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奶奶她养了13年的狗(一位八十岁的空巢老人)(1)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占17.3%,去年净增老年人1004万人;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2亿多的老年人中,有近一半独居或空巢。

她大概会在晚上七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在上床之前,她还有一件神圣的事情需要去做,那就是祷告。

她信了几十年的基督教,每晚都会把膝下的四个儿女以及一众孙儿全都祷告一遍,如果不小心忘了念某个孙儿的名字,她会在祷告结束时补上。

她所求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有位老奶奶她养了13年的狗(一位八十岁的空巢老人)(2)

2020年,是她最开心的一年。那一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儿女全部延迟了出行的计划,在家中待了好几个月,而那几个月时间里,是她老伴去世后,自己最开心的一段日子,有家人陪伴,这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不过她也担忧,担忧儿女们一年来的收入又会减少。偶尔,她会出言询问几句,在遭到儿女的呵斥后,她又变得很乖,不再去问那些不是她应该考虑的问题。

几个月后,儿女陆续前往大城市打工了,她又回到了孤独的时候,只有一条黑白相间的老狗陪着她。

2020年的时候,我走得最晚,对这个让我出生乃至长大的农村,有了更多的认识。

红酒讲究风土,农村又何尝不讲究风土?

一方土育一方人。

有位老奶奶她养了13年的狗(一位八十岁的空巢老人)(3)

我同堂哥去看了村里最早做“大锅饭”的地方。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在过去里竟然容纳了几十号人,他们一同吃住、一同下地、一同干活。

到今天,这个院子早已经杂草横生,而院子里曾经的人,又何尝不是物是人非。

昨日的历史,今天的故事,历史一直就在那里,被一些人遗忘,就如同一些人,被我们所遗忘。

这是殊途同归的结局。

我已有一年半没有回过家。

我害怕,害怕那种结局就是对我未来的写照,更害怕看到那种刺骨的孤独感,一位老人褶皱着脸对你笑,对你嘘寒问暖。

讽刺的是,那令我倍感痛苦。

老人与海?不不不,只是老人与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单从这个角度来讲,或许我连狗都不如。

不过狗不需要生活,只需要一碗白饭,三碗水喝,即可满足。可人又不同,人的担心太多,东怕虎前怕狼,既要这个,又要那个,到头来反倒是一事无成。

于是乎,空巢老人这个概念出现了。

有位老奶奶她养了13年的狗(一位八十岁的空巢老人)(4)

今天的老人和过去的老人相比,物质条件无疑是提高了不少,可孤独感却又与时俱进,我们能说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吗?

这很难。

村里还有一个地主的儿子,至今还健在。他就住在吃大锅饭的旧址旁,据说在以前,那也是地主家的院子,只不过后来被占为公用了而已。

他至今仍然单身未婚,据说是有前科,村里人也不怎么跟他来往,去年路过那里,他还笑着对我打招呼,破旧的院子里零星地摆放着几个啤酒瓶,就如同他那破旧的人生一般。

听老人说,他原本还有一个亲哥,结果在斗地主的时候被斗死了,也有人说是被吓死了,到底怎么样,我很想去找他问个明白,但又有些许害怕。

不是害怕他人,而是害怕历史。

可我又不甘心,总想着某一天写一本书出来,主题就是重塑历史,找村里还健在的老人,挨个问个清楚明白,口述历史,让今天的年轻人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多一份肃穆和尊敬。

可眼看着村里的老人一个个逝去,就像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书,慢慢被焚烧殆尽,不留下一丁点痕迹。

对于生死,我已然看得淡了些。

可要是至亲之人,也难免心里不忿。老爷子到死,也没能去大城市瞧瞧,他那一辈膝下有七个弟妹,父亲走得早,好不容易拉扯大,自己还得带我们这些孙儿辈,即便是在死的那一年,田地里还种着些许庄稼。

我知道,一个忙碌了一辈子的人,基本上是闲不下来的。可我又觉得这事不能这么果断,老爷子闲不下来,可奶奶却闲得下来。

老爷子一走,奶奶就闲了三年多时间,唯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便是还有家中那条名为“二本”的狗子陪着她。

这狗为什么叫二本呢?现在想起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望子成龙”了,考个二本,狗虽然没法考,但人总是能考的。

二本通人性,甚至偶尔还能捉个小鸟小鸡什么的回来,不过二本也老了,一条狗的寿命再高,也抵不过人。

自我记事起,家里的狗换了一波又一波,人未变,狗偶尔变,不变的是不管你什么时候回去,家里的狗总能闻到你的味道,然后一个劲地摇尾巴,你若是盯着那尾巴看,总能感觉下一秒,那狗尾巴就要和狗屁股一分为二,瞬间脱离。

狗尚且懂得摇尾乞怜,人又当如何?

有位老奶奶她养了13年的狗(一位八十岁的空巢老人)(5)

人的世界,远比狗复杂。

去年,婆婆在电话里说,过了年就上来了;结果,年后没有来。

站在老人家的立场上来看,这不是简单的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更牵扯到子女的负担、几个子女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不是简单的愿意与否的问题。

我也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么他所能够做到的事情,自然也就是有限的。

老人家的孤苦悲凉重要,儿女的生活和想法,也重要,二者难分伯仲。

但比起这个还重要的是,一些名声。

我甚至能够想象,一些人会说出怎样的话。你看,那家人真够无情的啊,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婆留在家里一个人,四个儿女,没一个把她接走的,这是大不孝!

这一点,我是极其认同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万物可金钱衡量的时代下,孝这个字,多半也跟金钱相关。

今年,都劝她上来,婆婆似乎也下定了决心,赶在年前别人来收狗的时候,那家里那条二本给卖了,卖了一百块。

想来也好笑,曾经我还大言不惭地说要回去把这孽障给一锄头锤死。狗固然重要,可比起人来说,也显得微不足道。

说是一回事,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这个狠心去锤死一条狗。

都说狗通人性,可再通人性的狗,又哪有人重要?

我问婆,这条狗卖了舍得不,婆在电话那头说,没什么舍不得的,就是不太习惯,半夜起来没有狗叫声,总觉得不是那么习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婆没有在电话里明说缺什么,但我知道。她缺的是人气,缺的是安全感。

老爷子还健在的时候,一向对这些畜生不太感冒,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过去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闲功夫来管这些牲口?

老爷子嘴上说得凶狠,手里也没闲着。经常把这些畜生凑的呜呜直叫唤,把我这个饱读诗书的人看得心里直抽搐,那时候我就在心里想:做人多好,还好我是人,不是狗。

后来我听婆婆说,你爷的父亲,就是在那个年代被活活饿死的,据说最后是把给猪吃得吃多了,活活被噎死的,拉都拉不出来。

我体会过饥饿的日子,但没体会过被饿死是什么感觉,想必不会太好受。

因此,每当看到那条老狗嫌弃白米饭,老爷子总会拿根棍棒上去一顿胖揍。

别说,还挺好使。每次一顿揍后,那狗也就不挑食了。

我想,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今年春节后,婆婆说一定会上来了,再也不想待在家里了。

我忽然想起了2020年春天的那个晚上,家里人都走完了,我跟着婆婆睡一张床,她床头放了一个老式的收音机,播放着基督教的歌曲,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我分明看见了她老脸上的落寞,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双眼里有那么一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无神,落寞。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父母今年六十岁,你每年回家一次,假设你父母都能够活到八十岁,那么你们只有二十次见面的机会。

爷爷去世的时候,姑父说,人要是在家陪着老人尽孝,就赚不到钱;人要是在外赚钱,就尽不了孝。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是一个无尽的痛苦。

城市化进程的背后,是多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代价换来的?如今,我们沉溺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沉溺在短视频和手游带给我们的快感中,沉溺在繁华都市的快节奏中。

我们以为这是最好的时代。可对那些空巢老人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他们一辈子都跟随着自己的父辈生活,直到他们死去。

可等到他们老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却没能陪在他们身边,甚至不能在他们临死前,陪在他们身边。

而我们,大抵也会是这样的结局。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