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拒绝别人,

我没办法表达真实的观点,总是附和别人。

我没办法向别人提要求。

……

其实,你没有意识到你总在讨好别人。

你渴望别人喜欢你,渴望别人对你的所作所为印象深刻,但是这样的你并不快乐。

停止讨好,让自己更快乐吧。

1.无法拒绝,怎么办?

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我们不能拒绝别人,是因为害怕别人因此受到伤害,害怕别人会报复自己,害怕自己会承受不住别人的怒火,但是归根到底是我们害怕失去关系、失去爱。

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不去拒绝,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如何拒绝别人呢?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1)

方法1:与过去告别,你不再是那个无助的小孩

你可以对自己说:“哦,我内心的那个脆弱的小孩儿又来了。我看见你了。”

害怕自己会伤害别人,害怕面对别人的怒火,害怕遭到不能承受的报复,害怕失去他人的爱与喜欢等等。

比如,“我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很脆弱,没有别人我会活不下去”“我的拒绝会令我失去关系、失去爱”,等等。

比如,为了获得安全感,我是不是可以更直白地告诉别人我的需要与困难,而不是一味讨好呢?

你要学会用一种更加成熟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需要。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2)

方法2:做出选择,冲突就不可怕

讨好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内心充满冲突。

冲突是永远存在、无法消除的。

你要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勇敢地为此承担责任。

哪怕你的选择对于别人来说,是自私的,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最重要。

只要你拥有独立判断并且做出选择的能力,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困住你了。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3)

方法3:“无情”拒绝,做个“狠人”

总有很多书教我们怎么拒绝别人的技巧,但是这些“拒绝技巧”只能在很少的情况下帮助你应付局面,却没能一针见血地帮助你克服最核心的困难。

你之所以不能拒绝别人,是因为你有“乐于助人从而被爱”的内心需要。

因此,你需要的不是拒绝的技巧,而是拒绝别人的决心。

在直接拒绝别人之后,可以加一些可爱的小步骤。比如,与对方进行共情或者给对方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许你与对方的关系会比你直接帮助对方增进的更快。

拒绝这事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无情”拒绝别人。

2.总是附和别人怎么办?

你有自己的喜好、观点,却因为种种原因从不说出口,这是你对自己主见的压抑。

你生来喜欢安静,却为了“合群”而积极地社交,这是你对自己个性的压抑。

你完全有能力光芒四射地展示自己,却选择了默默无闻,这也是对自己的压抑。

你之所以总是无条件地附和别人。第一,觉得表达真实的自己会妨碍到别人;第二,自我形象不稳固,自卑而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那么如何走出附和别人的困境呢?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4)

方法1:温柔地“不赞同”

朋友找你抱怨同事总是用她的东西,说这个同事爱占人小便宜、做人没有底线,不懂人情世故。

朋友的这个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他想表达的是他的情绪,他想发泄他的不满。

所以你要允许对方不满,在忽略对方观点的情况下,附和对方的情绪。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5)

方法2: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表达

同事邀请你下班一起逛街看电影,但是你更想回家一个人看看书、泡个澡。

于是你说:“我不想去,下班逛街有什么意思呀?浪费时间。”

同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逛街浪费时间,做什么不浪费时间呀?你不想和我一起去就直说呗!”

当你认为表达自己的需求,事情就会向失控的方向发展时,自然不敢表达。

其实你的需要可以被温柔地表达,不做判断,而是表达情绪。

例如,“亲爱的,回家看看书、泡个澡会令我更放松。”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6)

方法3:“从心”发现自我,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固的自我形象

怎么做才能“发现自我”呢?

可以通过简单的冥想来实现它。

例如,用10~20分钟,体验这个世界。下雨的时候,闻一闻空气里的味道是怎样的。吃饭的时候,听一听咀嚼黄瓜和咀嚼米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越是练习,就越会明白,这个世界是因为你的主动体验而丰富多彩的。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7)

方法4:自我接纳,只需三步

第一,勇敢地承认你的现实;第二,发现这份现实下的优势;第三,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例如,我的性格很内向,无法像别人那样快速与他人打成一片。

3.没办法提要求,怎么办?

或许你认为自己无法向别人提要求,是为他人着想、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表现,其实是既自卑又自恋的内心冲突的表现。

“自恋”让你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但现实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告诉你:“你想错了。”

你支配不了别人,控制不了事情是否发生,不确定别人对你要求的反映。

在这份落差里你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很差劲。既然我这么差劲,怎么配被满足呢?

这就是“不配感”,无法向别人提要求的原因。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不配感”呢?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8)

方法1:看到自卑与自恋背后的美好需要

比如,我害怕别人拒绝我的要求。

害怕别人的拒绝,意味着我希望被接纳的意愿。

比如,为了被接纳,我可以做些什么呢?将真实自我更多地敞开带给身边的人,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爱的能力的人。

你把心挖出来捧到别人面前(摘下讨好的面具)(9)

方法2:进入合一的状态

当你在面对自卑、自恋或者两者冲突的问题时,你会出现三个“你”。

首先你是“你”,然后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理想的“你”,最后还有一个在你看来卑微到尘埃里的“你”。

那要如何进入“合一”呢?

第一,回归到呼吸当中。

当你用思维活动创造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处在一种与身体失联的状态中。

一个人是很难既专注于自己的身体,又不断进行思维活动的。

去观察你的呼吸,不然后你就会发现四分五裂的“你”开始聚拢,只有呼吸代表的那个“你”才是强有力的存在。

第二,问自己:“当下到底有什么问题?”

当下的意思就是,你一个人,站在大地上,呼吸着。

可能看到眼前有一本书,听见窗外的鸟鸣,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皮肤的温度。

还可能有一个人用他的喉咙发出了一些声音,试图让你获得一些信息。

体验当下,就是“合一”。

第三,从抽象回归具体。

害怕别人会拒绝你的要求,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可以将它变具体。

“别人拒绝你”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别人”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体,“拒绝”是这个有机体用他的一个器官发出了一些声响,“你”则是另一个由分子构成的有机体。

所以别人拒绝你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由分子构成的有机体用他的一个器官发出了一些声响,并被另一个分子构成的有机体接收到了。”

在生命的“合一”里,只有具体的现象,没有“拒绝”这种概念。

4.结语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需要讨好他人的地方似乎无边无际。

工作要八面玲珑,对朋友要随传随到,和伴侣要珠联璧合,上养老下养小,全天候待命。

讨好他人,就是将自己的关心丢给不懂珍惜它的人。而取悦自己,则是在给予他人同样的认可。

摘下“讨好”的面具,取悦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