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对钱江潮声的描写。浪花喷雪,惊涛似雷。岁月更迭,钱塘江边的潮声还是两千多年前的潮声,但钱江潮水已不仅仅是一项震人心魄的自然奇观。在见证浙地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钱江潮早已凝结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1)

什么是潮文化?什么是浙江人的弄潮精神?

汹涌澎湃的钱江潮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与两岸人民碰撞出了多少激荡人心的故事?

今晚19:23,人文纪录片《钱江潮》第一集《听潮》登陆CCTV-9纪录频道,并于22:10在浙江卫视相继播出。广电总局“视听中国”全媒体矩阵、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中国蓝TV、蓝媒联盟、“美丽浙江”矩阵号同步直播。诚邀观众一起聆听千年不变的亘古潮声,倾听深藏在浙江人血脉中的文化潮音!

钱江潮与亚马孙大潮、恒河大潮合称世界三大涌潮奇观,自古就以其浩大的声势、变幻莫测的江涛闻名于世。钱江潮水缘何而生?千百年来,它不息的奔流对流域两岸的人文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听潮》将从自然地理角度切入,以普通观潮者视角无法捕捉到的奇观壮景为观众展现潮水原生态的自然感,以及潮水背后流动变幻的历史与百态人生。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2)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3)

以个人命运见时代变迁。

纪录片《钱江潮》以《听潮》开篇,舍弃宏大的叙述模式,通过平凡化、真实化与钱江潮有关的历史人物带领观众走近钱江潮,了解钱江潮。

01 孔仲起 一生画潮的弄潮儿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4)

“百画不厌钱江潮”。为了画潮,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孔仲起将自己的家安在了钱塘江边,他一生的故事也都与窗外的钱江潮水有着解不开的关联。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5)

孔仲起常称自己为“弄潮儿”,他虽没有亲身与潮水搏击的经历,但在他浊浪排空、烟云变幻的画作里,钱江潮水有了自己的灵魂和性格。

孔仲起借由描摹钱江潮,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风云际会的新时代,而在他的画作里,人们亦能看到一个澎湃的新时代对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的期盼与赞美。

02 张宗祥 用笔尖对抗战火,一人校抄古籍九千余卷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6)

因自己在杭州“风雨茅庐”所藏的八九千卷宋、元、明以来的珍贵古籍被毁,作家郁达夫在《星岛日报》上发表了《图书的惨劫》,他痛心疾呼,无奈悲伤,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纸质书籍被毁的惨剧几乎每天都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上海东方图书馆被焚,甘肃省立图书馆被炸……面对日军的“文献扫荡”,出生在钱塘江边的张宗祥毅然拿起笔杆,开启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古籍校抄工作。

一夜抄书过万字,一人一生校抄中华古籍珍本九千余卷。

没有打字机,没有复印机,一人一笔一灯,是什么支持着张宗祥度过了无数个笔耕不缀的静默夜晚?

正如浙江青年在1903年创办的进步期刊《浙江潮》创刊词上所写的那样,“忍将冷眼睹亡国于生前,剩有雄魂发大声于海上……我愿我青年之势力,如浙江潮;我青年之气魄,如浙江潮;我青年之声誉,如浙江潮!”钱江潮以它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之气力,给予了张宗祥和无数像他一样的浙江青年立志守护中华文明的雄心和气魄。

如今,收藏在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因为他而得以穿越战火。正因为是补抄的,这部《四库全书》具备了独特的文献价值。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7)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8)

03 王国维 以西学之术,守国学之风,一条发辫与逆风前行的独立人格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9)

观看钱江潮(亘古潮声侧耳倾听)(10)

同样出生在海宁钱塘江口,当19世纪初西方思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中国时,面对危在旦夕的传统文化,王国维提出了“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的观点,在迷茫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浪潮共生共兴的方法。

……

像孔仲起、张宗祥、王国维一样在潮声中成长,在潮声中奋进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与潮的故事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了解,去讲述。

今晚22:10,敬请锁定三集人文纪录片《钱江潮》,听更多人与潮故事,感受不畏逆境,不惧挑战的浙江精神!该片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出品,浙江卫视蔚蓝工作室承制;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每晚19:23CCTV-9纪录频道首播,11月30日22:10、12月1日21:40、12月2日23:20浙江卫视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