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在许多人印象中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成都则是公认的“天府之国”。那么当天府之国与战争碰面,当淳朴民风与政治挂钩,益州这片沃土又会变成什么模样?经历过这一切的魏延大抵会表示:那时的天下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的“一片坦途”。

魏延一死蜀汉无大将(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1)

一、智勇双全的蜀汉名将

汉末三国作为动荡时期,名将在其中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崛起。曹魏有夏侯淳、夏侯渊,曹仁等猛将;东吴有周瑜、太史慈、黄盖等名将;蜀汉也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除了声名远扬的“五虎上将”,蜀汉的魏延其实也是一位一度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蜀汉肱骨。

东汉末年,魏延以部曲的身份始随刘备,与其结成关涉身家性命的联系。(部曲与主人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是半奴隶性质的军人。)虽然地位低微,魏延的作战之勇却让他获得刘备的关注,进而成为常伴刘备左右的牙门将军。在魏延之前,蜀汉的牙门将军之职属于赵云。这足见刘备对魏延的认可。在夺取汉中以后,面对汉中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而猛将关羽正忙于驻守荆州的局面,刘备也出人意料地跳过张飞,将驻守汉中的重任交由刘备。对此,魏延也当众许下了豪气干云的诺言:“若曹操率天下人来进攻,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带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一死蜀汉无大将(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2)

后来刘备辞世,后主继位,诸葛亮主持朝政并策划北伐。这时朝堂除了魏延依旧勇猛,五虎上将则只剩下年事已高的赵云一人。所以魏延一跃而为诸葛亮北伐可依赖的第一猛将,被诸葛亮委以丞相司马兼凉州刺史的重任。且魏延还提出:可以出其不意地从距离最短的子午道进攻由夏侯楙驻守的关中。夏侯楙是个耽于酒色的庸人;闪击战适合后备不足的蜀汉;先夺关中便能对陇西形成夹击,进而加速对陇西的占领……如若先迅速拿下关中,那之后的数次北伐完全可能是另一个局面。

就效果来看,与诸葛亮谨慎地绕远路先攻陇西相比,魏延的计谋实乃奇谋良机。可诸葛亮向来谨慎,魏延的建议终究还是未被采纳。不过诸葛亮也清楚魏延确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在第四次北伐后,魏延便因功擢升为蜀汉三大最高军事职务之一的前军师,在军事方面的话语权仅次于作为中军师的诸葛亮。直至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延都与之配合密切,全权负责前部军马。

魏延一死蜀汉无大将(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3)

二、逼上绝路的“叛汉之贼”

然而魏延在蜀汉,也颇有当年韩信在西汉的意味。仅仅是在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而部队尚未撤回成都时,魏延便被诸葛亮提拔的另一人夷灭全族,甚至还被扣上了“叛汉之贼”的骂名。

另一人便是杨仪,是诸葛亮生前重用的丞相长史,长期负责北伐后勤。按常理,杨仪与魏延一文一武,本无多少利益冲突。且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二人也必须有所协作,不然早就被诸葛亮替换。可这两人多年间偏是势同水火,魏延甚至曾持刀威胁杨仪。所以在行将就木时,诸葛亮本人也非常担心这两人在自己死后就立刻争锋相对,甚至特地留下遗命:“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魏延一死蜀汉无大将(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4)

后来,事实也正如诸葛亮所料:魏延在得知诸葛亮遗命后,不满北伐就此中断,更不满自己要配合杨仪的指挥去断后。他率军疾驰以追上杨仪的部队,想要改变大军的行动。结果杨仪直接向成都飞书控诉魏延这是要谋反。魏延不甘落后,便也指控杨仪是表面撤退,实为谋逆。

只是魏延率领的本就仅有一小支队伍,与杨仪率领的大军不可相提并论。再加上杨仪确实比自己更遵守诸葛亮的遗命,魏延便迅速落入下风。手下的将士在杨仪的威胁下四处溃散,顶着热乎的“叛汉之贼”罪名的魏延只来得及和几个儿子等少数人逃离。

魏延一死蜀汉无大将(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5)

当魏延不得不“心虚”逃离,他的罪名也就此落实。杨仪派出马岱领兵追击,最终于汉中将魏延斩首。在魏延的头颅被带回后,杨仪对这位死敌进行了最后的羞辱,并下令夷灭其三族——一度仅次于诸葛亮的蜀汉将才魏延就这么憋屈被杀。其故事被《三国演义》等民间文学作品反复改写,更“落实”了他“叛汉之贼”的骂名。

三、诸葛亮的用人不利

从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的名将到人人喊打的逆贼,魏延在蜀汉的经历如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与天府之国所象征的安稳平和几乎毫不相关。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不幸一定程度上正源自诸葛亮一直以来在用人方面的求全责备。

诸葛亮一生有选贤用能的大度是毋庸置疑的。庞统、蒋琬等都是他从基层提拔起来的名臣。魏延脾气火爆,杨仪度量不大,也都没有使诸葛亮就此否定他们的能力。但诸葛亮那几乎“刻进DNA”的谨小慎微,也使得他始终“用其人而不信其人”:在听闻诸葛亮遗命后,魏延感到自己被安排地明明白白却唯独感受不到诸葛亮对自己的信任,便正是诸葛亮用人求全责备与世上没有完人的矛盾的体现。

魏延一死蜀汉无大将(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6)

事实上,被诸葛亮看清了度量的杨仪也并不得诸葛亮信任。在诸葛亮的遗命中,蒋琬是第一接班人,费祎是第二接班人,本来已是二把手的杨仪却一个身份都没捞着。而诸葛亮看得上的蒋琬、费祎等人,都是循规蹈矩、缺少进取精神的保守派——最后也正是这些缺少拼劲的文官武将眼睁睁地看着蜀汉灭亡。

想当年,刘备亲自挖掘和提拔魏延,为后主留下可以依赖的一员大将。但真待刘备故去,魏延在诸葛亮手下却只能发出“亮为怯,叹己

才用之不尽”的感慨,并最终背负罪名去世。明明蜀汉入了天府之国,魏延却偏偏走入绝境,何其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