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燃一柱香

在幽远的古琴声中

让我们的神思与这只凤鸟

一起飞回远方......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1)

晋侯鸟尊

西周中期偏早,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曲沃——天马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出土。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是装酒的祭祀礼器。现藏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镇馆之宝”!

晋从何来

商周时期,山西南部一带是古唐国地域。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时,古唐国参与叛乱,周公旦亲率大军征伐,灭了古唐国。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叔虞去世后,其子燮父即位后除旧布新,迁都到晋水旁(具体位置不详图片),改国号晋,称晋侯。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2)

桐叶封弟

相传,周成王幼冲继位,他的叔叔周公旦辅政。一天,成王跟弟弟叔虞玩,拾起一片桐树叶,剪成“圭”的形状,开玩笑对叔虞说,我封你去唐做国君。周公听到后,在一旁说君无戏言!如此,叔虞便做了唐的国君。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3)

宗庙重器

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其铭:“晋侯乍向大室寳尊彝”。“向”字,做“享”解,意为“贡献”;“乍”通“作”;大室同太室,太庙。大意为晋国君主(燮父)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由此可见,它是一件庙堂级的礼器,是西周时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4)

凤仪天下

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双腿粗壮,爪尖略蜷。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5)

凤首象尾

鸟尊凤尾下设一象首,可惜象鼻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6)

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7)

鸟尊自出土后,关于尾部应该“内卷”,还是“外卷”的声音不绝于耳。上图为象鼻外卷的效果图,至于原貌是什么?哪一种形状更美观?只有古人知道,今人见仁见智!

寓礼于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时人们崇尚祭祀活动。尊为盛酒、醴以献祭之器的统称。周时,尊普遍“以小为贵”,“以下为贵”,“以素为贵”。尊器排序为:牺尊、象尊(鸟尊包括在内)、著尊、壶尊、大尊、山尊,由小而大。鸟尊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上天用的礼器。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8)

凤鸣岐山

相传周武王在伐纣的途中路经岐山,此时山上有金凤鸣叫,人们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是彰显周武王的文才武德的吉兆,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之下,翦商大业最终成功,更加深了人们对凤鸟的崇拜。

为什么叫晋侯鸟尊(飞越千年的不死鸟)(9)

凤鸟涅槃

2000年,晋侯鸟尊在晋侯墓地的114号墓中出土。不幸的是盗贼使用炸药,鸟尊出土时仅剩一堆“铜渣”;万幸的是,这堆“铜渣”逃过了盗贼眼晴。支离破碎的鸟尊,经由北京大学的文物修复专家修复才得以重现本来面目,但尾部缺失。2017年,在清理晋侯墓时,疑似发现尾部残件。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博物院研究,基本确认为鸟尊象鼻缺失部分。新的修复方案己报国家文物局,期待不久的将来,凤鸟能重现真身!

晋侯鸟尊

陪伴晋侯燮父长眠三千年

见证晋国崛起

见证三家分晋

见证华夏大地沧桑变幻

不死鸟涅槃重生

见证泱泱大国的盛世中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