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热播的《清平乐》这部剧讲述了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仁宗皇帝赵祯的一生。而在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便谈到了仁宗的生母问题。谈到宋仁宗的生母,许多人脑海中首先跳出的一定是"狸猫换太子"几个大字。

"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后来到清朝的时候被改编《三侠五义》。

讲述了在宋朝真宗时期,心肠歹毒的刘妃为了当上皇后而与太监郭槐合谋,用剥皮的狸猫调换了李宸妃所生的儿子赵祯,刘妃后来如愿以偿当上皇后,而李宸妃则被打入冷宫。后来刘妃所生的儿子夭折,而本来应该被勒死的赵祯却辗转成为了八贤王的的儿子,因为真宗无后所以就收养赵祯为养子,并立为太子,后来宋真宗驾崩,宋仁宗赵祯即位,仁宗在位期间由于一次偶然,外出办公的包青天包拯了解到了李宸妃当年的冤案,并为其平反,最后母子相认、李宸妃被迎还回朝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脍炙人口,特别符合民众的胃口,因为历来为人竞相传颂。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1)

京剧《狸猫换太子》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京剧大家们直接将历史上关于仁宗生母问题的传奇小说全部综合起来,集百家之大成,创造出了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一经演出便轰动上海,继而流行全国。之后,这出戏更是被改编为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等各种剧种,竞相传唱。

在这里,便以京剧《狸猫换太子》和电视剧《清平乐》为代表,来看看文人墨客笔下的仁宗生母问题与历史上的仁宗生母问题有哪些不同。

一、 "皇后之争"与"李宸妃其人"

京剧《狸猫换太子》故事的起因为宋真宗正宫无后,而其后宫中的刘妃(刘娥)和李妃(李宸妃)同时身怀六甲,于是宋真宗便下了一道旨意称:"先生龙者为皇后,后生龙者为偏妃。"就是说谁先生下儿子,谁就做皇后。就是因为这道旨意,才引发了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2)

在京剧《狸猫换太子》中宋真宗是比较偏爱李妃的,也很想立她为皇后。然而,真实历史则与之截然相反,宋真宗更喜欢刘娥。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刘娥被册封为皇后。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当时宋真宗早有立刘娥之意,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当仁宗出生以后,在宋真宗的授意下,刘娥将刚刚出生的仁宗抱走,真宗对外谎称孩子是刘娥所生,母以子贵因而要将其封后。

《宋史·后妃传上·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刘娥)》: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

在这一点上电视剧《清平乐》就较为准确的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剧中通过回忆得知,当年是皇帝(宋真宗)下令让刘娥抱走仁宗的。而刘娥也认为朝廷上下那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瞒恐怕是瞒不住的,要是皇帝长大后知道真相,那该如何是好?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3)

《清平乐》中刘太后回忆

真实的历史一如《清平乐》中刘娥的猜想,这件事很快走漏了风声,满朝文武全部反对,因而也就暂时搁置了起来。

直到两年后宋真宗下定决心一定要立刘娥为后,那时候刘娥已经四十多岁了,能被封后单纯就是皇帝喜欢她。而当宋真宗再次宣布要立刘娥为皇后时,朝中大臣们再一次反对,都觉得刘娥不能被立为皇后,因为此前刘娥曾经嫁过人,而且出身低微,结果宋真宗"卒立之",直接忽略了大臣们的意见,强行立其为后,这在宋朝是不多见的。

不过与《清平乐》中宋仁宗第一集就知道自己不是刘太后所生的不同,由于刘太后为人威严,刘太后活着的时候举国上下没有人敢告诉宋仁宗真相,仁宗知道真相还是在刘太后死后。

《宋史·后妃传上·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刘娥)》: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

而仁宗生母李宸妃本为刘娥的侍女,在偶然被真宗召见侍寝后怀有身孕。

史书上还记载了下面一则故事。

《宋史·后妃传上·章懿皇后李氏(李宸妃)》:"(李宸妃)既有娠,从帝(宋真宗)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

这则故事应该是后人为了神话宋仁宗而编造出来的,其实李宸妃本人并不怎么讨宋真宗喜欢,其诞下仁宗却只被封了个"崇阳县君",也就比刚入宫的女子地位要高一些。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4)

之后,李宸妃又诞下了一个女儿,才被晋封为才人,但是这个女儿早夭,可能是出于对李宸妃的安慰吧,宋真宗后来又晋封其为婉仪。宋仁宗即位后,李宸妃被晋封为顺容,同时按照规定,其作为先帝嫔妃被安排到宋真宗的永定陵来为先帝守陵。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宸妃病重,已经是皇太后的刘娥正式晋封其为宸妃,其中"宸"一字在古代含义特殊,在古代既指帝王的住处,又是帝王、王位的代称。晋封后不久,李宸妃便病重逝世。

不过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刘娥虽然夺走了李宸妃的儿子,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没有亏欠李宸妃多少。事实上,除了给李宸妃提升地位之外,刘娥还提拔李宸妃的亲属,给予其母族各种优待。

《宋史·后妃传上·章懿皇后李氏(李宸妃)》:"使刘美、张怀德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5)

《清平乐》中的李宸妃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刘娥以李宸妃之子为己子应该是征得宋真宗同意的,或者宋真宗最少是默许此事发生的,这在古代宫廷中其实也较为常见。

二、"八大王"与"杨淑妃其人"

在京剧《狸猫换太子》中,幼年宋仁宗是被托付给"八大王赵德芳"抚养的,也就是传奇小说里面常见的"八贤王"。八贤王赵德芳可以说是古代涉及到北宋前期历史的传奇小说中的常见人物了,在古代传奇小说中八贤王赵德芳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是朝中忠臣的保护伞。

关于其"八贤王"的称号和其手中金锏的来历,在京剧《贺后骂殿》中有所介绍。在《贺后骂殿》这出京剧中宋太宗赵光义亲口加封赵德芳为"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 四正王、五德王、六静王。 上殿不参王, 下殿不辞王。"同时,又赐其"凹面金锏, 上打昏君,下打谗臣, 压定了满朝的文武"。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6)

八贤王影视形象

但是历史上的赵德芳却并没有传奇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么威风凛凛,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其父在位时被授予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的官职。其叔父赵光义继位后,则先后被授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官职,看上去也算是风光无限了。

但是,赵德芳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突然因病去世,史称"寝疾薨",时年二十三岁。顺带提一句,在其去世前一年零五个月的时候其兄长赵德昭因受宋太宗的训斥,自刎而死。所以,赵德芳只活跃了宋太祖、宋太宗两朝,根本参与不到后面的历史事件中。

而在《清平乐》中为了符合史实,采用《三侠五义》中的说法八贤王赵德芳被换成了八大王赵元俨,赵元俨是宋真宗的弟弟,宋太祖的第八子,宋朝宗室重臣。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7)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

宋朝规定皇子年幼就应该出宫独居,而由于宋太宗特别宠爱赵元俨,一直将其养在宫中,直到二十岁才让赵元俨封王就藩,因为赵元俨排行第八,所以当时宫中人称其为“二十八太保”,后来逐渐演化为八大王。

真宗即位后,对这个弟弟同样关爱有加,不断为其加官进爵。甚至有记载真宗病危的时候,因为太子年幼,曾希望将皇位传给赵元俨。

据说真宗在临终之际,用手点了点胸,然后伸出五个手指头,接着又伸出三个手指头,意思是说,传位给八大王,是我的意思。

但当时刘皇后在帷幕后面看到了真宗的举动,群臣退去之后,急忙命令内侍从向群臣传旨,说真宗的意思是,三五天来病情好些了,没有其他的意思,让大臣们不要多想。几天之后,真宗就去世了,太子赵祯即位,就是仁宗,刘皇后成了刘太后。

这事是真是假呢?《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说,他听到的也是传闻,不能确定真假。不过《续资治通鉴长编》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姑且作为赵元俨对刘太后怨恨的一个缘由吧。

虽然《清平乐》剧中八大王对刘太后很不爽,经常怒怼太后。但实际上在历史上由于刘太后政治手段极高,其执政期间,八大王元俨为了避祸,推辞了一切优待,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谢绝拜访。他装疯弄傻,史书说他“阳为狂疾不慧”,也就是俗称的“阳狂病”。直到刘太后死后,赵元俨才慢慢复出。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8)

《清平乐》中高傲的八大王

此外,在真实历史中,刘娥将仁宗抱过来后主要是让杨淑妃负责照顾幼年仁宗的,史称"始,仁宗在乳褓,章献使妃护视,凡起居饮食必与之俱,所以拥佑扶持,恩意勤备。"

刘娥之所以会选中杨淑妃,则是因为她"通敏有智思,奉顺章献无所忤"。事实上,刘娥对于杨淑妃是十分信任和倚重的,除了让其与自己一同照看仁宗皇帝外,在临死时还颁布遗诰让仁宗将杨淑妃尊为皇太后,以后就由杨太后代替自己垂帘听政。

《宋史·后妃传上·章惠皇后杨氏(杨淑妃)》:"尊为皇太后,居宫中,与皇帝同议军国事"。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9)

当然,最后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使仁宗皇帝下诏删去了遗诰中"同议军国事"这句话,只将杨淑妃尊为皇太后,当做吉祥物供了起来。

三、"包青天"与"吕夷简"

在京剧《狸猫换太子》中,最终是由包拯来了结了这场公案的,但事实上历史上的包拯根本就与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10)

包青天剧照

包拯于是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进士的,当时刘娥虽然还在临朝听政,但是此时的包拯不过是个小官,所担任的也都是地方官职,根本参与不到中央事务中去。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入京任殿中丞,这时才算是正式进入了中央政府,但此时刘娥早已去世十年了,宋仁宗也已经亲政多年。

而在真实历史中,真正参与到这件公案中的朝中大臣是时任宰相的吕夷简。电视剧《清平乐》中也是吕夷简出面干涉此事的,可以说符合史实。

当年李宸妃病逝的时候,刘娥原本打算简单了事,但是吕夷简却上奏认为应当厚葬李宸妃,其出发点当然是因为李宸妃是皇帝的生母,只是吕夷简没有点明而已。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11)

《清平乐》中的吕夷简

这种讳莫如深的宫廷秘事自然让刘娥大为恼火,怒斥吕夷简道是在挑拨他和仁宗之间的母子关系。但是吕夷简则从容答道:"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

吕夷简是在提醒太后刘娥,李氏毕竟是陛下的生母,若陛下有一天知道真相,必定会认为你夺他人之子,到时候你刘氏一门恐怕都不保。如果现在你厚葬李氏,到时候陛下定会感念你。

这时,刘娥也明白了吕夷简的意思,自己死后很可能会有人向仁宗揭示自己不是他生母的真相,甚至可能会诬陷李宸妃是被自己害死的,如果不厚葬李宸妃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坐实这种诬陷。

最终,在吕夷简的建议下李宸妃的葬礼为"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同时"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后续发展也的确如吕夷简预料的那样,刘娥去死后不久,燕王赵元俨(没错就是《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告诉宋仁宗,他实际上是李宸妃生的,而李宸妃死的不明不白,这就是在暗示宋仁宗了。

宋仁宗得知这一消息后,果然嚎啕大哭,并且一如吕夷简所说的那样,认为是刘娥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宋史·仁宗本纪》:"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

清平乐里宋仁宗真实身份(清平乐仁宗身世和京剧狸猫换太子)(12)

《清平乐》中刘太后病逝

随后便亲自前往停放着李宸妃灵柩的洪福院祭拜,瞻仰母亲遗容,当看到母亲遗容安详,身着皇太后服饰之后,并不像燕王所说的那样是被害死的,宋仁宗才有所心安。

而在当时宋仁宗已经派兵去围住了刘娥母家的府邸,等到瞻仰完遗容后,仁宗才下令收兵,如果不是吕夷简的劝奏,那么刘娥和其家族很可能会遭到宋仁宗的反攻倒算。

事实上,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与正史的出入外,京剧《狸猫换太子》中还有很多地方与正史有出入,比如刘娥当年也诞下了一子,但是在后花园玩秋千的时候掉下来摔死了,因此才被八大王赵德芳所收养的幼年仁宗抱进宫中认为皇子,还有里面的陈琳、寇珠等人都是虚构的人物。

而电视剧《清平乐》中虽然也有部分修改,但基本还是忠于史实的。最后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有些虚构的情节要比正史更吸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