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演义》系列均为辉哥原创,您的支持与赞赏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正月初四,刘锦棠出兵围剿向阳堡,大通。

第一站向阳堡,在此据守的是马寿,马进禄,韩起寿三人

刘锦棠兵分三路;

左路;第一队提督吴隆海,蒋月华,陈汝均,熊隆名,陈启明是第二队

右路:余虎恩,董福祥

中路:刘锦棠,席大成,前西宁镇总兵黄武贤,游击黄金福

向阳堡叛军大约两千人在进入向阳堡的东西南三个方向修建炮台和堡垒。

潼关之战如何布阵(关陇演义第一百五十一章-马氏兄弟被马占鳌诱擒)(1)

见到官军来攻,众人进入堡垒当中,依托堡垒向官军开炮,放枪,官军首先以洋枪大炮迎战,随后队伍手持长矛,大刀向叛军发起冲锋。

堡垒内的守军只是凭借坚固的堡垒拼死抵抗,官军冒险肉搏登垒,伤亡不少。

左路吴隆海,陈汝俊,蒋月华带队连续冲锋,用火力压制守军之后,将炸药包抵靠堡门,一身巨响堡门被炸开,蒋月华手持大刀第一个冲进堡垒,将守军全数杀散,各营官军呼啸涌入,与敌展开巷战。

一个时辰之后,叛军千余人被消灭,剩余六百余人分为两路分头撤退,一路三百人突破东墙向外突围,被墙外的熊隆名,陈启明率马队及郭莽寺僧兵头领陈海的马队一路追杀殆尽。

另一路在三位首领的带领下进入向阳堡镇中心的两座小堡据守顽抗,向攻击的官军投掷石块发射叉子枪。

吴隆海,董福祥率队主攻其中一个堡垒,官兵逐层攻击,将残敌在顶层全部歼灭。

剩下一个小堡,董福祥派军正准备围攻,忽然从堡顶传来呼喊,白旗伸了出来,最后顽抗的这一股投降了。

叛军代表走出堡垒,告诉官军,堡内大部分人不想再继续抵抗,但是马寿,马进禄,韩起寿威逼众人顽抗到底,不从者杀无赦,众人趁其不备将三人击倒捆绑起来,请求大军宽恕性命。

堡内众人将马寿三人押到董福祥,吴隆海面前,韩起寿,马进禄桀骜不驯啧骂不止,董福祥下令将二人当场斩首示众。

由于大通尚未收复,马寿又是大通营都司,董福祥希望马寿能够劝说大通守军向官军投降,所以暂且留下马寿一命。

向阳堡一战,有百余人投诚,经过马永福的辨认,从当中甄别出与马氏兄弟暗中勾结的三十余人,这些人审讯完毕后,当众斩立决。

向阳堡一带其它的反叛武装,也闻风降顺官军,将军火枪械呈交官军之后,刘锦棠将其中精壮入营随军,其它老弱由当地官员妥善安置。

前方还有一处坚城-大通。

潼关之战如何布阵(关陇演义第一百五十一章-马氏兄弟被马占鳌诱擒)(2)

在大通坚守是马寿的党羽千夫长马长忠,韩喜文,王成宗及军师袁满拉,人数大约有三千人。

刘锦棠令董福祥驻守向阳堡,自己亲率各军前去收复大通,在1873年正月初六大军出发。

从向阳堡到大通约有百里,沿途堡寨林立,其中不乏潜伏的武装分子,刘锦棠留下六个营沿途择要地驻守。

初七,担任前方侦察任务的冶福兴,马福寿从大通县城侦察回来,向刘锦棠报告了大通的守备情况,马长忠,韩喜文等人依托坚城壁垒决心与官军死战到底。

大通县城作为西宁府西北重要之屏障,城池规模较大,各种城防设施如角楼、 炮台、壕沟等齐全。

大通城高两丈,根厚一丈八尺,顶宽一丈二尺,周围五百五十八丈。设东西二门,城楼二,角楼四,腰楼二,月城二,月城楼二,炮台八,壕宽三丈,深五尺。

大通县周围还分布有大量关隘堡寨拱卫防御,“垣壁既固,暴客之来,无从而入也。”

按照满清驻军规制,大通驻军规模达到三千三百八十名。

大通是马氏兄弟最稳定的后方基地,马寿及其属下长期把持了大通的军权。

在西宁被收复后,各地也是闻风而降,唯独大通嵬然不动,成为最后一块“硬骨头”。

如果攻打大通,必定是耗时日久,而且会出现大量战损,如何兵不血刃拿下大通?

手中的马寿正好是一个“王牌”此人经营大通近十年,在大通反叛分子当中卓有威望。

刘锦棠率领各营抵近大通城墙,将马寿绑在马上,环绕城墙示众,城上叛军见状,炮火纷如雨下,刘锦棠下令邓曾向城墙发射车轮后膛大炮,又令冶福兴,马福寿押着马寿骑在马上绕城呼喊“献城投降者免死,擒贼者重赏”。

走到西门时,城门忽然打开,从中冲出近千人,跪在二人马前,西门守军集体投降,刘锦棠率军从西门入城,陈宗藩等人趁势在西门投诚守军的配合下占领其它各个城门,官军在城内与叛军展开激战。

在降军的引导,劝说下,城内守军纷纷投降,马寿死党马长忠,韩喜文,王成宗,军师袁满拉被擒获。

在大通规复的当晚,就有当地百余名老弱亲赴刘锦棠大营,哭喊连天要求面见朝廷大官。

刘锦棠接见众人之后,得知发生在大通的一场对无辜平民百姓的大屠杀。

在大小峡口之战前,大通民众的数量尚有三千余人,在小峡战败之后,马寿撤军大通,为发泄战败的恶气,马寿残杀了两千余精壮,仅留下了六百老弱妇孺。

如此草菅人命的恶魔,让刘锦棠是怒发冲冠,当即提出马寿,在大通百姓面前,将其寸磔于市。

死里逃生的百姓争相摘其心肝,生吞活咽,尸骨被砸碎,火烧之后,骨灰扬撒在大路上被万人践踏。

解决完马寿,刘锦棠会同补用知县黄仁治迁城关民众于河东,河西,令迁城西北逊布马场,利顺,张家寺等地民众到城关。

在随后几天大通,永安一带的反叛武装也是望风而降,上缴战马六百余匹,叉子枪二百余枝,各处擒拿顽固分子两百五十余名。

潼关之战如何布阵(关陇演义第一百五十一章-马氏兄弟被马占鳌诱擒)(3)

十九日,刘锦棠率军回返西宁。

到了西宁,刘锦棠第一件事就是整合崔伟等投诚武装。

陕西进入青海的总人数在两万多人,除了白彦虎率领两千多人继续在小峡一带游击之外,主要的大头领崔伟,毕大才,万得彦等人.

这几个人很明白,这个仗没法再打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跟随自己多年颠沛流离的至爱亲朋,妻儿老小如果再继续对抗下去,那是没有明天的,还是要给自己亲人一个未来吧。

刘锦棠在几人的部伍中挑选精壮,建立旌善马队,以崔伟为营总,立为五旗。

追随崔伟等人投诚的精壮老弱妇女,地方上将其分为三部分,分别安置在平凉,秦安,清水等地。

现在剩下的还有在小峡一带游击的白彦虎,他也向刘锦棠提出投诚的请求,但是拒不上交枪械,认为自己历年来与官军结下血海深仇,恐为官军所不容。

崔伟对这个老战友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准确,知道他绝对不会轻易投降的,于是向刘锦棠进言,要对其严加防范,不可掉以轻心。

刘锦棠立即命令冶福兴带领一队人马飞驰小峡一带遏制白彦虎。

大小峡之战的胜利,也许是让刘锦棠有些轻敌,对于白彦虎还是大意了。

在关陇的大叛乱期间,诸位草头王,战死,被擒,投诚的,唯一坚持到最后,宁死不归顺,带队出走异域的也就是白彦虎一人而已。

说他是枭雄也好,英雄也好,至少给一个百折不挠还是实至名归的。

冶福兴不过是一个投诚的前地方叛乱首领,哪里能和白彦虎掰手腕呢?

白彦虎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连续两次战败,将冶福兴引诱到小峡口的纵深,在冶福兴率队追击时,大股伏兵齐出,一战生擒冶福兴。

这个冶福兴倒是条汉子,面对白彦虎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被白彦虎当场斩杀。

打败冶福兴后,白彦虎立即率队向永安,南山,草滩一带撤退,前往肃州投奔马文禄。

马氏兄弟在众叛亲离之下,来到札巴什城,此地在巴燕戎格附近,二马得知刘锦棠在进攻大通,就想从札巴什偷袭官军后路。

未待队伍出发,前方探报消息传来,官军刘明灯,敖天印率队堵截在前方隘口,二人惊惧不敢前进,回头向巴燕戎格回撤。

对于二马的追捕,现在是由陈湜与河州镇总兵沈玉遂负责,沈玉遂和陈湜在正月二十六日就率军到达大河家,这是马占鳌的老家。

张仲春,陈广发,杨芳桂,马占鳌,马仲友,马良义等人分队,夤夜疾驰,一路由循化,一路由米拉沟,翻山直捣巴燕戎格。

当日大雪弥漫,雪没马膝,众人冲寒推雪,历时三天抵达端庄,这里距离巴燕戎格仅二十里,接应他们的是已经投诚的马永福。

马永福禀报,二马与数百亲信党羽和家眷刚刚抵达札巴什城,听说官军追过来了,携带家眷已经跑了快一个时辰了。

马占鳌立即带领马如蛟,马德等人在后紧追,沈玉遂带领大队骑兵随后紧跟。

官军马队策马疾驰追出十余里,见到二马后队横亘在路中央意欲堵截的百十人。

马占鳌带兵奋勇冲杀,击毙,斩杀叛军数十人,擒获叛军家眷十余口。

二月初一,刘明灯,敖天印也从米拉沟前来会合,驻扎在城关,将所擒获的家眷关在当地监狱内。

二马及其党羽不忍离开,一直在附近逡巡徘徊,寻机搭救。

刘明灯,沈玉遂派营中杨生魁,周世详,蒋来成,马仲魁,马永昌,马伏清等前期投诚的人员,潜入二马同党之中,向其晓以大义,劝说众位向朝廷投诚,次日凌晨有三百多人向沈玉遂投降,上缴军火战马,一夜之间,马氏兄弟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只剩下不足百名亲信。

二人眼见得已经是无路可逃,无奈之下向昔日的好友马占敖求救,希望其向左宗棠担保,同意二人投降。

马占鳌要其将军火器械全部上缴,初四赴城外东山在那里举行受抚仪式。

马占鳌一边拖住马氏兄弟,一边向河州镇总兵,自己的顶头上司沈玉遂通报此事。

沈玉遂秘密调集马步军埋伏在东山要隘。

初四一早,马氏兄弟带领亲随部下来到东山,刚刚进入山口,就被伏兵包围,擒获二马及其死党三十余人。

陈湜来到巴燕戎格亲自审讯二马,讯问完毕,将二马死党马主麻,海一什,马肖个,麻个子等三十余人尽皆斩首。

马本源,马桂源,马桢源押赴兰州处斩。

至此,长达十余年的西宁乱局彻底平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