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文化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1)

2.竹的雅称

不秋草

金马天来《赋丹霞下寺竹》诗:“人天解种不秋草,欲界独为无色花。

绿卿

宋代陶谷《清异录·绿卿》:“碧氏方澄,宅龟鱼而荡漾;绿卿高拂,宿烟雾以参差。”

绿玉君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青玉》记载:绿玉以深绿色者为佳,淡者次之。

斑篁、斑筠

斑竹。明·何景明《七述》:“橘林卭节,雕梓斑篁。”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这封书不是笺纹,摺宫纱夹在斑筠。”此指用斑竹制成的折扇夹骨。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2)

抱节君

以其劲直有节,故称此名。宋·苏轼《此君庵》:“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会相亲。”

冰碧

谓竹。竹经冬不凋,故称。唐·元稹《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3)

苍筤

指幼竹。《易·说卦》:“为苍筤竹。”孔颖达疏:“竹初生之时,色苍筤,取其春生之美也。”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4)

3.古诗词中的竹子

古人爱竹,文人墨客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吟咏竹子的诗词歌赋。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5)

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6)

4.现代人与竹子

在现代,竹也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伴侣。

雨后春笋,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食材;也可修筑成竹楼,做成竹床、竹椅、乐器;加工可成凉席、竹筷,织菜篮等;新鲜的竹叶可做竹叶粽子,而枯落的竹叶,晒干了可用来做柴火;竹根可做成美观雅致的竹雕、龙头拐杖或者精美的笔筒。

春望白头欠更短浑欲不胜簪(竹绿卿高拂雨洗娟净)(7)

所以现在也就不难理解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说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了。

本文由匠客街综合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