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中国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子舆,亦称孟子。邹(今山东邹县西南)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早年丧父,家贫。稍长,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中年后历游齐、宋、朦、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一生宣传仁政学说,但未获采用。

晚年退居故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墨子名句经典(墨子富贵不能淫)(1)

主张性善论,认为在人的意识中有一种先验的善的萌芽,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引出仁、义、礼、智等道德范畴。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公孙丑上》),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提出仁政,“必自经界始”,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让有恒产者有恒心,”然后“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梁惠王上》)。

墨子名句经典(墨子富贵不能淫)(2)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认为“得其心,斯得民,”“得其民,斯得天下。”视残暴之君为“独夫”,人民可以群起而诛之。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倡言“保民而王”,以土地、人民、政事为诸侯之三宝。强调“重民”的目的在于“驱而之善,”使“民之从之也轻,”以缓和阶级矛盾。在宇宙观上,以“天命”为决定自然和社会人事的主宰,说:“《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梁惠王下》);“天下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万章上》)。

还引《奉誓》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万章上》),试图把“民心”和“天意”相统一。为传统的天命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墨子名句经典(墨子富贵不能淫)(3)

在认识论上强调反观自省,认为人具有“不虑而知”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把认识看作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素。

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算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把“知天”“事天”看作尽量扩充本心和发扬“善性”的过程,达到“知天”的目的,就是认识的终结。

提出“心之官则思,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表现出重理性轻感官的倾向。重视主观精神的修养,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上》)。存心养性要达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境界。

墨子名句经典(墨子富贵不能淫)(4)

在历史观上,较全面地论述了英雄史观。认为,人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的区别。“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下》)。英雄豪杰“仁义礼智植于心”,具有高出常人的道德品质,以社会分工为理由,提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膝文公上)。

墨子名句经典(墨子富贵不能淫)(5)

为阶级压迫和剥削辩护。认为历史是按照500年一乱一治的规律循环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公孙丑下》)。其学说在家哲学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宋儒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忠实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有《孟子》一书,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被尊为儒家经典。

文献参考——《人类文化遗产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