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南郑人民经过艰苦创业和辛勤劳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从千年农耕经济迈向现代工业经济的巨大跨越,实现了城乡居民从穷苦贫困的生活状态向总体小康社会的巨大跨越,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从一穷二白到文明富强的巨大跨越。

70年来,南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即日起,我们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里,推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性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全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今天我们推送《70年辉煌成就之南郑住房和城乡建设篇》。

南郑住房和城乡建设篇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南郑历局党委、政府贯彻以为人民中心的理念,持续抓好城乡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持续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经过艰苦创业和扎实工作,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安居乐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南郑百废待兴,城乡面貌贫穷落后。1949年12月6日解放后,县城设在今汉台区铺镇。1961年恢复南郑县建制后县城设在周家坪,原为农村集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日渐繁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历届政府把城乡规划建设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1981年对县城进行了全面规划,大规模改造旧街道,1985年、1992年先后修编了城镇规划,1998年按照汉中撤地设市要求,编制了以汉中大市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大河坎正式成为汉中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2010年以来,城乡规划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统筹发展的原则,先后又编制完成了南郑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南郑县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大河坎城乡统筹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圣水片区发展战略规划等重点规划,初步形成了全域覆盖、衔接紧密、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规划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作用逐步增强。2014年我县被确定为“三规合一”省级试点县,2015年被确定为创建新型城镇化省级示范县,2017年9月,南郑正式撤县设区。目前,南郑城区由汉山街道办、大河坎镇、梁山镇组成“一城三区”城市构架,建成区总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26.5万人。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1)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2)

城镇道路建设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城周家坪的街道是一条长200米、宽4米的泥土街道,至1987年共有大小街道(巷)14条、总长6.56公里。改革开放以后基础设施加速建设,1989年建成了南大街双向四车道路面。1996年前后,新建了人民南路、自强路、建设路、改造了北大街司法路、科技巷。2005年开始,筹资1800万元,对县城主要道路及附属设施首次实施大规模改造,完成了大街小巷共计5.44万平方米沥青面层浇筑,刷新道路标志标线,敷设沿线弱电通信管线,新增路灯160盏,全面改造了县城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景观形象。2007年后又开工建设了高标准的北一路、幸福路、汉南大道,结合棚户区改造新建了让水大道、周家坪路、海棠路、街坊路等城市主干道,形成内环交通,发展空间不断拉大。

大河坎镇建设居全县首位。1958年后,县内3条干线公路以此为起点,大河坎成为交通枢纽,逐渐形成4条街道,80年代后集镇内先后建起了数十幢楼房,1985年时建成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公共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1986年在此设立工业开发区,1992年7月更名南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3月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副县级建制,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1998年该镇被纳入汉中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范围,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不含开发区)。2001年后开工建设了天汉大道迎宾路段、江南西路,2005年后又相继建成江南东路、圣水路、汉桂路、东昌路、艺苑南路、天汉大道南段、龙岗路西段、江南西路西段等新街道,路网基本形成四横八纵格局。目前全区城镇道路总里程约11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1.9平方米。街道的绿化、路灯、管网等设施较为完善,群众出行通畅便捷。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3)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4)

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供水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饮水以敞口浅水井和池塘水为主,部分单位自建简易水塔。1969年县城用探井改造成日供水300吨的深井1个,建成一座50吨供水塔。1984年成立南郑县自来水公司,日供水9500吨;2000年又新建了大河坎水厂,日供水量达3万吨;2016年统一划归陕西省水务集团,成立南郑供水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至2018年底,全区共完成50公里输配水管网铺设及配水厂全部工程,水质检测增加至24项,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供气方面,80年代城区居民主要使用液化石油气(煤气),以个体站点供气为主。2009年开始大力推进“气化南郑”建设,引进城区天然气供应项目,建成了天然气门站及CNG汽车加气站,2011年12月实现了县城天然气通气点火,部分居民及企业用户开始使用管道天然气,日平均供气量8000立方米,共有通气用户6500余户,汽车加气约300辆次/日。

人居环境得到极大优化

垃圾和污水治理设施方面,80年代城区垃圾主要堆积在阳春镇濂水河边的一个露天垃圾场,随着垃圾量逐渐增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2003年5月在城关镇邹家湾村开工建设标准化的垃圾填埋场,2008年6月建成投用,2017年又扩建了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累计投资6100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约90吨。2006年6月,按照国务院《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 “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丹江水源水质保护环保要求,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在我县胡家营镇筹建汉中市江南污水处理厂,2009年完成立项及前期工作,2012年9月全面建成投用,日处理污水1.4万立方米,实现了COD、BOD5、NH3-N的削减,按设计标准达标排放。同时,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先后建成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8个集镇垃圾填埋场,走在了全市前列。

园林绿化和休闲设施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内几乎没有任何公共园林、绿地和广场,1968年以后县城街道栽植了法国梧桐等乔木,1984年在县城北大街建成街心花园,种有桂花、玫瑰、万年青等花木,1987年开始在县城街道两旁新栽法国梧桐、国槐等树木,1995年扩建了县城民乐园,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逐步得到美化。1999年10月建成了大河坎桥南广场,2005年建成了江南西路绿化景观休闲带,2011年建成了县城水上公园,2013年建成大河坎滨江文化公园,2016年又精心打造了汉山文化广场和大汉山景区。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5)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6)

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内房舍均为土木结构平房,屋顶多数为小青瓦,还有大量草房。1978年以后,广大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改善居住条件,砖、石、水泥、钢筋等建材成为主要建房材料;进入90年代,农村群众开始修建二层以上砖木结构楼房,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住房主要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委托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机关单位、部门代建公有住房,以实物分配形式解决干部职工住房问题。1997年开始出现规模化房地产开发,主要由县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为机关单位、部门代建商品住宅。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和住房需求增加,一批私营建筑企业加入房地产开发行列,2006年后建设规模扩大,形成房地产业的商品化开发。2010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公司达37家,其中艺苑、大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建成了“诗、情、话、艺”园、雪梨澳乡和“玉兔、银镰、玉磐”等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居住区。2012年以后,相继引进广州恒大、陕西泽伟、汉中恒泰等10余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来县投资,相继建成恒大城、汉府国风、蜀汉美郡、汉江明珠、田园牧歌、幸福嘉苑、西湖御都等一批精品商住小区。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7)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8)

自2011年开始,为有效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北苑居、城市花园、阳光新居等保障房小区,共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棚户区改造13449套,总面积约107.05万平方米,全县享受保障性住房9221户、23052人,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让居者有其屋”的城市住房供给需求目标基本实现。同时,2016年以后逐步加大县城开发建设力度,顺应国家政策导向,高起点谋划并启动了西大街西北片区棚户区、青年路区域棚户区、东北片区棚户区等三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切实改善了城区4万多名群众的居住环境。

建筑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内建筑行业没有统一组织,各类工匠单独或结伙承揽工程,50-60年代出现建筑合作社、包工队等集体性质组织。1972年,县内建立了首个建筑工程队,有工人266人,固定资产9.17万元,1978年改为县建筑公司,隶属县建设局,1987年升为三级建筑企业。与此同时,全县相继涌现出江南建筑公司、周家坪镇建筑公司等一批建筑公司和50多个乡村建筑队。2008年3月南郑县建筑工程公司改制组建为汉中市圣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周家坪镇建筑公司等一批国有、企业建筑企业也相继改制、重组。随着县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资质等级不断提升。至2019年,全区三级资质以上建筑安装施工企业达39家,全区建筑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带动3万余群众就业。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9)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10)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缺乏城市管理工作内容,主要由基层政府代管。随着城镇人口增长和工商经济的发展,农贸市场、街巷卫生等需要专人管理,逐步设立专门机构。1978年后,我县城建部门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共同负责街市卫生工作,1984年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站,负责城区主要街道的清洁卫生、绿化工作,1985年县城购置了洒水车在主要街道洒水降尘,1988年成立了县市政园林工程管理处,负责城市照明、园林绿化、道路管网等维护工作。1991年又成立了市容监察队,2007年8月整合后组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下设两个中队,分别负责县城和大河坎城市市容监察、户外广告管理和违法建设监察执法工作。2005年以后,我县通过实施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联创”工作,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各类创建活动,整治了马路市场、倚门经商、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强城市路面、路灯、绿化、管网等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城市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2013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2017年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11)

南郑是今日的什么地方(原来南郑变化这么大)(12)

70年来,南郑城乡建设管理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在中、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南郑人民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挑战,全面加快南郑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步伐,为推进“三市”目标、建设“三地强区”,同步构建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出更加辉煌绚丽的历史新篇章!

来源:南郑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