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丹红移动商学院枇杷匠

几个月前,台湾中天娱乐台出品的著名综艺节目《康熙来了》要散伙的消息,激起了一片“娱乐粉”的哀嚎。毕竟在相伴的12年里,《康熙来了》为全国网友居家旅行闲磕牙,掐架损人耍贫嘴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12年来,我们掐架时是这样的: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1)

我们高兴时是这样的: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2)

甚至连翻白眼这种体力活都外包给了辛勤劳作的徐女士: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3)

没有了《康熙来了》,我们还怎么好好聊天!

说起来,不知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最开始是因为节目名称才注意到的《康熙来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来,这个名字的确是五星级品质:一方面契合了核心主持蔡康永和徐熙娣的名字,另一方面又搭上了清康熙帝这个大IP,朗朗上口、辨识度高,令人印象深刻。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4)

但是超五星级的名字,却为节目日后的运营埋下了危险的伏笔:那就是将节目品牌和主持人的个人品牌进行了完全的捆绑

也许有些人看到这里有些发懵:节目和主持人捆绑怎么了?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5)

让我们先将这个例子的发生背景从娱乐圈挪到商场:《康熙来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品方中天娱乐台是生产企业,而蔡康永和小S代表的则是这个企业的员工,产品的核心研发团队成员。

诚然,在产品品牌初创期,这样借个人品牌“东风”的行为,可以为产品的销售(收视率)起到积极的效果。但是这也在无形中,将产品和员工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于观众大脑中建立了“《康熙来了》=蔡康永 小S”的等式。此类印象一经建立,便难以扭转,这也是陈汉典加入《康熙来了》之后,尽管出镜率较高,但仍然游离于核心主持团之外,更谈不上《康熙来了》代表的原因之一。

然而……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6)

当初靠核心员工的个人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产品品牌,抢下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那么今天自然也必须承担核心员工出走后,产品无以为继,不得不关门大吉的现实。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7)

毕竟,就算中天娱乐真的找到了两个名字里分别有“康”“熙”二字、主持功力也极为不凡的主持人,重新盘活了《康熙来了》这档节目,可要是1年后新主持团又走了可怎么办……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8)

此外,《康熙来了》主题的同质化也进一步强化了节目对主持团的依赖:12年来《康熙来了》其他娱乐节目一样聊的都是些婆婆妈妈的生活八卦,这使得我们根本想不起来任何一期特别的主题策划,一提起“康熙”,脑子里冒出来的不是各路表情包,就是小S又吃了哪个“小鲜肉”的“豆腐”……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9)

然而,反观纽约喜剧中心推出的《The Daily Show》,该节目自1996年播出以来,一直主打“恶搞新闻”路线。尽管整档节目是在第二任主持Jon Stewart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跃成为有线电视战胜电视新闻网的典范节目。但该节目在Jon Stewart离任后并未消失,而是由Trevor Noah接档,继续它的“吐槽”之旅。同时,以《The Daily Show》为核心,还发展和衍生出了《The ColbertReport》、《Last Week Tonight》等一系列戏说新闻类节目。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10)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得益于此类节目,和严肃新闻及娱乐节目相比,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极利于自身的传播和销售(赢得收视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假设中天娱乐在两位核心主持离去后仍不愿放弃康熙带来的“IP效应”,那么摆在他们面前的,恐怕只剩下了唯一的一条路:

让陈汉典在原摄影棚内独立主持一档节目,取名《康熙走了》……

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康熙来了为什么还要走)(11)

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蔡丹红移动商学院微信公众号(cdhysy),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