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汤阴,地处豫北平原地带,历史悠久,有史可考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治今县城。因位于荡水(现汤河)之阴得名。唐贞观元年(627年)以水微温,改荡水为汤水,并荡原为汤阴县》

滑县大平调黑头戏名段欣赏(谈大平调在汤阴县戏曲史上的)(1)

滑县大平调黑头戏名段欣赏(谈大平调在汤阴县戏曲史上的)(2)

一“猴头”刘玉坤

刘玉坤,艺名“猴头”,1888年生于汤阴县白营乡西木佛村一个清贫农户家里,是汤阴县著名的大平调红生演员,死于1968年11月。

1900年汤阴县衙老班头张老九在黄村龙王庙供大平调窝班。收了一班小孩学戏。刘玉坤在征得6父母同意后,伙同本村黄德有、刘德纯到黄村入班学戏。

刘玉坤天资并不聪明,在学戏练功中吃了不少苦头,出了不少汗,进步却很慢,师付教一段戏,别的学员一、两遍就学会了,刘玉坤三、五遍记不住,别的学员都已开始排戏了,他却还唱腔走调,师傅赶他出班,他再三恳求留了下来,他起早睡晚,练唱腔,练武功。师傅要求练五遍。他总是练十遍、二十遍,两年后他终于成了窝班中出色学员。武功中的童子功、毯子功、把子功最扎实,连难度大的舵子三百六都翻腾自如,跟斗更翻得轻巧利落。唱腔练成了难得的铜音,吼腔,使他本来就优厚的条音更具有特色,真正达到字正腔圆,声音宏亮甜润,加上他做戏认真,入戏快,演啥像啥,十七八岁已新露头角。

刘玉坤在大黄村学戏能够在短时期中就唱出名声与他的刻苦练习认真程度分不开的。他的最大特点是假戏真做、舞台忘我的演技。他在演《哭头》时扮演剧中赵匡胤。每次演唱都把观众唱哭,他演的《雷振海征北》剧中的雷振海,《李炳下江南》剧中的李炳,《雇杼弑齐君》剧中的齐王。《辕门斩子》 中的八千岁等等剧目中的不同角色。根据剧情而演得各具特色,经过他多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他的演技不断提高,名声也越唱越响。

1902年汤阴县衙二部大平调戏班建立,请刘玉坤作台柱子,以刘玉坤的名头卖戏,几年时间这个戏班成了方圆十县著名的大平调戏班,刘玉坤也成了豫北著名的红生演员,他的别号“猴头”广为人知。据了解“猴头”源于他在演武功戏中,身轻似猴,翻腾跳跃,灵活得像个猴子,特别是他长得脸瘦头小,化装后很像个猴头,且他有个晃头晃脑的习惯,所以群众送他个别号“猴头”后来就成了他的艺名,真名刘玉坤倒鲜为人知了。

1916年刘玉坤在浚县演戏巧遇浚县头皂戏班主演张兴明(小名黑妞,外号黑大旗。)刘主动虚心求教,请求张看自己的演出以征得前辈的具体指点。张兴明看了刘的演出后,由哀地赞赏这个身怀绝技而又虚心好学的后生,于是慨然赐教,把他积三十载的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使刘玉坤的演技又有升华,使他在后来的演出中更加形象逼真,做工细或善于挖掘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刻划入微,他演的剧目有300多出。

1920年后,刘玉坤随着名头的流传,使豫北十余县的平调戏班先后邀请他坐班,特别是同代名演员的邀请更是无法拒绝。如浚县的道妞,内黄的旺妞及濮阳的仰脖子、年喜儿、吴保太等十一个市县的大平调戏班的邀请,使他只好采取打炮的方式,串班演戏。

1930年左右汤阴县的水磨湾,北周流,菜元集,龙虎,屯庄,孟庄,旱塌河等村先后建了大平调戏班,都曾请刘玉坤演过戏。特别是水磨湾平调班他呆的时间最长,1945年他正式受聘到水磨湾大平调剧团任教师,为水磨湾剧园培养了一批成名演员,有王习武(群众称为假猴头)李文秀(群众送艺名麻红脸。现在郑州平调剧顾)郝全明、张仲然、张仲由、郝文、郝武、张公田。

1952年河南省名演员荟萃郑州开会,省文化厅专函通知汤阴县政府,邀请刘玉坤赴省参加。县政府派人通知刘玉坤并送衣服一身,路费45元。在省会议期间,演员们互相观摩了演技,刘玉坤受到与会领导的赞赏,并与常香玉、马金风等交流演出体会。会后发奖金100元,奖章一枚(现存)。

1960年刘玉坤因年事已高,且遇自然灾害,剧团停办,就回家为生产队喂牲口,但演戏的心劲尚存,遇附近演戏,剧团请他,就去顶个角色。1968年11月的一天早晨。他为牲口添过草照往常习惯到室外喊唱几段戏,突然发觉自己的嗓子坏了,沙哑致发不出声,他心恢意冷便对家人说,我将妥死了,为我准备后事吧!家人认为他嗓子坏了在说气话,谁知两天后突发无名病症而亡,享年八十一岁。

二“假猴头”王习武

王习武,艺名假猴头,系刘玉坤亲授弟子,1917年生于汤阴县水磨湾村,是汤阴县半职业剧团中较著名的红生平调演员,卒于1983年。

1932年水磨湾郝全明,李清林组织平调戏班,请卫河东庄老演员崔白齐为教师。当时组织的只是个板凳头戏班,過有红白事,被事主请去热闹一番,混顿饭,偶尔也挣几个零花钱。所以崔白齐教戏,主要是教演员念唱句,背戏文,既不教台功,更不教武功。王习武18岁跟班学戏,因他有一副天生好桑子,尽管有时走腔、跑调、顶梆,外行的广大群众还是喜欢听他唱。

在水磨湾戏班建成出演后,经常请刘玉坤(别名猴头)来坐班演戏,演员们都愿跟他配角演戏。王习武更是形影不离,问这问那,恨不得把刘的东西全学会,但王习武生性憨厚,脑子反应稍慢,刘却不歧视他,而抽出更多的时间辅导他。王习武的桑子天资好,刘玉坤就教他如何用味,如何练铜音,有时对口传授带他拨音。特别是1945年水磨湾正式聘请刘玉坤为教师后,王习武学戏更殷勤更刻苦,他暗自苦练,学刘玉坤教师的唱腔,模仿刘玉坤教师的落音。后来他的唱腔模仿得和教师刘玉坤维妙维肖,一般无二,群众称他为“假猴头”。但他在武功上因起步晚而未能练成,群众看戏就是从身段,武功上分出真假猴头的。

王习武在从艺的几十年中,一直是水磨湾剧团的好演员。他平时少言寡语,团结同志,他虽说不是团长,却操的是全剧团的心,一心扑在戏剧事业上。

王之武随团演戏走遍豫北十县,以及河北省南部,他的唱腔为群众所熟悉,“假猴头”的别名与“猴头”相连。他知道自己的武功差,台功差,就扬长避短,多演文戏。如《哭头》、《骂殿》、《辕门斩子》、《李白救主》、《困河东》和《白玉杯》等戏。

1978年水磨湾剧团到曲沟演戏,拉戏箱的车刚到曲沟村,当地的领导就问:“假猴头”来了没有,当时王习武因有点私事未能随团赶场,曲沟的领导和群众很不高兴,声称:如果“假猴头”不到,戏价折半算帐”,迫使剧团赶紧派专车专人回去接王习武。直到目前,水磨湾平调剧团到外县演戏,当地群众还点“假猴头”的戏,当剧团领导道出“假猴头”已过世的话后,他们深感失望和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