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21日刊登题为《为什么中国和好莱坞无法交融?》的专栏文章,作者为亚当·明特。文章称,对于电影业大亨来说,这大概看上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点子:让一位好莱坞影星和中国最著名的导演配对,加上一个怪物袭击最具辨识度的中国地标的反常故事,再拌入1.5亿美元,以此让魔术发生。其结果便是电影《长城》,有史以来好莱坞与中国最昂贵的合拍片——以及一出巨大的文化败笔。

长城票房评价(美媒称长城票房前景黯淡)(1)

电影《长城》在香港举行首映礼。 新华社发

文章称,尽管拥有来自中国最大影院运营商的财务支持,或许还有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营销推广运动,以及假日周末的理想档期,但《长城》仅仅成为年内首映周末票房排名第三的影片,屈居在一部中国爱情喜剧片和一部美国电子游戏真人影片之后。该片6700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收入甚至未能超过《鬼吹灯之寻龙诀》在去年圣诞节的9500万美元票房收入。影评惨不忍睹,社交媒体上的吐槽随处可见,未来票房收入前景黯淡。

甚至连影片中最大牌的影星马特·达蒙也无法力挽狂澜。一家售票门户网站按照自称为某影星支持者的观众所购门票数对相关演员进行了排名,达蒙迄今为止的排名是第六,他的影迷所购门票数只有影片中饰演配角的鹿晗的影迷们所购门票的1/5。

不过,即便是这种状况仍然将会掩盖电影《长城》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失败的事实。影片的制作人以及那些希望在未来的项目中效仿他们的电影人曾经有过更为远大的抱负。他们希望这部影片能够成为证明跨文化合作如何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创下票房奇迹的典型。

长城票房评价(美媒称长城票房前景黯淡)(2)

资料图片:电影《长城》导演张艺谋(右)与主演马特·达蒙在一场媒体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美联社)

文章称,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观众会倾向于把“中国元素”视为象征主义和廉价迎合。中国的电影观众和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习惯于嘲弄好莱坞仅仅出于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影片中植入中国演员和产品的过度举动——例如在《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和《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观众对于好莱坞和中国合作拍摄的影片不感兴趣的原因。2011年,《长城》的导演张艺谋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冗长史诗片《金陵十三钗》中启用克里斯蒂安·贝尔担任男主角。尽管得到了大力支持,该片在中国几乎未能收回成本,在海外则完全哑火,未能进入中国50大票房影片的行列,票房收入排名远远落后于多部美国超级英雄影片和国产喜剧片。

长城票房评价(美媒称长城票房前景黯淡)(3)

电影《长城》的周边产品(彭博新闻社)

文章称,《长城》遭遇到了某些同样的批评,影评人士对于片中一个妇女们擂鼓的镜头以及另一个民间戏曲被粗陋呈现的镜头表达了气愤。一位影评人抱怨说,该影片的“中国内容归结为灯笼、中式盔甲、长城和其他常见符号”。另一位影评人则称此片表明张艺谋的导演生涯“已死”——对于中国一名最受尊敬的艺术家而言,这是一种颇为笼统的评判。

讽刺的是,外国大片依然在中国表现良好。尽管中国每年只允许上映34部非中国影片,但外国电影还是占据了2015年票房总额的38%。国产片最近的表现也颇为出色,尤其是黑帮片、历史大片和喜剧片颇能符合本国观众的口味。有着与任何国家电影观众同样的鉴赏力和素质的中国电影观众愿意观看优秀的中国电影或美国电影。他们不想看到的是“中国元素”被玩世不恭地嫁接到西方的动作冒险片中。

长城票房评价(美媒称长城票房前景黯淡)(4)

电影《长城》剧照(《纽约时报》)

文章称,如果说好莱坞希望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话,那么它应该放弃不伦不类和居高临下的合拍片。更好的做法是在中国建立一家国际制片公司来培养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和编剧,并帮助他们创作出可以吸引中国观众的影片。梦工厂动画公司在2012年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东方梦工厂制作公司时采取的就是这一做法。早期的成果——包括动画片《功夫熊猫3》——不仅惊艳而且实现了赢利。这是在中国以及在全世界制作卖座影片的长期有效的诀窍。(编译/曹卫国)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欢迎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