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的是春节刚过,贾府过上元佳节的事恰逢薛宝钗生日,贾母来了兴致,拿钱请酒戏庆祝全家人齐聚大观园,一来过上元节,二来为薛宝钗过生日古代上元节有猜灯谜的习俗,贵妃贾元春特意从宫里送出灯谜,并让众兄弟姐妹做出灯谜送进宫,猜谜取乐在听戏过程中,薛宝钗为贾宝玉讲解戏文,导致宝玉入了迷,有了脱离红尘之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楼梦贾宝玉出家片段?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红楼梦贾宝玉出家片段(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明示)

红楼梦贾宝玉出家片段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的是春节刚过,贾府过上元佳节的事。恰逢薛宝钗生日,贾母来了兴致,拿钱请酒戏庆祝。全家人齐聚大观园,一来过上元节,二来为薛宝钗过生日。古代上元节有猜灯谜的习俗,贵妃贾元春特意从宫里送出灯谜,并让众兄弟姐妹做出灯谜送进宫,猜谜取乐。在听戏过程中,薛宝钗为贾宝玉讲解戏文,导致宝玉入了迷,有了脱离红尘之心。

书中几次提到出家,结合贾元春所做灯谜谜底,贾政的不详之念等。作者用暗喻的手法,点明了贾府的结局,宝玉最后的结果。就是贾家势败后,宝玉上五台山当了和尚。

文中第一次提到出家,是贾母出钱请酒戏为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为了哄贾母高兴,插科打诨,故意说贾母小气。原文是这样说的,“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 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 ’”这句话初读很是不解,怎么就联系上宝玉替贾母上五台山了?其实这里说的是贵族家庭的常态,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一节,里面的张道长是替荣国公贾代善出的家,贾代善的妻子就是贾母。古代人迷信,认为晚辈替长辈出家,能够增加长辈的福寿,是一种孝文化的体现,也可以由家下人代替。这里明面说的是宝玉对于贾母的重要,贾母对于宝玉的深爱。另一层暗示的是贾宝玉最后上五台山出家。

第二次提到出家,是请戏,点戏的过程中,凤姐、薛宝钗等人为了哄贾母高兴,一共点了三出戏:《西游记》《刘二当衣》《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西游记》很好理解了,讲的是唐僧师徒以和尚的身份西天取经的故事;《刘二当衣》,说的是穷书生裴度在香山寺拾金不昧,送还了烧香人周氏丢失的玉带。后赴京应试,因无盘缠,派仆人去妻弟刘二开的当铺去当衣服,结果刘二六亲不认的故事。这里面隐射了两件事,一件是宝玉出家,一件是薛家家是开当铺的,重利轻义之家;《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几乎就是明点宝玉出家五台山的结局。

前两次提到了出家的地点,第三次提到了出家的根源,说宝玉有慧根。薛宝钗为贾宝玉吟诵《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一段戏词:“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说的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后,一路逃亡,穷途末路,最后只能上五台山出家当和尚。宝玉听了这首词什么反应呢,“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后几个小儿女因此上说笑,湘云说黛玉,宝玉因使眼色给湘云,让她不要得罪了林黛玉,结果三个小儿女弄得不愉快。贾宝玉因此心境不佳,想到<<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 最后竟然悟出了禅机。

除了这些证明贾宝玉出家的主线外,文中还用灯谜进行了佐证。书中用贾政看完灯谜的心理活动,预示贾家未来处境是树倒猢狲散。贾母做的灯谜谜底是荔枝,谐音是离枝,树倒枝散的意思。贾元春是贾家的最大希望,所做灯谜是炮竹,一哄而散。贾惜春的谜底是佛前灯海,惜春出家当了尼姑。探春是风筝,远嫁番邦,应了贾母离枝的谜底。薛宝钗所做的谜底文中没有点明,看谜面应该是熏香炉一类的,谜题里面焦心、无缘等等的表述,说明贾宝玉出家后,薛宝钗一个人孤苦伶仃过日子。贾政看完宝钗的灯谜,更觉不祥,并总结几个后辈的灯谜,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出家的出家,远嫁的远嫁,守寡的守寡,各有各的不幸。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无尤。”贾宝玉在贾家被抄后,勘破红尘出了家。而这出家的第一次动念,竟然是薛宝钗引起的。因果轮回,因缘际遇,贾宝玉的幸与不幸,其实早就注定了。薛宝钗的不幸是自己争来的,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