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心友人的引荐下,前段时间,笔者去了一趟栖霞市苏家店镇的苏家店村,拜访到当地文化名人——年过九旬的苏殿乐老先生。

按照来前的计划,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寻苏家店村苏姓人的家族渊源。不过,苏老先生健谈且思路清晰,在介绍族谱之余,还又讲述了些与村庄有关的典故逸闻,其中一则故事提到古时周边两大家族联姻(栖霞牟家与黄县丁家)对苏家店的影响,十分生动。

此前在撰写那篇《栖霞苏姓聚居村庄简介》的文章时,笔者曾犹豫是否将这段故事一并写入。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另文叙述。

付家庄的传说(栖霞牟家与黄县丁家联姻)(1)

关于“苏家店”这个名字的由来,当年地名普查资料的记载是:“明末清初,苏姓由云南徙此,开一小店,故名苏家店。”而苏殿乐老人的说法与之有所出入,他称:“苏姓相传从四川迁来建村,初名苏家沟,至清代中后期,方改名为苏家店。这个改名过程,其实就与栖霞牟家和黄县丁家联姻有关。”

古人联姻讲究门当户对,栖霞牟家(庄园支)与黄县丁家均为一方望族,彼此之间互有嫁娶(双方族谱中有详细记载)。而既然成了亲戚,平素就少不了走动。

黄县城和栖霞城之间相距约一百二三十里,黄县段相对平坦,栖霞段则山路较多。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尤其是在走山路的时候,即便是富贵人家,也免不了要步行。据说早上从栖霞城出发,跋涉到天黑,也走不到黄县地界。因此,中途只能找个合适的地方歇脚——苏家店的“店”就此应运而生。

付家庄的传说(栖霞牟家与黄县丁家联姻)(2)

按照苏老先生的讲述,当时村里有位先辈名叫“苏准”,他见牟家和丁家之间的行旅不断,认为是个商机,便在道路旁边开了一家店,以供客人打尖住宿。

事实证明,苏准的眼光的确独到。这家店开张之后,生意相当兴隆(牟家和丁家是大主顾,但也有其他往来栖霞和黄县之间的商人旅客)。它起初可能有单独的字号,但到了后来,老顾客们都习惯称之为“苏家店”。久而久之,人们在提到这个村庄时,也以此称呼来代替。于是,“苏家店”便取代了“苏家沟”,成为了新的村名。

这还没完。一开始,牟家来到苏家店只是单纯为了中途歇脚。可他们逐渐发现,这家店相当有利可图,于是就有了收购下来的心思。然而,虽然他们出了一笔高价,但苏准却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经营。

付家庄的传说(栖霞牟家与黄县丁家联姻)(3)

牟家有所不甘,便看准时机,在一个大荒之年向苏准家族贷出了不少银两和粮食,并约定了高利息。其醉翁之意,便是想让苏准届时以店抵债。可没想到的是,苏准经营有方,硬是挺过难关。每次牟家派人前去讨要利息,他总能拿出相应的钱粮(可见店铺生意之旺盛)。

经过多次你来我往,这家店始终没有易主,一直姓“苏”。牟家无奈,退而求其次,改在周边其他村庄买房置地。而苏准在“获胜”之后,声望大增,就成为了苏家店村历史上的一个知名人物。

以上就是这则故事的大概。由于年代已久,又是民间口传,其中难免有演绎成分。但“苏家店是因栖霞-黄县之间的交通而兴”这一点,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付家庄的传说(栖霞牟家与黄县丁家联姻)(4)

关于旧时栖霞和黄县之间的交通,县志中未有详细记载。据苏老先生及其他一些老人介绍,其线路大约是:自栖霞出城后,先至小庄(西城),再转向北,经大小庙后、陡崖、左家等村到东店、西店,再经过大韩家、孙家、苏家店、官地、榆林头等地,至荆林埠村以北,进入黄县地界(这跟后来的公路走向略有不同)。

以此来看,当时栖霞牟家和黄县丁家在互相走动的时候,苏家店村的确是必经之地。只不过,第一家店具体是什么时候所开?与牟家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暂时还没有更详细的考证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