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剧种,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古装剧的男性审美大众已经偏向于欣赏年轻俊秀、温柔斯文的男性,这些审美特点相比于传统为男性审美偏于阴柔,男性形象比较于传统的男性形象的“强势”,是刚强、理性、睿智的代名词,现在是日趋“弱势”,偏于女性化,呈现出女性的一些特质,不再是单一的充当一家之主的角色,模糊了性别边界可以说是“耽美”。

耽美,就是耽于美色,“耽”是沉溺、入迷的意思,指沉溺于唯美、浪漫的事物。来源于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唯美主义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中,原指唯美主义,后来,耽美一词逐渐被用来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

“耽美文化”主要以文学作品、动漫、影视作为载体,在男性审美“弱化”的基础上,深受一部分人群的喜爱。受男性审美“弱化”的思想影响越大,“耽美文化”越受欢迎。如今在中国影视圈中也有了“耽美”作品的身影。《陈情令》和《鬓边不是海棠红》都是改编自“耽美”小说。“耽美”作品的思想观念和思考方式比较独特,更符合女性的审美趣味,这些“耽美文化”作品对男性形象的定位不清,宣传所谓的纯粹的美与爱,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文化思潮,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人类普通情感。其实是孕育淫秽、色情的温床。

21世纪将会是一个“她”的世纪。21世纪随着女性群体的崛起,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拥有了一定的财富,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女性是主要的电视剧受众。于是市场开始迎合女性需求,女性也开始以自己的审美欣赏男性的身体。在早期的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中,“F4”这种“花美男”的出现就是这种消费趋势的开端,正如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讲到的:“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在商业社会,似乎一切都可以成为商品去售卖。续女性之后,男性的身体也被端上了赏玩的桌面供人消费了,“男色之风”大盛。女性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互相交流共享资源,并形成了一个一个“粉丝小团体,如饭圈文化,帝吧出征等圈子,她们以高涨的热情促成了这场“男性的表演 ,女性的狂欢 ”。

古装男主形象(古装剧中男性角色审美)(1)

现在大量的古装剧中塑造的男性角色有共同的特点:中性化。主要体现在这些男性角色容貌柔和秀丽,白皙俊美,脸部线条柔和,缺少硬朗的线条,颇有几分女子柔美的味道,传统的国字脸几乎绝种了,而且这些特征是越来越明显,随处可见,是脱离传统审美的单一“韩式审美”。中国传统中对男性的审美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去看看早期的香港武侠剧,如《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等。当时人们普遍欣赏的是剑眉星目、长相周正的男子,古代更是对姣好的长相有着“三庭五眼”的说法。如今的电视剧,已然很大一部分已经脱离了对古典男性的审美要求。如2017年火爆的仙侠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除了精心制作的特效,男主角和男配角也是大众争相讨论的焦点,也是这部剧火爆的关键。尤其是饰演男配角的罗云熙,他身形修长清瘦,容貌斯文俊秀,性格温文尔雅,颇具我们所说的“中性之美”。赢得了“温润如玉,仙气飘飘”的美誉,2019年夏季收视黑马《陈情令》,双男主同王一博和肖战样也是衣袂飘飘,五官俊秀的男性…《鹤唳华亭》中罗晋、《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邓论——无一不是平眉、容长脸蛋的男性。

《陈情令》中的魏无羡和《射雕英雄传》的郭靖相比,魏无羡的选角明显符合女性的审美:一种温柔无害、清俊柔和的长相。而郭靖的选角和扮相无疑是符合大众传统的审美观:刚毅强壮、英气阳刚。

《招摇》中男主角厉尘澜的存在感明显弱于女主,男主角只是一个俊美深情在幕后默默支持女主角的形象,他的定位更多的是作为女主角的陪衬。而女主角路招摇强势,亦正亦邪。她独自建立门派,为亲人报仇雪恨,有野心有魄力。《西游记女儿国》中,唐僧是一个软弱羞涩没有担当的纯情人设,女儿国国王则成了一个敢爱敢恨、可以依靠的暖心恋人的人设。性格与性别的配对发生了扭曲和置换,女儿国国王承担了一般恋爱关系中男性的角色,唐僧则成为了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女性的形象更加鲜活起来了。男性形象的“软化”为女性形象的“强化”贡献了巨大的空间,这些女性形象跳出了自己的“本位”。

古装男主形象(古装剧中男性角色审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