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善水经”第一章就讲到水的“居善地”,用我们今天的白话来表达,就是水选择的地域很成功,很善于选择地方发展自己。这里面隐含着这样一个深义,就是水明了自己的特色。

那么水具有什么样的运动特点呢?按河上公的说法就是“能方能圆,顺势而行,善于下流。”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1)

我们由水的“居善地”而明白,一个人若要取得成就,空间地域的选择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推而广之,这个选择可以理解得更广泛一些,我个人以为还应包括从事领域或职业的选择。下面,我们将从环境及领域两方面的选择来阐述“居善地”的重要性。

在讲述这些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看一下选择的前题,就是所定下的目标。任何人要做事,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我想成为一个物理学家,或想成为一个电影明星或亿万富翁等等。有了明确的目标,自然就可以按步就班地实施自己行动计划。可目标又是怎么制定的呢?我们不能随意制定我们的目标,例如智力低下者不可能选择作科学家,天生残疾者不能从事不适合自己的运动等。因此,一个明智合理的目标选择,应该是我们开始计划的第二步。

那么第一步是什么?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这是个简单的只有绝少数人才能明白的问题。因为,自从我们有了文化的历史以来,在科学极为昌明发达的今天,人类从微观到宏观,知识己到了将要爆炸的地步,但不能不遗憾地说,我们至今对自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三百多年前,那个时代西方最杰出的一位天才,布莱斯帕斯卡尔曾在他的名著《思想录》中写下这么一段话:

“我不知道是谁把我降生于世,也不知道世界是什么,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我对万物一无所知,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感官,灵魂是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指导我说话,思考万物,思考其本身的那部分器官是什么,这部分器官对它自己的了解不会超出其它一些器官对它的了解。我看到四周可怖的宇宙空间,我发现自己被缚在这个广袤浩淼的宇宙之一隅。不知为什么把我放在这里而不是那里?也不知为什么分配给我的这段短暂的时间属于此时此刻而不属于永恒的另一时刻,---在我之前或在我之后的时刻。极目四望,我只能看到无限,而我像个原子被困在中间,如同稍纵即逝的影子,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返回。我只知道自己必然死亡,但我最不理解的正是这个我无法逃脱的死亡。”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2)

我们从他的困惑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另一个永恒的呐喊,“我是谁?我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

这是个哲学家,科学家们所关心的永恒话题,但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问题。这里我只想说明,至今我们仍然被健康和疾病的问题所困扰。我们也时常生活在对昨日的遗憾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中,我们仍然热爱光明、讨厌黑暗却不知原因,仍然抱怨命运的不公和韶华的易逝------我们所有了解的只是一些表象,例如我们的身体、性格和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专长,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好恶等,虽然这些对于生命整体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却足以左右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一,了解自我

也许有人说,健康的孩子可塑性都很大,后天的兴趣都可以培养;但一个人的天性是无法培养的。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祖先根据人的本身特征把所有的人按古老的五行理论分为五大类,是为木形人、金形人、火形人、水形人、土形人。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形状的“形”,我个人以为应以类型的“型”为准,因为后者能涵括前者。也许有人会以中国古代的五行理论不适现代科学为由而对之提出质疑,但我想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也许并不真正懂得现代科学,或者说不懂得现代科学的精神。因为现代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事物实在太多,譬如这个五行理论,它原本是一个更近乎哲学的关于地球的自然物质构成模式。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国所有古典的科学的构成基础,直到现在我们的中医学仍在以之作为最基本的原理,它和起源更古老的阴阳理论一起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卓越的理论---天人合一理论。这个理论的特点就是我们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互相有着各种对应的及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通过对自然的了解就更了解人类自身,同样反之也成立。因此了解自己的途径就更为多样化,除了直观的外表、相貌、言辞、品行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种理论分析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不足,而这都将对每个人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理论有很多种类,例如现在最易为现代科学信服的“笔迹心理分析理论”,通过人的字体分析这个人的个性,其它还有血型及各种命理之论等,虽然有的人常以“封建迷信”嘲讽之,其实这些喜欢嘲弄的人是很可悲的人,因为他们的心态有问题,属于那些心灵不健康的人一类。我相信他们的一生必然是不幸福的一生,也必不会是真正的成功者!

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些理论确实有糟粕,有不成熟的缺陷等,也有可能有些人因一知半解而用以糊口骗钱,但并不能以偏概全,如人们常说的,不要泼脏水时把婴儿也一起泼掉。其实人们自己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很多人只是未注意罢了。有句话说得非常正确,“性格就是命运”。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在网上通过各种方式测试自己的性格和发展方向,我相信,他会对自己有个详细的了解。具体方法这里我就不加以详细阐述了。

二、目标确立。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我们经常发现我们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选择而不知所措。当我们一旦有了自己的主见的时候,我们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例如儿童时为学校而选择,为玩具、衣服而选择。再大些就为爱好、志趣、朋友而选择;成年时就要为职业、恋爱、婚姻而选择等等。

我们之所以出现茫然而犹豫,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不了解自己;其二是不了解目标;这是因为目标是不断地在变化,有时它是极有前途的,有时就一无是处。例如古时候有一个人眼高于顶,经世的技艺都不愿学,专门选择了“屠龙”这门技艺。他在费了九年的时间才学会,从如何识别龙的种类、龙的习性到搏龙的武艺,屠龙的技巧等,然而当他艺成回乡后,才发现他的本领一无是处,因为世间己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他九年的光阴成虚度,他不得不另谋生路。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3)

因此对目标的了解非常必要,你先要了解这个目标是不是你所愿的,再了解这个目标是否适合你,会否有前途。例如有个人一心想成为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武侠,能够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当他满怀信心地去学武时,却发现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根本不适合练武,或者说就算他身体条件很好,真的能成为武林高手,在我们当今这法制社会中,又怎会由他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呢?显然他的选择是个错误。

只要大家留心,就会发现我们周围随时都存在着各种错误的选择,轻则丧失机会,光阴虚掷,重则误人误己,遗恨终生。所以古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己百年身”。

选择中的选择,则更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例如,我有歌唱天赋,那么歌唱有很多种,是唱戏,唱歌剧,唱流行歌曲?例如从事计算机领域,那是学软件还是学硬件?例如亿万富翁,致富的途径有很多种,是经营贸易、开办实业,还是从事股票、期货投机?还是创立新纲领?

战国时代,赵文王性喜剑术,向庄子请教剑术的奥秘。庄子说,我有三种剑,第一为天子之剑,第二为诸侯之剑,第三为庶人之剑。庄子为赵文王解释了关于“剑”的大道,天子之剑乃是王者之剑,功能招贤纳士,任用忠良、团结人心,成就一方之国土;而庶人之剑是是铜铁之剑,互相挽袖搏杀与斗鸡走狗无异,现在你赵文王身当天子之位而竟然嗜爱庶人斗剑之术,我深不以为然。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4)

我们从庄子“三剑”中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三、选择环境

现在我们入到这一章的最初本意---“居善地”的“地”。

我在这里解释“地”为环境。老子这句话,当是他一生的经验总结。这里有深奥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就及未来有巨大的影响,因为人生活在自然的社会中,自然与社会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身心,如果我们对自身有了很准确的了解,对目标也经过详细了解而确定,那么实施目标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环境。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轲幼时丧父,孟母靠替人纺线为生,孟家为没落的贵族,家境十分贫寒。但孟母却是个志向高洁的女子,她一心想把孟轲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上等人。但他们母子居住的环境却很不好,是在郊外的公墓附近,经常有吊唁丧葬的事,孟柯那时年幼看着好玩儿,就模仿那些人行一些哭丧的礼节。孟母看了很不高兴,她绝不允许儿子学习这些没出息的学问,就带着儿子搬到城内繁华的地方居住。可他们新搬的地方虽繁华,邻居却住的多是杀猪宰羊的屠户,小孟轲自然也受他们的影响,玩耍回来自然便也模仿他们喝酒漫骂的粗俗行为。孟母见儿子如此更是伤心,于是又带儿子搬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靠近文庙,就是孔子的庙宇,每天都能看到官贵学子在文庙中祭祀孔子,又闻到学堂里的读书讲学之声,小孟轲自然也深受感染,入家也行模仿。孟母见了,心中才欣然自慰,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长大,自然会对上进有帮助。这个孟轲长大后就拜当时的学问家子思为师,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子而被后世尊为“亚圣”,对中华两千年儒家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5)

孟子像

由这个故事可以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会有多大!谚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这个道理。

具体地说,环境有两种,一种为自然环境,另一种为人文{社会}环境,这两者对人的影响都很大。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我们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到我们生活的这个地区以至于城市布局、街区走向,小到我们居住的房屋情况,居室布置等。这门学问现在通用的科学名词为环境科学,而俗语却称为“风水”。

听到这个名词有的人又要联想到“封建迷信”之类,其实不然,这是一门真正的非常深奥的科学。如果有人不以为然,这不是你们的错,足见文化大革命的流毒有多深!

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基本上都有目的性。在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的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的冲击平原。像我们中国的黄河流域文化,古埃及的尼罗河文化,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以及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只有个别情况例外,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发源于尤卡坦半岛地区贫瘠荒芜的热带丛林中,那也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目标所选择的。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6)

古人类选择大河平原,是因为这里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更利于生活繁殖。而且人们的居住也多选择坐北朝南,住在山的阳面。这是因为在北半球,南方是温暖的,阳光照射无阻碍,在山的阳面(南面),大山可以遮挡寒冷的北风。再比如我们祖先发明的八卦太极图,也是非常科学的发明。我们可以发现先天八卦的方位,正是先民们根据对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形成的。乾为天,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天空、为上;坤为大地、为下,古人称之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这是自然环境最有代表性的八种直观事物。由于这套理论是根据更为古老的阴阳理论形成的,因此如图所示,乾、兑、离、震四阳卦逆时针表示天体左旋,而巽、坎、艮、坤四阴卦顺时针表示地体右转,它们的整个结构又表示阴阳交错,太阳的周天运行昼夜交替等。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7)

再如中国的古代帝王定都及对皇宫的建筑,都必进行反复的科学观察选择,比较典型的是西安,南京和北京。

诸位请看曾作为西汉、隋、唐都城的西安。这个地方古称八百里秦川,位于渭河平原上,王壤肥沃,北有黄土高原,西北为河西走廊,南为秦岭,东通中原,是个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但南北不通,地势狭隘,天门有河西走廊,无所倚峙,虽然可称雄数百载,但注定不利于守业,因此定都于此不可能长久。

我们再看南京,它古称“建邺”、“金陵”.号称六朝古都,繁华极盛之地,地势为钟山虎踞,扬子龙盘,江流映带,山清水秀,这个地方也确实含蓄着王霸之气。可惜,秀则秀矣,但钟山之势比之大江涛涛太显纤细,含蓄的王霸之气被背后的江流日夜冲带,注定也属不可长久之相,而且定都于此则定然兵连祸结,为动荡之势。因此,这六朝均为短命夭亡,不能久存。所以古人说,“金陵王气黯然收”。至今再看南京,则王气已点滴不存,但灵秀依然,因此虽作不得帝都,但繁华兴盛,势属必然。

我们再说北京,它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它之所以未被明朝以前的中原统治者重视,这和历史的发展进程及民族的分布有很大关系,但到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贪恋江南繁华定都南京,而军师刘基则不以为然。而姚广孝随四王子朱棣北上大都,一到北京,则立即被这里地势所吸引,于是苦下了一番心机,经姚广孝筹划在元朝大都城的遗址上重修北京域。这里地势极佳,可以说只就风水而言,中国无处可与相比。北京的地势,西北为高山,是极好的天然屏障,东通大海,气势磅礴生机极旺,东北通关外,三千里江山物华天宝,为极好的仓廪之地,南方地势平坦一望无涯,居高临下,实为全国之枢钮之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北风较劲,水流纤细,显得灵气不足,姚广孝根据这一特点。修永定河,通惠河,北运河使河水与南方沟通,再重修长城,欲以人力定风力。因此朱棣一登帝位,便迁都北返,从而定下明朝二百多年的江山。当时的唯一失策之处,即未把北方的煞气考虑充足,他们虽然特地在明皇城正北门修一“镇山”,又称“煤山”,现名“景山’,以镇压元朝未熄的王气,遗憾的是这个小土山实在太单薄,实在压不住来自北方的澎湃霸气,结果终被清朝所灭。而最后一帝“崇祯”恰恰吊死于煤山脚下,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有清一代占领中国后,北方已无后顾之忧,因为那里正是他们的故乡。但随着气候的变化,北京地区越发干燥,河水断流,灵气在王气之震压下越显弱微,因此发生了数十年的动荡。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安定,北京西北、东北均有大防护林带以抗北风,又修建大水库以断水患,永定河在断流几十年后又见清流,这正是元气恢复的象征,它也象征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

不单是帝王选择都城重视自然环境,就是我们现在社会的各种事业也无不重视自然环境。为什么一到春训季节,中国国家的各体育队均拉到云南或海南去集训?这就是那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运动员的训练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现今的房地产业更为重视自然环境,以北京而言,西北方的房产价格要远比东南方的为高。这就是因为西北地势高,是北京的上风口。

如果,某位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去从事贸易,我想他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而绝不会去沙漠中经商。而如你获得了一个新居,你一定会认真布置你的房间,居室的布置除符合个人的特性外,很关键的就是一定要注意居室的朝向。采光的方向,风向以及气流的通路,只有根据这些来布置家俱,才会有利,否则除了令主人心情烦乱抑郁外,还会发生各种疾病。这就是“地”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人文环境:前面我只讲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环境又称社会环境。这是因为,人类基本上是群居动物,我们都生存在人群中、社会中,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发展自己的事业将极为重要。这是一个起点,或者说是人开始事业的第一步。当您欲开始这些选择时,你必己经完成了前述的三部曲。第一部:了解自身。第二部:确立目标。第三部:选择了生存居住地。

当你满怀信心地来到一个地方欲开展事业,例如你选择汽车修理行业,那你将首先面对大批资料,即市场调查。这个地区所有汽车修理行业的情况,这是必须要了解的。然后你将对这些厂商进行分析,他们大概都是什么状况,修理哪一种车型,企业背景及实力如何等。在这其中你可以斟选出三家你最中意的企业,然后你可以从最满意的那一家试起,去应聘或毛遂自荐,把你自己推销给企业的领导者。也许第一家会说考虑考虑,那你再去第二家,第三家。然后通过你对这三家的工作环境及领导者的直观感受,在你的心中将又有一个比较,也许你会重新选择;即使有人通知你可以开始工作,你也可婉拒你不喜欢的企业,而选择更适合你自己的。这通常就是一个选择现代职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和了解对象。

例如,在三国初期,诸葛亮才华盖世,却隐于隆中,躬耕自乐。这是因为他已经对群雄进行过分析,遴选。他知道当时的董卓,袁绍,曹操,孙权,刘表等均不是合适的合作伙伴,因此他宁愿高唱:“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卧于草莽兮,非主不依;愿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心于书剑兮,以待天期。”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8)

三顾茅庐

直到刘备三顾茅庐,他暗中观察刘氏三兄弟的为人,又为刘备百折不回的精神所感动,这才与刘备相见。经过直观的再了解,他才毅然决定随刘备出山而创大业。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选择。虽然刘备兵不足两万,将不过数十,又挟老携幼,无立足之地,但刘备这个环境却对他十分合适。没有的可以去创造,他终于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扶佐刘备创下三分天下之一的局面。反之,与他齐名的另一个高才,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的选择,则是一个错误。以他的才华既可与“卧龙”诸葛亮相媲美,又何必非要选择共事一主呢?况且诸葛先入,刘备对之倚为肱股,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最终落得在落凤坡前乱箭穿身而死,正是这个错误的选择,丧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在现代环境中,因这种选择而成功、而失败者也大有人在。秋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是一位人间奇女子,可谓才华盖世。但她却错误地选择了一个封建小官僚家庭出嫁,然后终身郁郁,当实在无法忍受而欲脱离时,又选择了与江湖人物为伍,最后落得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笔而含愤被害!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9)

秋瑾

而孙中山的选择就比她明智的多。孙先生如果仍然行医济世,那他也许仍是个医术不错收入丰厚的医生,然而这终与他远大的抱负不相匹配,于是他选择了革命事业以推翻满清王朝,他以檀香山为后方,以日本京都为起始点,团结志同道合的能人志士,选择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的广东为立足点,再建立黄埔军校形成强大的革命势力,最后终成大业,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选择。

老子道德经水的智慧(老子七善水经之一)(10)

孙中山

在上述这些事例中,我们讨论了选择的重要性,这表明我们的任何选择都必须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外部环境,因为这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事业发展。

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在这一章中涉及了一个半。因为我们把地利解释为环境,而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其中“人文环境”与“人和”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状态,后者则是与个人有很大关系的未来状态。但这二者之间又有关联,从广义上讲“人和”是能够包容“人文环境”的,因此我称为“一个半”。

这里虽然只讲了选择的重要性,但并不是不重视如何去选择和选择的方法,一部《老子》只有五千余字,内容却涵盖了涉及自然、人生、科学、哲学、兵法、修身、道德等几乎人类社会中所有内容,因此非常简炼,通常只讲原则,而如何运用,则须当事者本人根据原则,结合老子的精神去自主发挥创造。

在如何了解自身,如何选择自然环境以及如何选择人文环境均可以参照前述这些事例。谚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又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说法,关键还在于自己的认识,但是鸿鹄不与燕雀为伍,虎豹不与孤鼠共存,此乃天性之必然。试想:当你充分了解自身,在自然环境上,也做明智的选择,然后选择了一家银行欲开拓自己的事业时,未料这家银行虽然挂着正当行业的牌子,背后却为黑社会所控制,于是你的工作就成礼黑社会洗钱的内容,于是你不知不觉就等于是参与了犯罪集团的活动,随之而来,你或者因此而误入歧途,违法入狱,或者深陷迷途、欲拨不能、遗恨终生,这就是选择不慎、误入匪窟的结果。

总之,生活是非常严肃的,它需要我们以无比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我想大家都会明白,老子绝不是一个如有些人所误解的那样,是一个只有“无为”、“柔弱”的不负责任者,而是一位非常认真,严肃充满爱心的智者。儒圣孔子虽然以创建伦理哲学而著名于世,但是所涉及的多是事物的表面,所谓纲常伦理,仁义礼智,君臣父子等都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或者说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极大约束。我并没有批孔教、反纲常的意思,我只是想说,与孔子相比,老子更象一位父亲,一位长者。

“知子莫若父”,老子对人类的研究,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研究,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了解,而且他以身作则地提出了原则,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可以说,他的原则对任何一个人都适合,因为他的原则是建立在人类天性的基础上,所以适应所有人类。

现在我们可以说“居善地”,慎重你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