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苹果和微软正在重新定义你的电脑。

苹果的点子是给键盘上加 Touch Bar: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

而微软给出的解答则是 Surface Studio: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2)

他们都是在触屏上做文章,背后的含义却大有不同。作为消费者,你更支持谁呢?

触屏引发的的口水战

显然,微软希望通过 Surface Studio,将摄影师、设计师、视频剪辑师、画师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用户,从键盘、触控板、鼠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3)

不过,Surface Studio 面向的人群也正好是 Mac 的用户,微软和苹果的战争,一触即发!

▲苹果 VP Phil Schiller

被死对头这样讽刺,微软也坐不住了,微软高管 Brain Hall 表示:

(苹果)太搞笑了,为什么做触控条?从 Touch Bar 看,(苹果)未来肯定会推出触控 2 合 1 的设备,到时候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4)

▲微软 VP Brain Hall 推特截图

一条 Touch Bar 就能让苹果微软高管互喷?不,Touch bar 背后,其实是微软与苹果之间的商业博弈。

键盘的新形态——Touch bar

苹果为什么要采用触摸条而不是触摸屏?苹果设计总监 Jony Ive 在接受 CNET 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对 Mac 来说,触摸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我们在几年前就决定不在 Mac 设备上使用这项技术。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5)

▲苹果设计总监 Jony Ive

两年前,苹果其实就开始在 Mac 上测试触摸屏了,但一直没有推出。那时候触控板的软硬件技术都还不是很成熟。当时苹果测试过很多方案。很多设计在概念上行得通,但测试后,Jony Ive 发现,主要问题出在习惯和熟悉度上。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6)

就 MacBook Pro 而言,苹果考虑的是让笔记本变得更轻、更薄、功能更强,苹果希望设计出一种新的输入方式,它能够把它自身及传统键盘的精华融合起来。

在经过两年的探索后,苹果探索出了一种更大的、触觉丰富的触控板,他们最终选择用触控条代替功能键。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与键盘连接在一起的Touch Bar。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7)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8)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9)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0)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1)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2)

▲各种应用场景下的 Touch Bar

Touch Bar 被 Jony Ive 称为是苹果走向「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的开端」。

它实际上是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平衡用户以往在便携、功能以及交互上的需要。在减少键盘数的同时,又能承载更多的功能,既能在需要时显示适当的交互快速键,又能减低交互的复杂程度。

苹果在设计新 Mac Book Pro 时,要考虑产品定位、系统兼容性、用户体验等问题。作为一台生产力工具,注定要效率优先。目前大部分用户仍在用电脑办公,最必要的形式依然是鼠标和键盘。至于触摸条,则是能够在使用键鼠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方便的操作形式。

更何况,即便苹果的新 MacBook Pro 没触摸屏,只有一条 Touch Bar,MacBook Pro 卖得也还不错。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3)

键盘之外的交互方式——触控屏

微软站在了苹果的对立面。

微软 Surface 部门的主管 Panos Panay 坚持:配有独特支轴、手写触摸、以及 Suface Dial 的 Surface Studio,才代表未来的交互体验。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4)

▲可变形的 Surface Studio

在设计上,Surface Studio 有一点异于 iMac:它在底部嵌入了一台类似 Mac mini 的小主机,里面装着 Surface Studio 的所有核心,同时它也是底座。

Studio 有一块可被拉成「数字画布」的屏幕,创作者可以一手拿着 Surface Pen 写写画画,一手转动 Dial 来切换颜色笔触。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5)

▲Surface Studio 强大的触控性能

微软要做的是隐藏 Surface Studio 实际作为一台电脑的本质。让屏幕以外的东西(纸张、铅笔、笔电)尽可能消失,这样用户完全投入到创作中去。Panos Panay 相信:

这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其创作潜能已超越了 Mac 当初为「一体成型」打下的定义。

谁的设计更能代表 PC 的未来?

实际上,微软希望未来的设备不受制于传统,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

而苹果想好相反,他们坚持认为,传统的鼠标和键盘,才是用户在办公桌上展开全天候生产力工作的最正确方式。

问题是,谁才是生产力设备的未来?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6)

在极客君看来,未来微软的产品线将根据场景细分。

Surface book 、Surface Pro 将专注于移动办公娱乐;由于 Surface Studio 触屏、触控笔、键盘等一应俱全,未来可能会更多地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Studio 配件之一的 Dial,或许是微软对外释放的一个信号:日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专用外设来提高生产力,抓住细分领域的用户,是微软未来努力的方向。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7)

▲Surface Dial 有多种使用场景

在苹果的蓝图里,产品体验上一体化或许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苹果也许会选择把 MacBook Pro 的键盘部分也做成屏幕,或者做成变形本,如果用户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工作,那么就通过 Thunderbolt 3 外接各种设备,而移动场景办公时,Macbook Pro 也足以独当一面。

至于 Touch bar,极客君更倾向于将其看作苹果的一次尝试。Touch bar 虽然能为我们带来了一些便捷的操作方式,但你不能指望设计师将 PS 里的所有快捷键都藏到一条 Touch bar 里。更重要的是:要是没其他开发者参与,苹果的 Touch bar 也仅仅是一块触控屏而已。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8)

Geek君有话说

回头来看两大巨头对于 PC 的理解,无论是产品设计上的相互叫板,还是高管之间的口水较量,极客君发现最为有趣的一点却是:

微软越来越像苹果,苹果越来越像微软。

Surface Studio 的出现,令人觉得眼前一亮,我们以为它本来是苹果电脑该有的样子,可是苹果却只增加了一条可有可无的触控条?这似乎预示着的苹果在创新力的缺失。而苹果的做法又特别像多年以前的微软,在一些小的地方进行小修小补,而不敢进行大的创新。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19)

随着移动产品多元化。极客君越来越觉得,PC 已经变得不再唯一,目前的情况是,你还是离不开电脑,但不会以它为主。而在 PC 领域,它只是一个工具。我们有一个传统键盘和鼠标就够用了。

至于花哨的触控条也好,还是炫彩的屏幕也罢,锦上添花的东西应该决定不了 PC 的本质。

这正好回应了智能手机时代的那句老话:PC 已死。

微软和苹果谁更有潜力(一场由TouchBar引发的撕胯)(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