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1)

严凤英剧照

严凤英生于1930年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卒于1968年4月8日,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但她把黄梅戏由地方推向了全中国,进而推向了全世界,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严风英出生于安徽省安庆龙门口金家祠堂“连升栈”,祖籍桐城县罗家岭。其父严思明,祖父严启纯。1937年,她随祖父回到祖籍罗家岭。

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2)

严凤英

严凤英曾取名鸿六,又叫小鸿六,又名黛峰,艺名凤英。她念过三年私塾,并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唱田野小调、唱山歌都非常好听。严凤英幼年失去父母,是大伯母和奶奶养育了她。她9岁的时候,因“偷唱黄梅淫戏”而触犯了“族规”,差一点被绑在磨盘上沉入菜子湖里,幸好有人在户尊家里放了一把火,她乘混乱之机逃到练潭镇,并学艺搭班唱起了黄梅戏。

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3)

黄梅戏《天仙配》

1944年她14岁时第一次登台出演《二龙山》中的丫头,演得活灵活现,得了个“丫头挂帅”的美名。1945-1948年间,花季妙龄的她接连遭受生死劫难,尤其是她18岁时被骗到青阳唱戏,受尽折磨和欺凌。严凤英只得孤身流浪,坚强不屈地以卖艺度生。1950年,为复兴黄梅戏曲她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团体,并赶赴南京结识著名京剧友人甘律之,虚心学习京剧与昆曲,技艺大有长进。

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4)

黄梅戏《天仙配》

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罗家岭演出黄梅戏,大受人民群众的欢迎。1952年秋天,在安徽省文化局的组织下,排练由老舍编剧、王兆乾作曲、余建民导演的现代戏《柳树井》。同年11月严凤英在上海主演《柳树井》与《蓝桥会》,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黄梅戏首次亮相于上海舞台,时年22岁的她,饮誉上海、名传华东。1953年4月30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正式成立,严凤英赴南京演出《天仙配——路遇》《打猪草》《失妻观灯》《送香茶》等戏目。

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5)

黄梅戏《天仙配》

1954年9月25日至10月31日,严凤英、王少筋等人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严凤英主演七仙女、王少筋饰演董永的《天仙配》等戏曲,荣获演员一等奖。同年底,严凤英又主演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在合肥演出40场,轰动了整个合肥。由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打金枝》《兽玉管》《桃花扇》《女骑马》《牛郎织女》《工色宣传员》《丰收之后》《工姐》等,如同盛世春风,把黄梅戏这朵艺苑奇葩绽放在祖国各地,芬芳飘向海天云外。

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6)

严凤英一家

还有这么一件往事值得回忆:1954年华东演出观摩大会结束后,观众强烈要求《天仙配》留在上海公演。这时,著名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观看严凤英的表演(实际上演出的是一台小戏《小辞店》)后激动地说:“我一生看了很多优美的戏剧,而你们的严凤英,一折《小辞店》征服了田汉。严凤英是个天才的演员!”严凤英在1956年结婚,丈夫是王冠亚,婚后有两个孩子。她在生前,背负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脚踏时代前进的节拍,以自己火热般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形象,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民艺术家,逝世时年仅38岁。

安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7)

黄梅戏《天仙配》

1986年,安庆市委、市政府为严凤英塑造汉白玉的七仙女的雕像,座基里安放着她的骨灰,一米高的大理石座基上镌刻“天上人间”四个大字;1998年后,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严凤英》。从“七仙女”到《严风英》,从天上到人间,让她的美丽形象永远鲜活地留在人们的敬仰、怀念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