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觉得咱们新年的仪式感正在渐渐消失,你是否希望给孩子一点过新年的气氛呢?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基本都会贴些剪纸。当它们出现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

但是发展到现在,会剪纸这门艺术的人已经很少了。为了让大家近距离接触这门艺术,今天,小编搜罗了一些简单的剪纸教程供各位学习,即使手残党,也是一看就会,不妨试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是长方形的红纸,一把剪刀,还有一支笔就可以。

一、“福”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方方正正的福字总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而这种稳定的感觉伴随着福字本身,就预示的来年将会平平安安的,这样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对于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2)

1.将方形的纸张对折两次;

2.将已折成条状的纸按长边横向对折后打开来,再将一头按三等分折叠,另一头按二等分对折,再按三等分折叠的一端如图所示剪去一角;

3.在右半部分折剪出“口”和“田”;

4.最后打开来折剪左边的示字旁。

如果要在“福”字周围剪上一些图纹,则要将方形纸张的纸先对焦这三次,然后在与方形纸边垂直的折线上适当位置处剪一条剪口与边线平行。接着在纸的周围部分剪图纹,最后在中部的方形纸上上剪“福”字。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3)

二、“囍”字

我们在生活中还在经常使用的剪纸,就是囍字。比如在结婚时候,人们都会贴上很多囍字,来表示喜庆的气氛。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4)

方型纸,均匀叠两次,按照线条剪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5)

三、“寿”字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老人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剪纸“寿”字通常和剪纸“福”字一起作为礼物馈赠给老寿星,从而表达对老寿星身体健康、福寿延年的祝福。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6)

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剪纸“寿”字都是经过变形处理的。譬如如果要在剪纸“寿”中表达圆满之意,可将“寿”字剪纸作品制作成圆形的。

1. 准备: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左右、上下各对折一次。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7)

2. 描图:按字形仔细地用铅笔画出每个字的对称线,纸的对称线与图上的对称线相吻合。

3. 剪制:“寿”字伴随着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为各种各样的构图,所附两幅式样是民间最常见的。只要留心发现,不断积累,研究各种“寿”字的变化规律,就会逐步掌握“寿”字的多种剪法。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8)

四、“春”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代表着无限的希望。春节贴春字,除了应景也包含人们美好的祝愿。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9)

五、灯笼

这个稍微难一点,不过耐心没问题~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0)

第一步:把红色纸对折,然后剪出灯笼的轮廓,像下面这样。

第二步:把灯笼的半圆形再次对折,形成四分之一圆。剪出一条直线,再剪几个折线,形成下面这样,灯笼的花纹就剪出来了。

第三步:剪出灯笼中间的装饰花纹(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剪纸剪断就行!!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1)

六、团花

团花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一种圆团形装饰纹样,多呈放射状或盘旋状。也是剪纸的常见样式。

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出中心点后展开,回复到三角形状态。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2)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3)

2、然后以三角形底边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锐角,每个角60度。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4)

3、绘上适形纹样,折叠剪制而成。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5)

还有更多儿童喜欢的时尚创意剪纸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6)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7)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8)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19)

剪纸与手工灯笼(把民俗文化传下去)(20)

太给力了,这就回家做去!记得教给孩子~把我们的民俗文化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