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经营的健康度,关键要看是否赚钱,是否赚钱就要看是否有利润,那么你关注的是账面利润还是现金利润?按照中国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法则来说,只要账面有利润,就算有利润。但是账面利润不等于手里有钱。
举例来说,餐厅本月卖出了1000份宫保鸡丁,每份48元,销售额就是48000元。如果每份宫保鸡丁的成本是25元,那么总成本就是25000元,利润就是23000元。
看上去没啥问题,但里面隐含了一个前提——“成本”指的是“卖出去的1000份宫保鸡丁所消耗的原材料”,那么这些原材料是什么时候购入的呢?有可能是本月购入的,也有可能上月购入后一直放在冰箱里的。
按照“权责发生制”,购入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依然算是企业资产,什么时候把它卖出去,才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即“何时发生的销售,何时计算成本”。这就制造了一个假象。如果采购了大量的商品,用掉了大量的现金,却没有把这些商品卖出去,账面上是不会反映出亏损的,因为现金只是以库存的形态躺在仓库里了。
再举个例子,假设我原本有1000元现金,采购了500瓶可乐,每瓶采购价1.8元,采购总共花了900元,这时我就还剩100元。然后,业务员帮我卖了100瓶可乐,每瓶销售价2.5元,销售额就是250元,这100瓶可乐的成本是180元,所以毛利是250-180=70元。看上去这毛利率还不错呀,我是赚钱的呀。但是到月末,我需要给业务员发400元工资,但我口袋里有多少现金呢?采购剩下的100元,再加上销售回款的250元,一共350元,还不够给业务员发工资呢。我就这样,一边“赚钱”一边就“没钱”了。
所以,衡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但要考核他的毛利率,还要考察他的现金流量情况,避免大量货物积压在仓库中,导致资金占压。衡量这一点,一般是通过“库存周转天数”和“库存周转率”来考核的。
“库存周转天数”是指,每多少天,仓库内的货物就会完成一次大轮转,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库存周转率”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库存商品的周转次数,这个数值越大越好。
例如,如果以月份来考察的话,如果“库存周转率”是10,那么意味着每3天,整个仓库的货物就会被完全轮转一次,也就是说,货物在仓库内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3天就会被卖出,也就是说“库存周转天数”是3,“库存周转率”是10。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是:
库存周转天数=天数×(期初成本+期末成本)÷2÷销售成本,这个数值越小,意味着货物在仓库内停留的时间越短,资金占压越小。
库存周转率=天数÷库存周转天数,这个数值越大,意味着货物周转得越快。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些晕了?感觉很绕吧。这里再推荐一个更加简单的参数,可以完全替代库存周转率来考核你的资金占压情况,那就是“采购占销比”。
先来看看公式:采购占销比=采购金额 ÷ 销售额。
是不是非常简单?简单到不需要上系统,就可以自己算出来。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参数,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还用上面可乐的例子来说。采购了500瓶可乐,采购金额900元。销售了100瓶可乐,销售额250元,成本180元。现在我们就可以算一算采购占销比了,900元÷250元=360%。那么成本率呢?180元÷250元=72%。对比一下采购占销比和成本率,采购占销比比成本率高出了288%,怪不得入不敷出呢。
我们把题设改一下,假如你只采购了100瓶可乐,采购金额180元,然后全部卖出了,销售额250元,成本也是180元。这时候采购占销比是多少呢?180元÷250元=72%。成本率呢?也是180元÷250元=72%。采购占销比与成本率相同了。这意味着什么?采购的商品全部卖出了,这不就是“零库存”吗?
是的,采购占销比的“深刻内涵”,就是如果采购占销比越接近成本率,那么库存就越接近零库存,自然库存周转率也就越快,资金占也越少。是不是很简单了?
那是不是采购占销比一定要等于成本率才最好呢?并不是,因为完全追求零库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沽清。因此,一般需要设定一个安全库存。那么安全库存设定多少合适呢?按照这个思路,安全库存占销售额的6%是餐饮行业比较通用的惯例。
那么我们就有一个结论了:假如你的餐馆预期毛利率是55%,那么成本率预期就是45%。加上安全库存保有率6%,那么采购占销比就是51%左右比较理想。有了这组数值,你就可以给自己的餐馆做下体检了,看看究竟有多少冤枉钱躺在了仓库里,而不是你的口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