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的第一批90后已经一起步入了“30岁”。


30岁好像一直以来都是让人恐慌的年纪和绕不过去的话题。所谓“三十而立”,但是对于多少人来说它象征了青春的逝去,你无法再去迪厅燥了,春节你不再是长辈的宠儿,而要开始给晚辈发红包,开始面对相亲和催婚,甚至照镜子的时候开始担忧发际线的高度和白头发的数量,担心“油腻”两个字会加到自己身上。然而我们更加担心的是在这个被赋予了很多意义的年纪里还没找到自己。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1)


在这样一个时刻里,让我们回头看看90后是怎么与咖啡一起度过人生的前30年的。


1990年,第一批90后出生了。在我们刚出生这个年代里,我们还只有速溶咖啡可以喝。但是那叫一个香甜醇厚,直到现在你也偶尔会想念那个味道。金牌咖啡加伴侣,是我们小时候逢年过节必然会见到的送礼佳品。一勺咖啡粉,一勺白色的伴侣粉,两颗方糖,那是我们小时候对于咖啡的认识。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2)


1997年,你长大了一点,麦当劳和肯德基里有了现煮咖啡。那时候我们并不懂得这就是美国人家里人人都会有的美式滴滤咖啡,只觉得这咖啡怎么又苦又涩,加奶加糖直到味蕾能够感觉到甜,结果一大杯喝下去,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失眠夜。


2000年,开始懂得咖啡是好东西。商场的里开始有了星巴克,你第一次喝到了意式咖啡,烘得很深的咖啡豆,咖啡师萃取浓浓的espresso,滚烫的奶泡加入咖啡中,原来不加糖的咖啡也可以味道不错,只是价格太贵,超过了零花钱的上限。你都是蹭着姐姐或哥哥的约会才能去一次,咖啡馆里是真的很香,你想着等零花钱多了也要自己来消费。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3)


2008年,第一批90后迎来了第一次高考。已经不记得为了紧张的备考而喝了多少包速溶咖啡。咖啡的滋味就是成长。考试结束后你终于自己去咖啡馆里消费,点的依然是甜味的焦糖玛奇朵。那是高中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你喝着咖啡在网吧里逍遥。夏天结束你读了一篇文章叫做《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打包好梦想和行囊奔赴北上广。


2009年,大学的附近总会有那么一两家文艺的咖啡店。用商业的咖啡豆,用笨重的咖啡机,咖啡师大多时候分不清拿铁和卡布奇诺的区别,不过比起星巴克还是实惠许多。那是一个没有专业咖啡师的时代,但是你依然愿意拿出零花钱来消费,因为咖啡店是一个既可以熬夜学习又能约会的好地方。你或许还泡在咖啡馆里看书,虽然偶尔打打零工,零花钱还是不多,点一杯咖啡坐在那里就是一下午,奶泡和咖啡分层了,但那是青春的滋味。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4)


2012年,你毕业,与恋人分手。耳机里是周杰伦的歌:“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拼命想挽回的从前。”那天的咖啡你没有喝,直到它完全变凉,因为你知道那滋味有多苦涩。


2014年,你初入社会,拿到了第一份offer,赶上了互联网创业的热潮。你跟着老板在创业咖啡店里开会头脑风暴,咖啡开始成了你的日常刚需。写不完的ppt和电话会议,每天至少要喝3杯美式。作为职场新人,每天去楼下的商务咖啡店排队20分钟给同事买咖啡成了你的份内工作之一。


2015年,工作的第4年,你开始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大城市里买不起的房子,与作息颠倒的室友共享空间,你养了一只猫来陪伴孤独的夜晚。你买了一整套的手冲咖啡的设备,只是每个通勤的早上你争分夺秒,并没有等待一杯咖啡的时间。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5)


2016年,周末的时候你会选择去藏在胡同里的咖啡馆呆上一会儿。咖啡师突然成了一个很酷的职业,穿着牛仔围裙,漏出一点花臂纹身,酷酷地给你介绍精品咖啡那难以捕捉的风味。店铺的装修风格也跟你休年假去东京旅行的时候遇到的blue bottle很像,那种从早餐就可以喝咖啡的街边店有你喜欢的氛围。你听着咖啡师说着埃塞俄比亚、哥斯达黎加、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陌生的地方,你已经能够欣赏咖啡不加糖不加奶的酸和苦,但你还是怀念牛奶咖啡的味道。毕竟诗与远方依然遥远。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6)


2017年,某一天你打开朋友圈看到了“专业咖啡新鲜式”广告在刷屏,你迅速地被手拿咖啡的男女明星圈粉。好奇心驱使你下单,没想到被咖啡的味道和配送的速度圈粉,你成为了小蓝杯的粉丝,有时候用手机订完了咖啡还会转发到同事群里,没想到会收到别人也喝了大师咖啡的点赞和回应。渐渐地习惯了在app上预约好时间,到楼下的luckin coffee取一杯,你最喜欢的依然是拿铁,牛奶补充营养,咖啡给你力量,回到办公室继续修改被客户否了n次的提案。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7)


2018年,这一年年轻人们的关键词是“丧”。回家下班坐电梯的时候,你会看到luckin coffee的广告牌,三个穿着棕色围裙的冠军咖啡师,来自中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个咖啡品牌已经成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你看过报道其中两个东方面孔也出生于90年代,个子不高但很有精神的日本大师跟你同龄,也出生于1990,但是他已经在25岁就成为了世界咖啡师大赛的冠军,站在了行业的金字塔顶端,而你却经常对于职业规划感到疲倦,低头喝一口咖啡,好像跟人生赢家能够靠近一点,如一剂强力鸡汤。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8)



2019年,终于你29岁了。30岁生日的闹钟仿佛随时都在倒计时,过去的两年里,你每天喝3杯拿铁,咖啡早已成为了习惯,无法割舍,手掌碰触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你喜欢luckin coffee 时不时推出的新品,与NASA合作的陨石拿铁让人联想到这个世界其实很大,不必为时间如何经过了自己而感到忧虑,如何接受年龄的增长,不如思考生命如何变得成熟而智慧。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9)


2020年,你即将迎来30岁。喝着咖啡,打开微博,看到了日本咖啡师冠军接受了一个采访,同龄的他对于30岁竟也是感到害怕,然而在害怕的同时也在学习着坦然接受,他诚恳地回答,有那么一瞬间也说到了你的心里。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10)


即将迎来30岁的井崎英典(2014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大呼“oh my god!”

我们也准备了几个问题,替你跟他聊聊,30岁和咖啡的话题。


W(walkingcoffeemap):你觉得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跟年纪是否有关呢?


井崎英典:在事业上取得最好的成绩,并非是拿到世界第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自己擅长和激情所在的领域。比如我,现在从事的是为瑞幸这样的商业咖啡品牌寻找适合的精品咖啡,那么就要在这样一个特别的领域做到最好。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11)


W:相比于其他时代的人,中国的90们后是否有特别偏爱的咖啡口味呢?


井崎英典:我认为90后的中国人已经很习惯于咖啡这种饮品以及喝咖啡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他们真正追求的是咖啡豆本身的口感,加上一些特别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味蕾体验。圣诞的时候我们推出姜饼人拿铁,市场反馈非常成功。它没有非常甜,有一种真实的姜饼人的风味,顾客能通过这杯咖啡感受节日的快乐。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12)


W:当代的90后年轻人对于咖啡的消费是否更加频繁了呢?


井崎英典:至少在中国肯定是这样的。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支撑着整个咖啡行业。据我观察,我这个年纪的中国年轻人,每天都喝不止一杯咖啡。为什么他们每天消费这么多杯咖啡?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有了像瑞幸这样将咖啡植入各种场景中的咖啡品牌,随时地将新鲜的咖啡送到他们手中。中国是现在最容易随时获取一杯好咖啡的国家。你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体验,去咖啡店里消费或是在线上点单,咖啡变得非常便利。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13)


W:你觉得90后真正的标签是什么?


井崎英典:比起竞争,我们这一代人喜欢合作。我假如缺乏某项专业技能,相比于自己从头去学习,我更倾向与掌握该项技能的人合作。


W:用一种咖啡来形容30岁这个年龄段你会选择哪一种咖啡呢?


井崎英典一杯拿铁。一杯好拿铁不等于单纯的咖啡 奶泡。一杯好的拿铁是牛奶和咖啡得到了非常好的融合。但即使你做出了一杯非常完美的拿铁,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会分离崩析。你需要付出努力才让所有的成分得到很好的融合,然后在适合的时间里享用它最美好的状态。就像我们不应该担忧30岁的到来,而是感受当下,创造未来。


喝咖啡的经历和感悟(90后三十年喝咖啡史)(14)


善于合作、追求纯粹和创新的90后们,仍然是未来咖啡消费的主力军。

就如井崎英典所说,我们还年轻,但同时我们已经不是那么年轻了。我们还有激情,但我们又需要处事成熟。比起人生的过去30年,我们收起锋芒又不忘进取,不能只靠逻辑做事情,也不能只考虑创新,在这个充满过渡的特殊年纪里,我们要融合这些矛盾,与时间和自我和解。就如同咖啡师,既要萃取兼具风味和平衡感的咖啡,又要将牛奶和咖啡进行融合,才能做出一杯完美的拿铁,交出一份完美的岁月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