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

03:26

寻书欧洲之内佩弗雷图书馆(03:26)

漂亮的罗拉·哈格蒂(Lara Haggerty)问我:“你想看什么书?”我回答:“和中国有关的吧!”然后,她想都没有想,径直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163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ATLANTIS NOVI PARS TERTIA和一本1704年出版的《行旅集》(A Collection of Voyages and Travels)。于是,我看到了384年前,欧洲人画的中国地图,我看到了318年前,欧洲人描绘的中国的市井百态和人间烟火……我激动地快要说不出话来。因为毕竟,若在别的地方,这样的老书不是束之高阁,就是被锁在展览柜里,我怎么可能有机会翻看,又怎么可能近距离接触呢?在苏格兰珀斯郡乡下的内佩弗雷图书馆(Innerpeffray Library),像这样能够“亲选”的珍贵老书有约5000册。

寻访内佩弗雷图书馆完全是个偶然,我之前在苏格兰的铅山矿工图书馆意外看到这家图书馆的介绍册,便慕名而来,结果发现,这座图书馆简直是图书馆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爱书人的“世外桃源”。车驶过一片片大麦田,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我穿过一片小树林,内佩弗雷图书馆呈现在眼前。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紧挨着一座简朴的小教堂。有趣的是,我正向图书馆走时,迎面而来的一位老先生突然停下来,对我说:“那位女士话太多了,但是很好。”我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老先生说的这位女士就是罗拉·哈格蒂,也就是这5000册书的第31任“守护者”(Keeper of Books)。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2)

内佩弗雷图书馆外景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3)

内佩弗雷图书馆旁边的小教堂,藏书最初放在小教堂的阁楼里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4)

图书馆的第31任“守护者”罗拉·哈格蒂

罗拉侃侃而谈,对图书馆里的藏书如数家珍,她让我了解了这座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也让我了解了她。这座图书馆有两层。一层陈列的是来自藏书家珍妮特·圣日尔曼(Janet Saint Germain)捐赠的书,约有500册。罗拉介绍,珍妮特是美国人,她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苏格兰人,因此她热衷收藏和苏格兰有关的书籍。她收藏了35年的书,但是她的后代对这些书没有多大兴趣,她不希望这些书流离失所,在得知内佩弗雷图书馆并亲自拜访后,便于2013年将自己毕生所藏的书籍都捐赠给了这个图书馆。二层是主图书馆,约有4500册藏书,这些书主要来自德拉蒙德家族。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5)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6)

图书馆一角

内佩弗雷图书馆的创始人是德拉蒙德家族的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他也是第三代马德蒂勋爵(Lord Maddertie)。大卫出生于1611年,他于1680年创办了内佩弗雷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是苏格兰,也是英国第一个可以免费借书的公共图书馆。同时,大卫还创办了一所学校。在大卫生活的年代,英国正经历血雨腥风的变革,没有人知道他为何这样做,他只是在遗嘱中叮嘱:图书馆和学校要维持下去,让想看书的人都能看到这里的书。并且,他留下资金,成立“内佩弗雷修行”基金会,设置图书“守护者”的职位,确保有人照看这些书。图书馆最初位于图书馆旁边的小教堂的阁楼里。1762年,罗伯特·海·德拉蒙德(Robert Hay Drummond)继承了这份家产,为这些书打造了新的家——就是现在这座建筑。他也为图书馆增添了一些新书。罗伯特后来成为约克大主教。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7)

内佩弗雷学校旧址

直到20世纪中,内佩弗雷图书馆一直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图书馆的借阅人登记册记录了从1747年到1968年所有借阅者的名字。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名册,借书人要在这个册子里写下誓言,比如“我借了某某书,保证会还”等,待书归还之后,这些保证的字眼才会被划掉。倘若有谁不还书,街坊邻居从名册中就能够一目了然,大家肯定会自觉还书了呢。罗拉告诉我,这个图书馆的借阅者主要是附近方圆25公里的居民,包括纺织工人、园丁、农夫和猎场看守人等。如今,内佩弗雷图书馆已经不再提供对外借阅服务,而更像是一座博物馆,但依然欢迎学者、学生来查阅资料。

罗拉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她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拥有英国文学和戏剧硕士学位,在剧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便和内佩弗雷图书馆结下了缘。当她告诉我,整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半”时(另外半个是兼职),我惊呆了。罗拉要负责图书馆的管理、维护、策展、接待、讲解、推广、筹款等所有工作。好在他们这里有15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是爱书人,爱图书馆的人,他们会轮流过来帮忙。罗拉和丈夫、女儿就住在图书馆附近的那座维多利亚风格小楼里,提供住宿是这份工作的“福利”。罗拉的丈夫是音乐家,同时负责管理图书馆旁边的小教堂;罗拉的女儿今年16岁,也到了可以给妈妈“打工”挣零花钱的年龄。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8)

为历任图书守护者及其家人提供的住宅

我问罗拉是否看过这里所有的书?她回答差不多,并且肯定地告诉我,至少每本书上都有她的指纹,因为她要经常给书架擦灰。果然,她对图书馆里的书了如指掌,你想看什么样的书,只要向她描述一个大概,她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我“点”了一本有花的版画的书,罗拉随手拿给我一本《派克斯顿的花园》(Paxton’s Flower Garden)。罗拉教给我翻页码,使用一根“重线”(铅绳或压书线)压在书上,然后我就可以随意看书了。我太喜欢这本书中的花版画,几乎产生要把它据为己有的冲动呢。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9)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0)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1)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2)

《派克斯顿的花园》中的花版画

图书馆的一个角落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原来,几位访客被一本含有动物版画的古书吸引。我也过去“围观”。罗拉介绍,这本书是爱德华·托普塞尔(Edward Topsell)所著的《四足兽史》(The Historie of Four-Footed Beastes),出版于1607年,是第一本介绍动物的英文巨著。书中描述了真实的动物,比如猫、马和刺猬等,也包括传说中的动物,比如独角兽和蝎尾狮等。所有动物都配着黑白版画,含有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些动物的评价。在介绍狮身人面兽的章节中,托普塞尔这样描述:“本性凶残但可驯服……身体看起来像猿类”,以及“狮身人面兽拥有用脸颊储存食物的能力,就像豚鼠一样”!在介绍刺猬时,托普塞尔写道:“刺猬爱吃苹果、虫子和葡萄:当它找到这些食物时,会在上面滚来滚去,直到所有的刺上都沾满食物,然后把它们带回巢穴。”在介绍传说中的蝎尾狮时, 托普塞尔评价:“一种具有狮子身体和人头的东西,它笑起来嘴长得很大,你可以看到它的三排锋利的牙齿。”介绍狗的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西班牙猎犬也被称为安慰者……这些小狗对缓解胃病有很好的作用,病人把它们抱在怀里,它散发出来的适度的热量可以发挥作用。”书中还介绍黄鼠狼通过耳朵交配并通过嘴分娩,触摸大象的鼻子可以治头痛,猫喜欢玩玻璃……托普塞尔是一名牧师,他编纂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他的信念,他认为上帝用自然界启发人类,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汲取教训。不过,托普塞尔并不是博物学家,他在创作这本书时大量借鉴了瑞士博物学家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sner)的《动物志》。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3)

《四足兽史》扉页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4)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5)

《四足兽史》内页

罗拉又让我“点”书,我提出想看“和中国有关”的古书。于是,她拿来一本163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一本1704年出版的《行旅集》。这些地图由16世纪地理学家、制图师杰拉德·麦卡托(Gerard Mercator)绘制,其中三分之二是欧洲地图。当罗拉翻到中国地图那一页时,我心潮澎湃,想着要在上面找到北京、济南……结果,瞧来瞧去,这份中国地图怎么看都不像现在的中国地图,但有趣的是,地图西北方向的山脉区域画有长城,这肯定是中国地图了。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6)

163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7)

163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中的中国地图

《行旅集》是伦敦书商温斯顿·丘吉尔(Awnsham Churchill)和他的亲戚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共同创作的。其中大部分内容根据别人的讲述汇编,讲述者包括荷兰牧师菲利普斯·巴尔达乌斯(Philippus Baldaeus Delphensis)等人,菲利普斯曾于17世纪中期前往中南亚旅行。难得一见的是,书中有两幅呈现中国风土人情的版画:一幅画的是葬礼,同时介绍中国的殡葬习俗;一幅画的是清朝大官出门巡查的场景。我不禁想到,17-18世纪,欧洲盛行“中国热”,在这近100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试图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他们还热衷收藏中国的物件,打造中式风格的房间等。欧洲的18世纪甚至被誉为“中国世纪”。这些“和中国有关”的书正是欧洲“中国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8)

1704年出版的《行旅集》中关于殡葬习俗的版画

苏格兰作家的宝藏(在苏格兰的乡下)(19)

1704年出版的《行旅集》中清朝大官出门巡查的版画

罗拉又向我介绍了很多有趣的书,她恨不得把每本书都拿出来给我看……难怪之前来访的老先生说她“话太多”,哈哈,人只有聊到自己热爱和喜欢的东西,才会滔滔不绝。我爱上了这个苏格兰的图书馆,我羡慕罗拉的这份工作:在安静的乡下,守护5000册古书,你来吗?

(崔莹:记者、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爱丁堡大学博士,热爱行走和文学,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老插画书,出版有《英国插画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书。)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