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述渝五脏,澡雪精神……谋篇之大端也。”从此处的记载可以看出“意象”这一概念早就被刘勰所提出了,因为刘勰是魏晋时期的大家,所以也可以得出华夏文明对于“意象”追求早就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了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1)

到了唐宋时期可以说是“意象”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时期的唐诗宋词中所蕴含的意境是探究不完的,“借物喻人,以景喻情”现象更是唐宋时期常用的手段。

其中苏轼更是意象运用的大家,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苏轼在写诗的时候很是偏爱用“雨”这个自然事物,然后通过不同情境下“雨”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心境和思想。

就如同李白喜爱在他的诗中喜爱用“酒”一样,苏轼的“雨”的作用和李白“酒”都是被赋予了作者无限感情的喻化之物。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2)

既然“雨”是苏轼的情感寄托,是他的精神喻化之物,那么苏轼都赋予了雨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想要借用“雨”来表达的又是自己什么样的感情呢?

一、古典诗歌中“雨”的象征意义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是不具备情感的,之所以现在能让人感知到雨的情感,是因为从“借物喻情”开始,“雨”这个意向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所以长久以来的文化沉淀就促成了现在只要提到“雨”,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就可以轻易地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雨”的意象特征综合来看有两大类,一类是因为“雨”代表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二类是“雨”能够激发文人墨客的创作欲望。

1、“雨”所蕴含的情绪

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情感的表达很多时候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外界之物来假借表达,比如说“雨”可以表达出喜悦、闲适的感情,同时也能表达出忧愁、哀伤的情绪。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3)

比如说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所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里所描写的就是诗人由夜晚听到的春雨声音,所以就联想到了迎春而开的杏花,这种愉悦的心情已然跃然纸上。

再比如说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千古名句家喻户晓,从诗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杜甫在听见春雨声音时那种喜不自胜的感情,所以说“雨”在诗人的眼中就是自己表达情绪的一种借代。

再比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写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中间所表达的就是另外一种情绪了,其中所表达的悲秋悯怀和伤感之情也是人尽皆知。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4)

2、“雨”能激发创作欲

“雨”能激发出文人墨客的创作欲主要体现在,在古文诗词中多有“比兴”之法,“比兴”之法也就是“心”与“物”的联系,所以说“比兴”在古代就是一种由心到物的转变,和借物寓情有着相似之处。

《文心雕龙》中记载“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其意义也是说人有七情六欲,而表达七情六欲也不过是寄之于自然之物,“雨”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辛弃疾《鹧鸪天》中写到“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这里就将雨对于诗人灵感的激发表达得淋漓尽致。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5)

二、苏轼笔下“雨”的喜怒哀乐

苏轼是我国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留诗两千七百多首,属于多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雨”就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自然景物,而且苏轼笔下的“雨”情绪转变非常的大,有时是大气磅礴的、有时是哀怨忧叹的、有时又是喜乐愉悦的。

1、苏轼笔下“雨”的喜乐

仔细研究苏轼的诗文不难发现,苏轼一直有一种“凡事皆有可观亦有可乐”,非常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所以在苏轼的诗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雨”,也寄寓了各种各样的不同思想感情。

苏轼有“清”的审美,这种审美观念也是宋代的一种特殊审美,它的核心就是生态系统的自然,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所代表的是宋人的崇尚清廉鄙视庸俗的态度,换句话说就是崇尚高尚反对俗套。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6)

所以在这种审美的促使下苏轼的“雨”有着无尽的意境和情感,首先苏轼的诗里面就有关于喜悦的表达。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蔼蔼暮云横”,这里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对于纷纷细雨的一种怡然自得。

又如“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这里所描写的就是焚香煮茶,边赏烟雨美景,边直抒胸臆,表达的也是身心舒畅之意。

不过除了这种蒙蒙细雨能够表达惬意之美以外,有时急雨也有这样的功效,比如说“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7)

“暴雨破块圠,清飙扫浑酣。”这里所说的几处急雨、暴雨都是一种心神舒畅的雨,并没有因为雨势大而影响到苏轼的心情,反而是扫除了天气的闷热。

2、苏轼笔下“雨”的哀怨

当然苏轼的笔下,雨的情感不只是喜悦舒适,还有很多的忧愁和哀怒,上述所说苏轼“凡事皆有可观亦有可乐”,但是苏轼的仕途却是一言难尽的,用“官场沉浮几十年”来形容也不为过。

所以说虽然确实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但是仕途的困窘又使得苏轼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在官场失意的时候自然就无法再继续喜悦舒适,因此这时的“雨”也就蒙上了哀愁,愤怒之意。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8)

苏轼笔下“雨”的哀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个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哀叹,在这两个方面苏轼一直都有些挥之不去的苦恼。

苏轼的家庭是人尽皆知的书香世家,“三苏”的名号也不是随便叫叫而已,因此作为文人世家文人的自怨自艾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苏家父子的身上。

苏轼和兄弟苏辙自小就有一个宏伟目标“既仕,将宦游四方。”这样的目标就注定了苏家父子兄弟之间将来会是聚少离多的状态,因此家人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十分地珍贵。

所以苏轼就与自己的父亲兄弟约下了“夜雨对床,后勿有违。”这里的“雨”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哀伤的,就是忧愁的,是对于分离的一种感伤。

在苏轼对于自己人生起伏的跌宕起伏上,也同样地用到了“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9)

比如说“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岁暮风雨交,客舍悽薄寒。”等等都是对于“雨”的凄凉描写,让人同样感受到了“雨”的寒冷,感受到了苏轼对于自己命运的哀叹。

三、苏轼笔下的“雨”与苏轼本人的人生

众所周知古人在写诗的时候,其表面上的意思都是一种肤浅的意思,只有读懂了其内外隐含的寓意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诗词的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么苏轼在他的诗词中究竟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呢?在这时苏轼又将“雨”赋予了什么样的含义?

1、苏轼的淑世情感的寄托

首先苏轼想要表达的肯定是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个人生追求就是“淑世情感”,这一点从苏轼的诗词中就可以明显地感知。所谓的淑世情感指的就是“惠及天下百姓,使世间都充满美好与安定的普世精神”。

上述苏轼所作《春夜喜雨》中所表达除了喜悦之情之外,还体现了苏轼的淑世情感,都说“春雨贵如油”,对于农民来说更是弥足珍贵,地里的庄稼收成有了春雨的滋润就能够丰收。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10)

这里所说的也就是“春雨”,这场雨的降临如此珍贵,苏轼因为这场雨的降临如此喜悦,由此可见苏轼对于百姓的生活是多么关心,因为春雨的滋润使得农家生活更加富足,苏轼就感到非常喜悦,这种情感的格局是多么地宽阔

2、苏轼人生观的表达

除了对于百姓的淑世情感之外,苏轼的“雨”也暗含着对于自己人生观的表达,一是对于时光荏苒的感叹,一是对于理想落空的惆怅,还有就是对于归隐山林的心生向往。

比如“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这里所表达的就是对于时光飞逝的一种感叹,一不留神就过去了这么多年。

再比如“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这两句诗的描写就是对于自己仕途不得意,淑世情感无法实现,朝廷也不听自己的谏言,自己的仕途抱负一直处于无望的状态。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11)

至于自己想要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向往,苏轼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既然仕途不愿意接纳自己,那么自己就只能另寻一处让自己精神世界富足的方法了,所以隐士思想才会在苏轼的心中滋长。

比如说“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就是苏轼的一种归隐思想的表达,这里的表达和陶渊明《归园田居》里面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所描述的生活有着相似之处。

所以说“雨”的本质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天气现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寓意,有的时候它是喜悦的、有的时候它是哀伤的、有的时候它又是富有希望的。

体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通过赋予笔下)(12)

在不同的心境下“雨”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当然除了“雨”以外,中国诗词中还有其他的意象,它们都和“雨”一样,是“心”与“物”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