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李文兴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1)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不是著名的玄奘法师,也不是圣明的唐太宗,而是邵康节先生。邵先生是北宗的哲学家、易学家、诗人,为什么要在这一部神话小说中首先提到他呢?(无独有偶,另一名著《水浒传》开篇亦首先提到了邵先生)且看 1982 年版《辞海》如是介绍:邵雍(1011-1077)北宗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亦即“道”,“心”。他说:“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则有消长、有终始,按照他所说的“先天图”循环变化……

中华古圣先贤以超常智慧创立的易学文化,将中华先民从蛮荒时代引领到了农耕文明时代,进而引导中华文明持续发展了五千多年。然而近代以来,一些唯眼主义、虚无主义的晚辈们总以自己的小聪明揣度先人的大智慧,质疑、诋毁、否定之声不断。至此,易学文化中的宇宙生成太极说、阴阳对立统一辩证法、天人合一和谐理念以及预测文化等等无一幸免,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仅就预测文化而言,自古以来,对于天地、社会、人生的认识,大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无序状态,是不可知、不可预测的;一种认为:一切事物都在特定的时空中各循其道而发展变化着,天地宇宙间没有不变之物,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中,而且各有周期性。天有天运,地有地运,国有国运,家有家运,人有人运,物有物运,只要如理如法去探究,都是可以把握的。孔子、邵康节就属于后者。既承认因果律又承认命运者为正念智信;不承认因果律,只承认命运者为邪见、迷信;既不承认因果律又不承认命运者,那就不可理喻了。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易学文化是其源头活水。大家都知道“韦编三绝”这一典故吧,说的是孔子晚年专注《易经》,非常刻苦勤奋,花费很大精力反反复复读,竟使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断了多次。即使如此用功,孔子仍嫌不足。他曾说过,假如能使他的寿命延长几年的话,就能全部掌握易学的要义精华了。何为要义精华?乃天地社会的运行变化规律也。

邵康节先生把孔子以后古人的多种预测融会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则。据权威人士介绍,邵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易学大家,他不但能推断自然事物和人的命运,还能推断社会的兴衰变化。有些人只根据一些预测理论来推断,其结果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如果依照他的数理来推断,准确率就相当高了。

既然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时空特性,那么预测文化是否也有自己的命运呢?我想肯定有的,透过历史、联系现实来看,其命运十分坎坷。社会新生力量取代没落力量时,对其求之若渴、奉若神明;功成后往往心生忌惮而予以限制或打压。普通百姓对它毁誉参半、颇有争议。为什么?是其本身有问题还是运用中出了问题?或许两方面都有:一来是它太过深奥而通达者太少,二来是吃预测饭的人不少而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三来是定数可测而变数难知。除此之外,还会有别的原因吗?尽管如此,终因其固有的旺盛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而往往绝处逢生、绵延至今。

《西游记》有一回是专门说预测故事的。第九回写道:泾河龙王变一白衣秀士与“神课先生袁守诚”打赌,赌“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龙王知道在自己职责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袁守诚必输无疑,这样就可以收拾一下他,以免日后水族子孙们再受害。当他志满意得回到水府时,玉皇大帝的勅旨到,“旨意上的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龙王为了打赢这个赌,竟然擅自“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因此犯了天条,在剐龙台上被大唐丞相魏征梦中斩首。这一回虽为文戏,但情节跌宕起伏、摄人心魄。凡间人士袁守诚竟然赌胜了神龙,真不亏是神话神说!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3)

不过,袁守诚到底是《西游记》中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不得而知。他的所谓侄子“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倒确有其人,而且还是唐太宗身边的高级智囊。他和李淳风曾应唐太宗之邀,为其推算大唐国运而演绎出了千古奇书《推背图》。他们二位在《西游记》中是第二拨“出场”的著名易学家、天文学家。

遇事找人预测、咨询,即人们俗称的“算命”,从来都是个古老文明民族的老百姓们喜好的事,也是历代国家统治层面认可、关注的事,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社会习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首先说一个流传了近一千八百多年的老故事——“隆中对”。《三国演义》第三十六——三十八回写道:徐庶临别告诉刘备,诸葛亮乃绝世奇才,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隐士司马水镜先生也是这样当面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于是,才有了刘关张“三顾茅庐”和“定三分隆中决策”的佳话。实际上,“隆中对”是深谙奇门之术又十分谨慎的诸葛亮对汉末时局的精准预测。他用平实的语言向刘备作了精辟分析,他不但告诉刘备其后半生的命运转折,也推测出了汉末政局走向,还点明了“欲申大义于天下”的内政外交策略。听完孔明之言,刘备茅塞顿开,佩服至极,也比较认真地执行了这一战略决策。正因为这样,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一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英雄辈出、生龙活虎、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此处特别说明,“隆中对”并非人为的演义,而是真正的历史,《三国志》中记载分明。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4)

我十分敬重诸葛亮,但对《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故事,一直以为是作者杜撰的东西,有明显的装神弄鬼嫌疑。待我认真选读了我的乡友——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原会长、现代奇门遁甲学术创始人张志春先生的易学专著《未知之门》、《神奇之门》、《开悟之门》和《易学传真》后才恍然大悟。虽说对其中“术”的层面弄不明白,但对其“学”的层面所展现出来的中华古圣先贤的智慧深感震惊,这才知道什么叫“博大精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志春先生为了彻底弄清楚“借东风”的虚实真假,他用奇门遁甲剖析了这一千古疑案。所幸《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虚”,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间点和主要情节上与《三国志》一致。他查证过万年历之后,确定了年月日的干支,应用时家奇门方法预测,十一月二十一日丁丑时即凌晨一点以后,彼时长江一带东南风大起。为了防止失误,他又做了一次验证,运用邵康节先生的方法进行预测,得出的结果:“也是晴天,大刮东南风”。由此看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周瑜说的“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并非虚妄。所谓南屏山设坛祭风三日,或许只是一个脱身之计而已。总之,开卷有益,事实胜于雄辩,中华易学文化之光顿时化解了我心头的虚无主义。我与张志春先生有缘在北京见过一面,很想再有机会当面请教一二。一次朋友集会闲谈中,北京某报社的一位谈及其老母卧病在床,一时回不了家看望,很是挂心。我一时冲动,就“借题”通过电话“考”了一下张志春先生。十多分钟后他从石家庄打来电话,说预测显示,你那位朋友的母亲活不过春节。春节后再见面时,朋友告诉我:算的真准,老母亲年前走了。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随即冒出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5)

再说一个历史上玄奘法师在古印度取经时让人算命的故事。钱文忠教授依据《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而考证撰写的《玄奘西游记》(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年 1 月第一版)第二十六讲中记载:玄奘觉得对那烂陀寺的责任已尽到了,所以他准备回国。而这个时候偏偏又有个叫伐阇罗的露形外道,到玄奘的宿舍来串门……而这位伐阇罗,当时在那烂陀寺里边以算命而著名……玄奘早就听说了,他非常擅长于算命,于是玄奘也托他算一下命:“玄奘支那国(注:古代没有贬意)僧,来此学问,岁月已久。今欲归还,不知达不?又去、住二宜,何为最吉?及寿命长短。愿仁者占看。”这个露形外道,他是用一种印度的方法来算,他拿了一块白石头,在地上比划,排各种算式,得出的结果是:“您留下来最好,因为您在这里的声望已经很高。要想回去呢,也可以。至于您的寿命还有十年,如果还有其它的福气,也许可以活更长,这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以抄录者本人所解,伐阇罗所言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人的寿命有一个先天定数;二是人的寿命还有一个后天变数;三是定数可以算而变数不可知。据先天定数说,时年四十一岁的玄奘法师只能活到五十一岁;由于他修福积德之因而结出后天变数之果,所以一直活到六十五岁时才圆寂。)但是玄奘心目中有一个更重要的担心,他担心什么呢?在印度留学期间,他时刻都没忘记自己的初衷——求取佛经,所以在几年当中,他积累了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典、佛像。这些怎么运回万里之外的祖国,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于是玄奘进一步询问伐阇罗,假如准备回去,那自己积累的那么多的佛典、佛像怎么办呢?伐阇罗说:“您别担心,戒日王、鸠摩罗王都会派人送您回国,定会顺利到达。”这下玄奘就感到奇怪了,这两位王我见都没有见过,怎么有这样的好事降到我身上呢?伐阇罗告诉玄奘说:“鸠摩罗王已经派人来请您了,两三天就到,如果见到了鸠摩罗王,也就会见到戒日王。”事后证明,这个叫伐阇罗的露形外道的话是非常准确的。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6)

《西游记》中唐僧师父从取出真经到返回大唐,是三个徒弟全力保护、八大金刚奉命两度大使神威保唐僧驾云飞抵长安的。历史不能玄幻但可以预测。正如伐阇罗所说的那样,玄奘法师是完全依靠第一大王戒日王和第二大王鸠摩罗王的鼎力支持才顺利抵达大唐边界的。之后,是依靠唐太宗的周到安排才顺利抵达长安的。如果没有这三位大王全力支持,那取经东归的成果可就另说了。

所谓命运、福祸是怎么回事?你一旦明白了其中的真相,就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了。命运从哪里来?福祸从哪里来?为什么世上没有命运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什么?因为命运不是地上凭空长出来的,也不是空中无缘无故飘来的,而是你自己在生命长河中所造善因或恶因的“种子”长出来的。你过去造的善多,你现在的命运就好;你过去造的恶多,你现在的命运就不好。佛家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看看如今狱中的罪犯们的阴暗悲苦结局,想想他们当初青少年的阳光灿烂人生,这不都是后来自己造孽的结果吗?由此可知,命运不是别人给你注定的,跟神仙鬼怪没有直接关联,甚至与佛菩萨上帝都没有直接关系。命运是由自己造就的,完完全全是“自作自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蒺藜自己受”!命运不是天注定,而是自注定,这就是天理,这就是人生命运的一大客观规律。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迷信之谈,不是眼见的“实”。当今科学证实,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人们肉眼能看到的实物不过“九牛一毛”,甚至“九十、九百牛一毛”。借助仪器看到的实物也不超过 5%。看不到的并非不存在,“虚空不空”,大量的暗物质、暗能量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人的脑电波、意念波日夜不息,全部弥散于无尽的虚空之中,其能量优于物体,其速度远超光速(科学家说量子纠缠的传导速度,至少 4 倍于光速)。物质尚且不灭,意念岂能湮灭?人们释放的意念波具有唯一性,万世不衰,永不消逝。它遵循“物以类聚”的规律,自动融入阳性或阴性的超级群中,互动着、缠绕着。

真正通达这个道理的人,不论遭遇多大的苦难,他也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怎么能怪他人呢?纵然一生做了许多好事,到晚年还是遇到一些困苦,他也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造的,应该受。这一生做,这一生受,叫现报;这一生做,下一生报,叫生报;这一生做,第三世以后报,叫后报。农家有桃三杏四梨五年之说,总会结果的,只是有早有晚而已。

在看待命运这件事上,有没有迷信的人呢?可以肯定地说,不但有,而且还有点普遍性。持此迷信观念者们共有一个特点,就是否定因果律,命运里面没有的,自以为拜拜庙、烧烧香、捐捐钱就能升官或发财了,就可痛快享乐了;干了违法勾当就会一笔勾销、不受惩罚,就可逍遥法外了……错!错!错!这是典型的迷信加愚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认命运,反对无因果论。因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简而言之,就是《西游记》第一回题目中“心性修持”四个字,如果再缩减一下,即为“修心”二字。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7)

《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就心性修持作了详细、生动、有趣的叙说。换句话说,《西游记》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心性修持、改变命运。以孙悟空为第一主人公,全景式展现了他不甘做猴而学做人,不甘命运的短暂而追求长生不老,不甘在花果山当猴王而上天做神仙,不甘做齐天大圣而大闹天宫欲做玉皇大帝。他放纵个人欲望,只求做大做强,终究神通不敌业力,难逃因果而被囚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五百年里,悟空只干了一件事:反思人生,悔悟过错(这也是心性修持的一种方式)。后在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下,他表示“情愿修行”。待唐僧师父将他救出后,表示“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悟空由此又转入了修心正道,一路领悟《心经》修持心性(第十九回之后),一路降妖除怪、匡扶正义、扶危济困,经千难万险、千锤百炼,终于升华为斗战胜佛。

《西游记》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辩证法:我命在我不在天,一切都是有规律的,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人生游走在得失之间,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通过孙悟空的故事点化世人:命运是客观存在的,命运也是可以改造的;改造命运的主导权在自己,改造命运必须走修心正道;修心的方向和途径就是尽己所能为民众服务,有条件的进而为地方、国家、民族、乃至为人类做贡献。修心的结果注定是净化灵魂、完善人格。

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圣先贤,当代无数的英雄楷模,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要虚下心来,向他们学习。诚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唯有这样自觉自愿地大舍,才会有大得,才能使自己身心得到解放,境界得到升华。

注: 此文来自李文兴所著《神话实说解西游》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8)

西游记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西游记开篇首先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