚年的得意之作《九成宫醴泉铭》,因结构严谨,笔法峭劲,法度完备,被书法界赞誉为正书第一。由于当时仿习的人非常多,欧阳询为使习字者仿练时便于把握笔画位置,便采用了把正方形分别进行了横竖三等分,制作出了九宫格,也称九方格习字格。并把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中间三格的左右两边之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把中间的一小格称为“中宫”。如下图所示。

九宫习字格可称为我国习字史上的第一种习字格,仅用于书写时便于确定和掌握笔画位置。甚至到了元代,书法字陈绎将九宫格改制成九九八十一宫,由于在格体内格线的增加,更便于定位笔画位置,进行精确临摹。清代书法家蒋骥又提出和改造出六六三十六宫、二十四宫、双回格等。当书法由软笔大字、中字到小楷的出现,以及硬笔书写,写的字越来越小,格体中的分割线条越来越多时反而不便书写,于是人们便将习字格更加简化为米字格、田字格这样的习字格。

由于各种习字格的诞生,人们便以此为基础去研究和探讨汉字笔画的构形规律和格线及各宫格之间的关系,最突出的成果便是得到了中宫紧收的构形规律。

那么九宫格的中宫到底是什么意思,其框定的范围是否真正反映了汉字中竖外松的构形规律了呢?我们还得先去了解中宫的意义。

“中宫”一词自古早有,并在许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天相学里把北极星所在的区域叫中宫,古代皇宫里把皇太后居住的地方叫中宫,手相学里人们把手掌心部位叫中宫,气功学把中丹田部位叫中宫……中宫有中心、中央之意。

九宫格对各宫的命名,也只是借助于河图九宫等流行的中宫说而已,方便于呼出各区位的名称罢了。其中的中宫区域,显然只是格体正方形内居中部位占据总面积九分之一(约占总格体面积的11.11%)的一小正方形,其中心即正方形格体的几何中心。

显然,九宫习字格的中宫也只是指格体的中宫而已,并且它的大小和位置不会改变。由于在大正方形内写字可大可小,格体的横竖等分线虽然将格体等分为九宫之格,也只是对字的笔画以线或格而具有定位参考作用,但对汉字本身的笔画结体规律并不具有科学的揭示意义。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2)

2.字体的九宫与中宫说

欧阳询提出九宫及中宫概念近千年后,清代学者、书法家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楫》中说:“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匀布其点画也。”显然,包世臣所说的九宫指的则是字的九宫。并且说把字看成或写成方块,字的外围极肥,把字所在的方格内细画一个“井”字,以便均匀布置书写点画的位置。

如此说来,欧阳询所谓的九宫格的九宫和包世臣所说的字的九宫各有其意,两人所指的九宫并不相同,各自所指的中宫也各不相同。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3)

而后来人们传来传去的所谓“中宫收紧”的说法,所指的大多是九宫格的中宫,而非指每个字所具有的中宫。

笔者在研究汉字间架结构构形规律中发现,无论欧阳询还是包世臣所说的九宫及中宫,或是因对格体或字体所进行的等面积划分,中宫则指其正中的方形区域。而这种定义九宫与中宫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汉字科学的结构规律。一个突然的发现,促成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

二、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说

汉字结构的布局安排中,不但存在着左收右放、上密下疏的构形特征,还的确存在着中紧外松现象。表现在偏旁构件占位的中紧外松,以及笔画的避让穿插变化。至于汉字的笔画结构到底以什么为收紧的中心,向什么方向收紧,在什么范围内收紧?则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本人在设计发明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时,为了研究汉字的构形规律,特设计在一正方形(称为字间框)区域内书写面积只占50%大小见方的字,此时字区(也称字区图)边长是字间框正方形边长的0.707倍。并在连接相应黄金分割点时发现有一个分别由两条横画引导线和两条竖画引导线所组成的四边形正好是菱形(彩色部分是菱形),更奇妙的是这一菱形的边长与字区图的边长正好成黄金分割比。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4)

若设字间框、字区图正方形以及菱形的边长分别为a、b、c,面积分别用A、B、C表示。

则有:c=0.618b , b=0.707a . B≈49.98%A≈50%A ,C≈38.2%B≈38%B,

C≈19.09%A≈19%A。

由此可知,该菱形的面积C约为字区图面积B的38%,约为字间框面积A的19%。

字区图的其它几条横竖画引导线正好将该菱形分割成了九个小平行四边形区域,参照欧阳询的九宫命名方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5)

法,把最上面的三个区域称为上三宫,自左至右分别命名为左上宫、上中宫、右上宫;下面的三个区称为下三宫,自左至右分别命名为左下宫、下中宫、右下宫;最中间的区域叫中宫,左边中间的区域叫左宫,右边中间的区域叫右宫。这样命名各宫的名称,虽与欧阳询的命名方法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各宫的范围更不同。为了便于识别各宫的区域,采用了不同颜色块进行标志性区别。

现在,我们在正方形格体(字间框)内确定了要写出字面积仅占格体50%大小的字,即规定了应写字的大小。并在字区内找到了一个形状为菱形,面积仅占字区面积的38%,仅为格体面积的19%,成为汉字结体的主体区。也就是说,汉字85%以上甚至100%的笔画结体主要集中在面积仅为字体面积38%的范围内。反过来,这一仅占字面积38%的主体区域外62%的面积内却只有不足15%的笔画结体。所以,这一汉字结体主体区则充分反映了汉字中紧外松的结构特性,把握住了这一结体主体区,就能将字写得中紧外松。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笔画在结体过程中都以避让形式向中宫靠近。本人把这一菱形区域命名为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

那么,如何验证这一结体主体九宫区能够科学地反映了汉字笔画的集中结体效果呢?现在通过把同一字号的华文楷体字放进由本人设计发明的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简化而来的标准结构塑形习字格中进行观察。

根据验字测定表明(一):该菱形九宫区的确是汉字笔画相对集中的区域。

首先请观察下列各字笔画结体位置与菱形九宫区的关系: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6)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7)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8)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9)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10)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11)

观察上面各种结构型的例字,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虽然该菱形九宫区的面积仅为字区图的面积的38%,但却含盖了同一字号下字的全部笔画至少85%以上的部分,九宫区外的笔画部分极少,结体过程基本上都在该九宫区内完成。

根据测定表明(二):除撇捺画交叉点的横画引导线、几何中心和几何中心横竖线(包括结构中心和结构中心横竖线)外,九宫各区域的边界线、顶角,以及过撇捺画引导线和各宫边线交叉点的竖线,将成为汉字偏旁构件占位或笔画的起笔点、运动路径的界线或途经地,特别是各区的顶角经常成为撇捺画的必经之点。

从下列例字中,可以明显观察出这些特点。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12)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13)

元宫格的字体含义(中宫及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14)

事实上,每个字的多数笔画与菱形九宫区域及其边界线、宫区顶点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九宫区位的划分,真正含盖了字的笔画集中的范围和结体变化规律,十分科学又合理。所以,我们把该菱形九宫区叫做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显然,汉字结体主体九宫区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揭示和书写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告诉我们:汉字的中紧外松,决不是在更小范围内更加密集的紧收,而是在仅占字区面积38.2%的菱形范围内,完成几乎全部笔画的结体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相对紧凑而又匀称布局的中紧外松。

正是借助于本人所发明设计的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以及标准结构塑形习字格(简称标塑格),从阴阳哲学理论出发,分析了汉字笔画的阴阳性表现,以及汉字左收右放、上密下疏、中紧外松的构形特点,并首次科学地划分了汉字主要结体部分的区域,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构形规律提供了直观可视化信息,让我们感受到汉字结体神奇的奥秘,更加充满民族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