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第十四」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行仁道时,言行俱要正直;国家不仁道时,行为仍要正直,但言语要谨慎委婉。”

【注释】

“道”,仁道。有道,即行仁道;无道,即不仁道。

“危”,直、正。如“正襟危坐”。

“孙”,音义皆同“逊”。逊,遁也;遁,隐也,去也。意指谨慎委婉。通常是解作“顺、谦恭”,今不从。因为“顺”无道则为无耻,而“谦恭”则不论邦有道与无道。

【评析】

邦有道时,国家尚仁行义,为人固然应当言行正直,故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时,国家礼崩乐坏,为人依然不可同流合污。只是立身处世要讲策略:行为当然仍要端直方正,但出言却要谨慎,语意应当委婉,必要时亦可缄口不语,以避无谓之祸。是为“危行言逊”。

“言逊”不是因畏祸无勇,而是为待时而用。其实儒家尚“勇”,因为无勇则无以行义。只是儒家所尚乃仁智之勇,而绝非“暴虎冯河”的匹夫之勇。故“邦无道”时,应当“言逊”,不徒逞口舌之利,不妄作无谓牺牲。

“邦有道,危言危行”,是言行以道;“邦无道,危行言孙”,是知行知止。这与孔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主张其实理出同源。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程颐的直传弟子尹焞(音“吞”)之言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士言逊,岂不殆哉?

论语8.23感悟(善读论语1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