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没有必要请法务(为什么很多公司不重视法务)(1)

为什么很多公司不重视法务,不如我们先看一个情侣小故事。

女朋友在隔壁公司做法务,上周五下班之后,我问她晚上吃啥,她把包一甩,留下一句“你自己吃吧”,转身就走。

女朋友得哄,这道理大家都懂,于是我屁颠屁颠跟上,赶紧问“谁惹着您了姑奶奶”?姑奶奶没说话,吭哧吭哧往家走,刚进门就开始抱怨。

“法务没有尊严,气死了今天。”

“谁气你了?”

“我上午审合同嘛,标的额挺大的一个合同,我看了整整一上午,合同里错别字、序号错误什么的就不说了,合同条款也有点问题,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我就暂时没给过,让他们按照法律意见修改后再说。下午业务部门的进来,特别冲,说合同不能改,我说不改就有风险,他就指着我,还喊我小姑娘,我哪里小了?他说小姑娘,我们跟甲方关系相当好,不可能触发违约条款,更不会追究我们违约责任,你先把字签了再说。”

“没事,不至于这么生气,业务部门不都这样吗?”我安慰道。

“我生气的不是这个,他让我签字,我就坚持没签,我说我的权限没法给你搞特殊,他听完就去找我们法务部的领导了,你知道吗,他就进去两分钟,两分钟后他从领导办公室出来专门又来找我一趟,他说小姑娘你磨叽半天最后还是没有用,你看我已经拿到你们领导的签字了,什么法律意见在公司利益面前都得让一让知道吗?”

“靠,这么嚣张吗?你们领导就这么好说话?”

“其实我们领导也没什么办法,董事长开会的时候讲法务部是服务部门,一切要以公司利益为重,必要的时候要敢给业务部门开绿灯。虽然很气,但主要是觉得这“工具人”当地太窝火了,对部门前途和职业前途感到怀疑,没有针对谁。”

我还想安慰她几句,顺便讲点大道理,结果她一扭头说“看什么看,我饿了,做饭”。

自称“口无遮拦”的李国庆,2020年在他的“早晚读书”节目中“炮轰”法务。他在节目中说,“当当最多的时候有5个法务,可是这么多年,我们就没满意过”。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呢?“公司自己法务出庭的官司输率大,交给外包的法律顾问公司反而赢率更大”。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大公司或国企,还是在小公司,公司法务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视为没有生产力的闲职或次要岗位是常态。

对于“公司自己法务出庭的官司输率大,交给外包的法律顾问公司反而赢率更大”,也不能以偏概全。毕竟华为每年高新招聘应届生,拥有超500人法务部。

一、法务和律师区别

法务是一种职务。法务是单位或企业内容的一个职务,法务主要解决自己公司合同起草、审核、风险防控等需求。

律师是一种职业。供职于律师事务所,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等法律服务。

所以即使出现公司自己法务出庭的官司输率大,交给外包的法律顾问公司反而赢率更大这样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术业有专攻。

二、很多公司不重视法务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

1.从法制环境讲

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法治化水平,虽然党中央一再重视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但是要想从我国几千年的人治方式切换到法治方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法制环境不仅影响的是公司法务的角色,还包括律师、司法机关等整个法律系统。

2.从公司角度讲

如果把公司业务比作油门,那么风控某种程度上就像刹车,在老板心目中,当然业务是第一位的,只有业务才能创造利润,维持公司发展。

而法律或风控,则是为业务这一“主人”服务的,是保驾护航的“卫士”,如果法律管的太多,则会“喧宾夺主”,限制业务的发展。

公司管理层就不希望法务干涉太多业务,说好话支持,说反对的话,那老板就更倾向于怀疑法务的专业水准。

而且认为,平时一般不会出法律问题,花较高成本设置专业的法务岗,给自己设置业务障碍。遇到疑难问题,直接找律所的律师就好了。

三、法务如何增加自身含金量

1.保证专业性。

专业能力是法律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无论律师还是法务,没有金刚钻肯定揽不了瓷器活。

厨师靠自己的厨艺吸引食客,医生靠自己的医术让患者放心,法律工作者本质上和其他技术类工种相似,专业能力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工作中,不管是审合同还是做诉讼,不管是普法宣传还是合规管理,一定要尽量体现自己的专业性,要把自己同其他部门明显区分开。

2.深入了解业务。

区别于律师,法务更像一个精通法律的公司管理者,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之一,是否熟悉业务就决定了法务能够为公司解决多少难题,规避多少风险。

业务部门什么时候会觉得法务的水平高?当然是切实帮他们解决了问题的时候,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全盘了解业务。

法务不能只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筛查风险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提供解决问题、规避风险的办法,甚至还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思路以供高层选择和决策。

3.必须坚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是法务工作者最纠结的地方,有人坚持原则受到了尊重和表扬,有人坚持原则却被吐槽保守和不知变通。

法务必须坚持原则,首先这是法律职业道德的问题,其次长期来看,坚持原则能够让法务的价值愈发稳固。

如果每次都迫于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压力而妥协,久而久之,法务就容易成为公司流程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对业务部门来说,重要的就不再是提出意见的法务本身,而是最后的签字。本来可以成为一道防洪大坝,最后可能沦落为不设防的泄洪口。

关注“律大大”微信公众号和“律大大签了电子合同”微信小程序了聊更多!

往期精彩推荐:

你还在用纸质合同?

合同隐藏的十大陷阱

如何审查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